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832今日阅读:167今日分享:16

GMAT考试怎样才能拿高分

GMAT考试怎样才能拿高分       有很多人说自己英文不错,四六级都是裸考水过的,并且拿了高分,对自己英语水平充满了迷之自信,然而GMAT成绩很不理想。比如海翔接触过的典型案例:北京大学的金同学,托福103分,GMAT一战580;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的李同学,雅思7.5,GMAT一战620。       也有英语成绩妥妥的拖后腿,但是GMAT成绩确让人望而却步的。比如一个上海立信会计学院的学员,GMAT一战700分,但托福前两次都不到90分,第三次才刚刚90分;一个中国农业大学的学员,GMAT 690,但托福考了3次,最高才79分,后来放弃托福转战雅思去了。      也有同学还有人说我刷了很多题啊,OG13、prep0708的SC和CR都刷了两遍,看过CDhelr的逻辑大全,也刷过曼哈顿的语法书,还做了大概十套左右的GWD。可是并没有什么卵用,成绩还是不忍直视。这都是为什么呢?海翔GMAT培训首席讲师Jason说:       托福和雅思是语言类的考试,是用来检测你的语言水平,而GMAT的考试,是为了检验一个人是否具备读研究生的潜力,GMAT考试虽然是个英文的考试,但考察点肯定不纯粹是英文语言能力,否则上列情况均不会出现。那么,GMAT考试为什么呈现出这么不按牌理出牌的任性傲娇?难点究竟在哪里呢?       鉴于GMAT考试时间长、考试题量大,并且是自适应机试,我们主要采取三大备考方案来应对GMAT考试:1,杀G八字决——海量复习,快速通过。       先说海量复习,考试都要考4个小时,那我们每天应该复习多长时间呢?显然要略大于4个小时,最好能尽量连续复习5个小时,实在做不到,那也至少要3.5小时以上。所以,备考GMAT时,很大一部分同学都需要慢慢把学习强度加起来,要记住GMAT备考过程中要“主动求晕”,“平时都不晕,考试会更晕”。       再说快速通过。GMAT考试的备考周期不适合拖太长,也当然也不能太短。GMAC官方公布的数据:北美地区考生的有效备考时间平均是69.92小时,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及东南亚地区考生平均备考时间为152.28个小时。注意,是有效备考时间,呆坐着放空的时间不能算。所以初次接触GMAT考试的学生,我推荐将备考周期设置为45-60天。很多同学考试失利的原因是把自己当成了天才,复习1个月都不到就去考试了,这无异于赌博行为。 2,杀G关键词——勤总结。       备考GMAT的学生都会碰到同样的难题:题目不够做。复习GMAT的两份必做的资料是OG和PREP。OG看着厚如砖块,其实都是虚胖,实打实的题目有数学404题,中国学生薄弱的语文部分只有逻辑124题,语法140题,阅读26篇文章共139题。PREP破解版(PREP 07、08和12)的题量加一块儿,相当于是OG的3倍多。两份材料加一起,逻辑446题,语法707题,阅读47篇,多乎哉?对于习惯了题海战术的我们来说,这些题全做完内心依旧是空虚的(如果奔赴考场的时候连这点题都没做完,多数会悲剧收场)。经常有人问我,Jason老师,我把OG和PREP做完了,还有什么新题推荐吗?我的回答都是:没有。每一道真题都是无比珍贵的,只做一遍是暴殄天物,把每道题尤其是曾经做错的题目反复分析到位才是资料的正确使用方式。       怎么总结?——真正去理解出题人的意图,把做错的题和蒙对的题多看几遍,搞清楚错误原因和没搞懂的地方,分析深层原因并进行分类。题目做错无外乎是两方面的原因:1,上来就把正确选项排除了;2,好不容易排除三个选项了,二选一选错了。其实这两种情况分别说明了不同的问题。要懂得什么是核心考点,一定要先主干,后细节。再比如第二种错误,可能更多是因为缺乏基本的做题技巧。        总之,出题人可以轻松地从以上四个角度出无关比较或错误比较的选项,所以比较性描述的正确概率很低,最好养成一个下意识的习惯,看到than就提高警惕,不要轻易选择它。 所以,我往往和学员讲,GMAT逻辑题一定要从“潜在逻辑”和“做题技巧”两个层面对每个题都进行深刻思考和理解,真正去理解出题人的思维,进而真正理解GMAT考试。3,杀G盲点——科学模考。       科学模考非常重要,那么,怎样做才算是实践了科学二字呢?三个点:1,模考次数。GMAT模考21次绰绰有余,多数情况下,21遍很难做到,但至少也要做足8-10次模考,这都做不到就不要贸然去考场了,因为你的pace还没练好。2,模考时间。最晚考前2周要开始进行模考。否则当你发现做题pace还是不行时,为时已晚。3,以实战状态来模考。模考时一定要把四个部分按顺序悉数做完,不仅仅是练pace,也是在适应考试的强度,甚至是适应考试时生理和心理的变化情况。很多同学特别看重模考的正确率,其实这恰恰是最不重要的。因为除官方模考系统外,市面上其他的模考系统都无法模拟考试时计算机自适应式状态,官方模考系统又只能做2套模考。而且如果OG和PREP这两份资料都使用到位的话,很多模考题你已经做过了,正确率是有水分的。所以模考的最大意义是前文提到的两个:练习pace和适应考试强度。       总结一下科学备考方案的三个重点:海量复习,快速通过。复习量要够,不要存有侥幸心理,你不是天才;勤总结,题目反复分析,真正理解出题人思维;科学模考。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