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582今日阅读:19今日分享:20

近视发生的机制

现有的证据表明近视是一种多因素疾病,遗传和环境两方面的因素参与了近视的发生和发展。人类眼的屈光状态是由多种因子共同决定的,其中最重要的有眼轴长度、角膜屈光度、晶体位臵等。眼轴的遗传度约40%-94%。前房深度、角膜屈光度、晶体厚度的遗传度均高达60%-92%。
方法/步骤
1

遗传因素:随着群体遗传学、分子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对近视的遗传因素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国外学者通过计算近视遗传度显示:高度近视同胞之间患病的危险度为20,而低度近视的危险度仅为1.5,提示了低度近视和高度近视的遗传差异。

2

目前倾向于认为相当一部分近视在学龄期才发生发展,近视度数相对较低,近视发展慢,多为单纯性近视,是多因子疾病,遗传和环境因素同时发生作用;而少部分近视是家族性的,这种近视常早发于幼年期且近视度数较高,常导致病理性近视,其发病因素中遗传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甚至有学者认为高度近视就是单纯的遗传性疾病。病理性近视是指屈光度高于600度的近视,又称高度近视或恶性近视,伴有眼轴的延长和眼底改变如颞侧弧形斑等。可伴有弱视、玻璃体混浊、视网膜脱离、青光眼、白内障等多种并发症,是致盲的重要原因之一。

3

目前已经得到人类基因组组织认可的与近视相关的基因位点20余个。近视遗传指数为60%--65%,遗传的作用略大于环境。环境因素:造成近视眼的环境因素比较复杂,包括近距离作业、惯用灯光、阅读习惯、经常使用电脑、营养和疾病等。最近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户外活动在预防近视的环境因素中起着重要作用。澳大利亚专家对青少年的调查发现,户外活动时间多的青少年近视发生率明显减少,而较少进行户外活动的儿童,近视发生率较高。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