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689今日阅读:152今日分享:13

助理复材工程师培训笔记第二章之聚合物基界面

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界面作用机理是指界面发挥作用的微观机理,本章介绍如下理论:1.界面浸润性理论,2.化学键理论;3.物理吸附理论;4.过渡层理论;5.拘束层理论;6.扩散层理论;7.减弱界面局部应力作用理论。
方法/步骤
方法/步骤2
1

化学键理论      化学键理论认为要使两相之间实现有效的结合,两相表面应含有能相互发生化学反应的活性官能团,通过它们的反应以化学键结合形成界面。如果两相之间不能直接进行化学反应,也可以通过偶联剂的媒介作用以化学键互相结合。如下图所示:

2

应用化学键理论,对碳纤维、有机纤维的表面进行等离子、辐照等处理,使纤维表面出现羧基(-COOH),羟基(-OH)等含氧活性基团,提高了与树脂基体的反应能力,使界面形成化学键,大大提高了界面的结合强度。

3

在偶联剂方面:硅烷偶联剂就是用来提高基体和玻璃纤维间界面结合的有效试剂。偶联剂一端可与玻纤表面以硅氧键结合,另一端可与基体树脂发生固化反应。通过硅烷偶联剂的媒介作用,基体与增强体纤维实现了界面的化学键结合,有效的提高了复材的性能。

4

但是化学键理论也不是十分完美的,有些现象难以用该理论来解释。例如,有些偶联剂不含有与基体树脂其反应的基团,却也有较好的处理效果。

方法/步骤3
1

物理吸附理论     该理论认为,增强体与基体之间结合属于机械咬合和基于次价键的物理吸附;而偶联剂的作用是促进基体与增强体表面完全浸润。某些实验表明,偶联剂未必一定改善树脂与增强体的浸润,所以这种理论不完全正确,但可以看作是化学键理论的一种补充。

2

过度层理论      该理论认为,由于在复材成型时,基体和增强体的热膨胀系数相差较大;因此在固化过程中,基体和增强体界面会有残余应力。为了消除这种内应力,会把增强体表面处理化,在界面形成一层塑性层,进而减小界面应力。此理论对石墨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比较适应。

3

拘束层理论      该理论认为界面区的弹性模量介于基体和增强体之间时,则可以很均匀地传递应力。这时吸附在硬质增强体上的聚合物基体比其本体更聚集紧密。且聚集密度随着离界面区的距离增大而减小。这样在增强体和基体之间,形成了一个模量从高到低的梯度减小的过度区。该理论因缺乏必要的实验依据,接受此理论的者并不多。

4

扩散理论      该理论认为聚合物的相互黏结是由表面上的大分子相互扩散形成的;两相的分子链相互扩散、渗透、缠结形成了界面层。该理论有很大的局限性,聚合物与无机物之间不会发生接么的扩散、互溶现象,扩散理论不能用来解释此类材料的黏结现象。

5

减弱界面局部应力作用理论     该理论认为基体与增强体之间的处理剂提高了一种具有“自愈能力”的化学键。在载荷作用时,它处于不断形成与断裂的动态平衡状态。低分子物质(主要是水)的应力浸蚀使界面的化学键断裂,而处理剂在应力作用下能沿增强体表面滑移,使已断裂的化学键重新结合。

注意事项

上述介绍的理论主要掌握“界面浸润性理论”和“化学键理论”即可,其他理论可以做了解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