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237今日阅读:84今日分享:32

娘家&婆家过春节有什么何不同?

年关临近,又到了回家过春节的时候,一想起春节要回婆家过我就犯怵,有人说春节就该在婆家过,我觉得说这话的人肯定是男的,如果说这话的是个女的,那这人肯定是当了婆婆的。有人说在哪儿过不一样?我觉得说这话的人肯定是没有在婆家过过春节的。春节在娘家还是在婆家过,它就是不一样滴,下面我就列举一二。
方法/步骤
2

娘家    我妈妈说油炸的东西都是现炸的好吃,我们都长期在外吃不到现炸的东西,所以这些年她一直坚持等到我们兄妹全部回家了再开火,即使等到年三十的下午她也会让我们都吃上刚出锅的丸子、炸鱼、藕合等。 婆家    第一年去婆家过年,记得我们到家正好赶到吃中午饭,婆婆端出一些丸子和藕合说“给你们腾腾(放在篦子上热热)吃吧,那是我第一年没有吃到现炸的丸子,从此之后每年过年回家,婆婆不是端出“昨天炸的”就是端出“上午刚炸的”丸子给我们“腾腾吃”,但就没有一次是刚出锅的。 前几天我对LG说“我有好几年没吃到现炸的丸子了”,他不解地说“啥时候炸的不一样吃呀?”,吃是一样吃但味道确实不一样,一群孩子围着锅台边吃边七嘴八舌的说着各自的趣闻,她们的父母边忙活边催促着“赶紧吃,赶紧趁热吃,凉了就不好吃了。”,这种幸福的味道是从“腾腾吃”里面品尝不到的。

3

其实最不习惯的还是年后的饮食,过春节吃饺子是咱们中国的一个习俗,现在经济条件好了对大多数家庭来说更多是成为了一个象征。娘家    在娘家的时候,按照风俗我们是年三十的晚上、大年初一的“五更”要吃饺子的,其余时间就恢复了正常饮食,    所以每年我们家也就是年三十的下午把晚上吃的包出来,到晚上边看春晚再把“起五更”要吃的水饺给包出来,人多一点儿也不费事儿,一会儿就包出来了。    妈妈经常说你们在外面都是凑合着吃饭,所以每年在家的这几天她总是变着样子给我们熬各种粥、炒各种的菜,吃的我们个个都“腰肥肚圆”的。婆家    第一次回婆家过年,吃过“腾腾吃”的丸子之后,婆婆就说下午都不能去玩了咱都在家包饺子,我寻思着这还不快呀,一会儿不就包完嘛。正着想她端出了一大盆的馅和面,包了几乎整整一个下午,妈呀,累的个我哟,以后的几天基本上又都“腾腾吃了”。     虽然以后回家过年我也会说“不用包这么多,不用一块儿都煮出来现吃现煮就行,”可是已经养成习惯的婆婆,还是按她的老套路出牌。本来我们一年就在家住那么几天,再加上LG家那边的风俗“院里”的人要请刚过门的媳妇吃“饺子”,所以从婆家过年回来之后同事问我感觉如何,我张口就说了两个字——“饺子”。     婆婆像所有的母亲一样疼孩子,每年过年的时候也会准备好多的年货,过年的那几天恨不得把所有好吃的都装进我们的肚子里,但是婆婆家人不喜欢喝汤,顶多也就是做个清水鸡蛋汤,本来过年的时候吃的就比较油再加上路上的奔波,所以每次过完年回来我都要上火。(节后感叹是最真实的写照)

4

起居说完吃就该说睡了娘家    我是个嗜睡之人,平常的时候为了上班不得不早起,好不容易盼到过年了、放假了、不用早起了,所以在家的那几天我就晚上使个劲地看电视,早上使个劲地睡觉,天天可以睡到自然醒,那个舒服哟。 婆家    曾经我对朋友说在婆家的时候感觉是天天在起“五更”,婆婆喜欢起早并且起来就做早饭,有时候七点就开始早饭了,妈呀,我上班的时候还没起过这么早呢。本来我睡眠就不好,再加上换了新环境入睡就更困难了,有时候感觉还没刚睡着呢那边就喊吃饭了,所以有时候坐在饭桌前就感觉自己是在梦游呢。     在这儿让我感到惭愧的是,结婚这几年每次回婆家我从来没有做过早饭,都是婆婆做好之后叫我们,因为我实在是起不来床,如果要做早饭的话我五点就得起床。记得刚结婚的时候妈妈对我说:“在婆家要勤快着点儿,别睡到半晌不起,让人邻居笑话不懂事儿。”,我对LG说:“我在你们村里懒媳妇的名肯定给落下了。”

5

孩子   对于从小在在姥姥家长大的皮皮,这点对我影响很大的。娘家    因为皮皮从九个月开始就在姥姥家生活,所以他习惯姥姥家的所有生活习惯,他在姥姥家吃的好睡的香,又因为他和姥姥家的每一个人都熟,所以他都是围着姥爷姥娘转、追在舅舅和姨后面跑,可以看出在娘家的时候皮皮的所有事情都不用我操心,我也落得个清闲。 婆家    在姥姥家生活的皮皮,每年过年都得回奶奶家,虽然姥姥和姥爷深感失落,但如果不去理儿上说不过去(中国就是理儿多),LG也会为此跟我大闹(我不知道是否别的男人也会这么自私)。虽然爷爷和奶奶看到皮皮之后特别高兴,但环境的陌生、语言的不通(娘家和婆家相距几百公里,语言方面肯定有些区别。)让皮皮不愿意和两位老人亲近,皮爹又不能总围着我们转,所以大多时候他就黏着我一个人,我那个累呀。    生活习惯的不同,再加上天气的寒冷,每次回去之后皮皮是吃不好也睡不好,所以基本上回去一次病一次,过年回来之后还得让姥姥给重新调理。

6

春晚  我觉得春晚也是过年的一部份娘家    全家看春晚成了我们家过年的一个保留节目,年三十那天我们准备好吃的、喝的早早地坐到了电视机前候着,节目开始后边吃、边看、边喝、边评论,最精彩的时刻是跟着主持人一块儿倒计时,然后跟着电视画面一块儿欢呼雀跃。     我结婚的那天,妹妹在回去的路上边哭边给我发信息说:“以后年三十看晚会的时候就剩下我们三个了。” 婆家    结婚的第一年LG的奶奶有病,年三十家里也有很多的人,我满心期待的春晚也就只看了个开头。结婚的第二年公公病了,不喜欢吵闹的环境,所以春晚也就作罢了。(第三年因有事儿没回家),第四年LG弟弟的小孩出生了,屋里有动静孩子睡不着觉,一开始看的是哑巴春晚(不放声音),到后来感觉没意思也就抱着皮皮去睡觉了。     过年回来之后看到大家都在议论着春晚的节目,说着春晚上即将成为新一年的流行语,我一脸的茫然。皮皮姨说我“你真落后,已经跟我们不是一个时代的人了。”

7

社交  走亲访友也是过年一项重要的项目     这年头都喜欢在外面“混”了,儿时的一些伙伴、同学的也都分散在全国各地,一年到头的都见不了一次面,也就趁着回家过年的这几天大家见个面,絮叨一下各自的情况,联络一下感情。 娘家    在家过年的这几天,每天睡足吃饱之后就是和小时候的一些伙伴同学小聚一下,大家在一起互相说着各自在外的情况,更多的是回忆一下小时候有趣的事情,大家说着笑着感叹着,一年来的劳累在此刻都会得到彻底地放松。婆家    婆家那边没有我的同学和朋友,因为我们常年不在家,村里的人认识的也就有数的那几个,再加上我又不善交际,所以那几天我基本上就是宅在家里。     那些儿时的小伙伴们也不知何时才能相见了,只能听家里的人说“XXX,来找你了,看你回来了吗?说好几年没见到你了。”     春节在婆家过还是在娘家过?一直是个备受争议的话题,对我来说既然结了婚就得在婆家过,我得顾忌到老公的感受、老公的面子。以上种种的差异,也是双方家庭生活习惯的不同,对我们来说又有地域的差别,毕竟娘家是我生活了二十几年的地方,娘家的习惯是从出生就养成了的,已经根深蒂固了。    婆家对我来说是一个需要适应的环境,需要重新培养的习惯,虽然有种种的不适应但我没有对婆家的不满,因为每次回去之后我都能感觉出两位老人也是怕我们不习惯,也是想尽办法的让我们吃好睡好。     对我们来说过年这就那几天的时间,每年也就那几天的时间和老人生活在一起,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的呢?有什么不适应不能忍受的呢?全家人团团圆圆、热热闹闹的过个年还有什么比这更重要的呢?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