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31今日阅读:82今日分享:48

沙漠里面有什么动物

骆驼、蜥蜴、沙鼠、耳廓狐、角响尾蛇。1、骆驼骆驼是骆驼科骆驼属的动物,只有两种。生活在沙漠边缘的人类早在公元前3000年已经开始驯养骆驼,作为役畜,以供驮运和骑乘,有许多国家有倚赖骆驼为生的骆驼牧民,甚至有骆驼骑兵。单峰骆驼毛短,主要生活在北非洲和西亚洲、印度等热带地域,生活在沙漠地带的牧民以骆驼奶甚至骆驼血作为食物,目前全世界只有1400万头,全部都是家畜。骆驼,头较小,颈粗长,弯曲如鹅颈。躯体高大,体毛褐色。极能忍饥耐渴。骆驼可以在没有水的条件下生存3周,没有食物可生存一个月之久。骆驼由于胃内附生有水俘,作储水用,故能耐渴。骆驼鼻子构造异常特别,鼻腔内布满弯曲微小气道。当骆驼大量消耗水分时,其分泌物变得干燥,形成硬膜。骆驼呼气时,这种硬膜能吸收来自肺部的水分。2、蜥蜴蜥蜴生境各异,生活于地下、地表或高大的植被中,沙漠及海岛中均可见。仅存的海生种为加拉帕戈斯群岛(Galapagos Islands)的海鬣蜥,食海藻。有几种蜥蜴部分水栖,食淡水生物。对蜥蜴最为重要的环境因素为温度,许多种有其「最适温度」,会晒太阳以升高体温,使之高于气温。生活于寒冷地区的种冬眠。昼长对蜥蜴亦有影响。大部分蜥蜴为卵生,卵产于所挖穴中,树木、岩石的裂缝中,或落叶层下。有些蜥蜴(尤其是生活于高海拔、高纬度地区者)为卵胎生或胎生。多无护卵习性,但五线圆筒蜥在孵化期间守在卵边。3、沙鼠沙鼠(Gerbillinae)是一个包含共15属约110个物种的亚科,广泛分布于非洲、印度以及亚洲其他地区和欧洲的荒漠、草原、山麓荒漠、戈壁和沙漠。中国有3属7种;短耳沙鼠是中国特有种,分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和甘肃省西部。沙鼠因栖息于干旱的荒漠地区而得名。体小型,体长7~20厘米;头圆、眼大,耳壳较短;毛呈沙黄色;听泡发达、听觉灵敏;后肢长为前肢的1~2倍,适于跳跃;尾较长,一般等于或略大于体长,跳跃时起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4、耳廓狐耳廓狐是世界上最小的犬科动物之一,如小猫一般大小。具有从乳白色至淡黄色的皮毛,白色的腹面和一条未梢呈黑色的尾巴。为了在热带柔软的沙地上行走时对足加以保护,它的足底被有柔毛。巨大的耳朵易于鉴别,耳长15厘米,耳朵与躯体的比例在食肉动物中首屈一指。耳廓狐的大耳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中逐步形成,通过耳朵散热,以适应沙漠干燥酷热的气候,同时又能对周围的微小声音迅速作出反应。耳廓狐生活在非洲北部和西亚沙漠地带,其皮毛、耳和肾的功能都适应了高温缺水的干燥环境。通常夜间觅食,食性广泛,包括水果、种子、小型啮齿类、鸟类、卵、爬行类和昆虫。群居性,双亲和后代组成不超过10只的家族群,每一成员挖掘一数米深的巢穴栖居。耳廓狐在整个繁殖季节都具有攻击性。交配发生于冬季中、晚期,如果胎仔丧失了,该种一般会再次交配。5、角响尾蛇角响尾蛇亦译侧进蛇。亦作horned rattlesnake。蝰蛇科(Viperidae)小型夜出性蛇,学名为Crotalus cerastes。产于墨西哥和美国西南部的沙质荒漠。体长约45∼75公分(18∼30吋),眼上方各有一角状鳞。淡黄、粉红或灰色,背部和身体两侧呈不显眼的斑点。在沙漠上侧向盘绕前进,留下特有的j形痕迹。有毒,咬人後一般不会使人致命。角响尾蛇在夜幕降临后不久就开始捕食。它吃啮齿类动物,例如更格卢鼠和波氏白足鼠。白天它在老鼠洞里休息,或是将自己埋藏在灌木下,与沙面保持同高,很难被发现。参考资料来源:—骆驼参考资料来源:—蜥蜴参考资料来源:—沙鼠参考资料来源:—耳廓狐参考资料来源:—角响尾蛇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