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750今日阅读:11今日分享:15

墨宗医方:[9]哮喘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的疾病。哮是以呼吸气急,喉间有痰鸣音为特征;喘是以呼吸气促,甚至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为特征。其二者在临床上常同时并发,故谓之哮喘。
工具/原料
1

寒性哮喘:症见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胸部胀满,恶寒低热无汗等。

2

热性哮喘:症见咳逆上气,气粗息涌,喉中痰鸣有声,咳痰黏稠不畅,身热咽干等。

3

肺虚哮喘:症见喘促短气,咳痰色白清稀,自汗,怕风等。

4

肾虚哮喘:症见长期哮喘,动则为甚,腰腿酸软,畏寒肢冷等。

方法/步骤
1

平喘地龙生姜汤【组成】净地龙 20g 生姜  10g【主治】各型哮喘。【用法】水煎服,1 日 1 剂分2次服,连服 5~7 剂。【说明】本方禁忌烟酒与生冷油腻、腥味食物。

2

清热平喘茶【组成】鲜仙人掌茎 30g 蜂蜜 20g【主治】支气管热性哮喘。症见喘息痰鸣,不能平卧,咳吐黄稠痰,口干舌红【用法】将鲜仙人掌去皮、刺,留茎洗净切细,置保温杯中,用沸水适量冲泡,置闷15分钟,取清液,调入蜂蜜20g。症状消失后即停药。

3

清热平喘核桃杏仁蜜丸【组成】姜 25g 核桃肉 25g 苦杏仁25g 蜂蜜适量【主治】症见咳逆上气,气粗息涌,喉中痰鸣有声,咳痰黏稠不畅,身热咽干等【用法】核桃肉、苦杏仁用水浸泡,去皮;姜洗净切末;共捣烂,加蜂蜜为丸,捏成小丸粒 ,临睡前服,共分几次服完。

4

姜汁南瓜膏【组成】鲜姜汁 60g 南瓜1 个 麦芽 500g【主治】多年哮喘。症见入冬哮喘加重。【用法】将南瓜去子,切块,放入锅内加水煮极烂如粥,用纱布绞取汁,再将汁煮剩一半,放入姜汁、麦芽,以文火熬成膏,每晚服 150g

5

生姜柿饼蜜【组成】生姜 50g 柿饼 50g 蜂蜜 100g【主治】哮喘,寒性哮症见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恶寒等。【用法】将生姜去皮,柿饼去蒂切末,一齐捣烂,再调入蜂蜜搅匀,入锅蒸2小时,每日  2次,每次 1 汤匙。

6

化痰平喘款冬花茶【组成】茶叶 6g 款冬花 3g 紫菀 3g【主治】哮喘,寒性哮喘。症见咳嗽多痰,喘息气急,恶寒。【用法】将上 3 味放入茶壶内,泡汤。当茶饮,每日 1 剂。【说明】方中款冬花、紫菀性温入肺经,润肺下气,化痰止咳平喘。据药理研究:紫菀中的紫菀皂素能使动物呼吸道分泌物增加,而有祛痰作用。从紫菀根部的醇提取物中分离出一种无色针状结晶对小白鼠实验性咳嗽,有镇咳作用,对多种病菌有抑制作用。

7

止喘茶【组成】满山红 1 g 广地龙 6g 紫菀 6g【主治】咳嗽,哮喘。【用法】将上3 味研末,开水渍20 分钟,代茶饮。【说明】满山红含有挥发油,有较强的镇咳祛痰作用,能防治支气管痉挛、兴奋呼吸中枢,杀菌。地龙清热、镇痉、平喘。紫菀祛痰、镇咳、杀菌。

8

润肺止喘燕窝粥【组成】燕窝 1 个 粳米 50g【主治】肺虚哮喘。症见喘促短气,咳痰稀薄,自汗畏风。【制法】燕窝食用前,先用清水刷洗 1 遍,再放入 80℃ 热水中浸泡约 3 小时,使之膨胀松软,然后用镊子将毛绒除净,再放入 100℃ 开水中泡 1 小时左右,取出加水与粳米煮为粥,任意服食。【说明】燕窝粥为珍贵的宫廷御用珍馐,含有多种氨基酸、糖、纤维素及钙、磷、钾、硫、铁等物质,具有壮阳、暖腰膝、缩小便、止崩带的作用。

9

补肺温肾蛤蚧粥【组成】蛤蚧 1 对 党参 30g 糯米 50g【主治】哮喘,肺肾两虚。症见长期哮喘,喘促短气,咳痰色白清稀,腰腿酸软,畏寒肢冷等。【用法】先用酒和蜂蜜将蛤蚧涂身,炙熟,党参研末化醋,与蛤蚧和匀成饼,再煮糯米成稀粥,入饼搅化,慢慢热食。【说明】蛤蚧又称化蟾、蛤蟹、角蟾,味咸性平,有小毒,多熟食或酒浸食。

10

补肺止喘山药甘蔗糊【组成】鲜山药 60g 甘蔗汁半碗【主治】肺虚哮喘。症见肺虚引起的久病咳喘,痰少或无痰,气怯声低。【用法】山药洗净、切碎、捣烂,加甘蔗汁和匀,置火上炖熟。1 次服完,每日 2 次。

11

寒性哮喘麻黄脐贴【组成】麻黄 15g 细辛 4g 苍耳子 4g 延胡(醋炒) 4g 公丁香3g 吴茱萸 3g 白芥子 3g 肉桂 3g【主治】寒性哮喘。症见吐清稀白色痰,喉间痰鸣,伴恶寒。【用法】诸药共研为细末,瓶贮密封备用。取药末适量,用脱脂药棉薄裹如小球,塞入患者脐孔内,以手压紧使陷牢,外以胶布贴紧。隔  天换药 1 次,10 天为1 个疗程。一般贴药 1~2个疗程可病愈。

12

突发性哮喘麻杏石芥敷【组成】麻黄、生石膏各 15g 白芥子、甘遂、杏仁、明矾各15g 米醋 50mL【主治】突发性哮喘。症见喘、咳频作,痰多色黄,痰鸣漉漉,口干,咽痒【制法】将以上诸药共研为极细末,瓶贮密封备用。用时每次取药末适量,以米醋调和如稠泥状,软硬适度,捏成如桂圆或弹子大小的药丸备用。【用法】取药丸 1 个填入患者脐孔中,按压使陷紧,外以胶布固定之。填药后 4~6 小时可除去药丸。每天换药 1 次,1 周为 1 个疗程。【说明】填药后脐部可能有水疱发生,可将药除掉,用热毛巾拭净局部皮肤,再用消毒针将水疱挑破,搽以龙胆紫药水,以免发生感染

注意事项

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以商业为目的。能力有限,不足之处见谅。本文来自网络及个人经验之谈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