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641今日阅读:113今日分享:31

被高估的“安倍经济学”

概述8日下午,丰田汽财报发布会称,截至今年3月的2012财年运营利润达1.32万亿日元,运营利润率为5.98%。公司总裁丰田章男两年前制定的年度运营利润突破1万亿日元、利润率5%的目标得以实现。并预计截至明年3月的当前财年,丰田运营利润可达1.8万亿日元,接近五年前的创纪录水平。运营利润增加的不止丰田一家,汽车领域的本田、日产、马自达,还有东芝、索尼、卡西欧、住友不动产、伊藤忠商事、第一生命等企业均提高了盈利预期。SankeiBiz近日对120家日本企业进行问卷调查显示,预计2013年日本国内经济景气将改善的回答超过了90%,可见对未来预期持乐观的日本企业不在少数。很显然,这些“好转”迹象,几乎全部的功劳都被归结为是“安倍经济学”及其导致的日元贬值,从去年10月至今日元已贬值了接近20%,美元兑日元一度逼近100大关,如今则维持在95-100之间。日本国内俨然形成了一种心理期待:日元走低→出口增加→出口关联企业盈利提升→股价上涨→通缩困境摆脱。这样的期待,在某种程度上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日本股市的趋势也的确是处于整体上涨,目前早已恢复至2008年雷曼危机前的水平,并攀升至14000点大关。股市从低迷转为牛市,无疑也影响了个人消费预期,日本的全国百货店3月份的销售总额比去年同期增加3.9%;美术品、贵金属等的销售额增长明显,1月份增幅达6.8%,2月份为8.6%;食品、衣物等面向中间层的消费品的销售额也在3月份上涨4%。日元贬值拉动出口增长了吗?但日元的持续走低,真的拉动日本经济出口增长了吗?日本财务省公布的贸易统计显示,2012年度日本贸易收支为赤字8.1699万亿日元,为史上最大赤字。最近9个月的贸易收支也是连续赤字,2月份出口额和出口量比去年同期分别减少2.9%、15.8%,3月份出口额虽增加了1.1%,但出口量减少了9.8%。也就是说,日元的持续贬值并未能制止出口量减少的现实,日元贬值对日本国内产品出口的正面推动效应,并不如预期明显。在反映一国实体经济动向方面具有参考价值的指标无疑是实质GDP,就2008年雷曼危机后的数据来看,出口的变动对日本经济全体的影响巨大。比如,在2008年10-12月期(4Q)、2009年1-3月期(1Q),日本实质GDP下滑明显,主因在于出口大幅下降45.3%、68.8%。但日本出口的增减,并不必然与日元走高或走低相关。如从2009年10-12月期(4Q)至2010年7-9月期(3Q),日元走高趋势明显,但在这一时期日本出口却得到大幅增加,在中国强势刺激政策影响下对华出口增加被视为是主因。在2012年10-12月,日元虽然处于贬值中,但出口却明显减少,甚至低于2011年大地震之后4-6月(2Q)的水平,原因就在于对华、对欧洲出口低迷。可以说,真正影响日本实质出口的要因不是(至少不全是)日元走高或走低,而是取决于世界经济现状,尤其是中国、欧洲、美国等日本主出口区的现状。因此,即使日本的出口在今后某一时期得到了改善,也很难断言是“安倍经济学”的功劳。如何看待日企运营利润增加?那么,应如何看待日企运营利润增加呢?这是否意味着日企竞争力在增强?不妨以索尼为例,索尼在4月25日的发布会上,将截至今年3月的2012财年运营利润从2月份预期的1300亿日元提至2300亿日元,整整增加了1000亿日元。索尼给出的解释是“因为日元走低和股价上涨超出预期”。各大媒体也基本上直接引用索尼的官方解释进行了报道。的确,日元走低或许某种程度上改善了索尼业务,而股价上涨无疑对索尼旗下的金融保险业务有所提升。但仔细分析便知,索尼截至2012年第三个财季(10-12月),已完成的累积财年运营利润仅为800亿日元,按照这样的情况能完成1300亿日元的预期都属不易,而要完成2300亿日元的运营利润,则意味着索尼必须要在3个月内完成过去9个月两倍的利润。仅靠日元贬值、股价上涨,显然不太可能。那么,索尼大幅提高运营利润预期的底气是什么呢?旗下不动产的变卖,仅变卖掉作为索尼全球化象征的纽约大厦和东京大厦两处不动产,总收益就已经超过了1000亿日元。如果按照日本会计基准,这样的收益不能计入运营利润,但索尼在发布会上明确地说了是采用“美国会计标准”,因此这两处不动产的变卖财年运营利润。值得指出的是,也基本上都采用了“美国会计标准”。虽然日元贬值推涨了股市,日本不动产价格也随之呈现出微升,这让索尼在变卖大厦时的收益或许比“安倍经济学”之前稍好了些,但诸如此般华丽地展示给外界的所谓运营利润大幅增加,与“安倍经济学”抑或日元贬值到底有多大关系呢?可以说,截至目前为止的“安倍经济学”拉低了日元、推涨了股市,进而影响了消费者预期,但对日本出口及企业业绩改善的影响无疑是被过高评价了。实际上,这些或真或假的业绩改善,对日本企业的长远影响并不一定真的有益,因为这很可能会让本该大刀阔斧进行改革的日本企业满足于所谓的现状“改善”,从而弱化更加大胆地改革内部体制的动力。一旦面向市场的真正改革缺失或迟来,日本企业无疑将在未来的全球竞争中更为被动。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