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408今日阅读:99今日分享:20

用中医搞定宝宝发热、咳嗽、腹泻

1.感冒咳嗽A.鼻塞通常,感冒症状都是由口鼻最先开始表现的。当宝宝的鼻子有点儿不通时,不妨试试“取嚏法”,比如让宝宝闻闻胡椒粉,或者在汤、粥里加点儿胡椒粉,打几个喷嚏,就能把堵在鼻腔的病邪也一并打掉。B.清涕如果宝宝鼻塞严重了或者流清涕了,那么不管咳不咳,都可以用葱豉汤。取带须葱白两三根,切成段;淡豆豉5-15克(6个月以下5克,12个月以下5-10克,1岁以上10-15克)先加水烧50分钟,放葱白后再煎5-10分钟,得药汤即可。考虑到宝宝的口味,可加适量红糖。葱白可发汗解表、通达阳气,淡豆豉可升散寒气、调理脾胃。一碗热乎乎的葱豉汤下肚,能立刻发汗,将宝宝体内的寒气悉数散去。C.脓涕感冒后期快好时,往往其他症状都没了,只剩讨人厌的脓涕。这时候,只须用5—10克菊花泡茶给宝宝喝,鼻涕就会慢慢变清,一般2天就好。菊花味甘苦、性微寒,能除风祛热。如果宝宝嫌苦,可稍稍加点儿冰糖。D.咳嗽糖醋茶不分寒咳热咳都能用,做法也简单,用陈醋、白糖加开水冲服即可。酸度上,只要宝宝能够接受就行。现在正值冬春之交,再推荐一个专治寒咳重的方子——姜蜜水。具体做法如下:25克生姜+200克蜂蜜隔水蒸,因味偏辣而甜腻,3岁以上宝宝更合适,宜加开水冲淡些,早晚两次趁热服下。注意:这个方法只能用3天。2.发烧发烧是宝宝体内正气与邪气的斗争。话说宝宝才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生机勃勃、阳气充足,拥有强大的修复力。这时候如果能助正排邪,宝宝不仅能痊愈,而且抵抗力也会大大提高。左妈妈:怎么帮正气一把呢?右妈妈:将热度除之而后快?no!no!no!热度也好,其他不适症状也好,都是身体在提醒我们:出事儿了!所以问题的关键是要听懂这些“身体语言”,从症状着手找到病因,从根源上解决问题,症状也就自然消失了。DUANG~~~正确的做法是:增加人体能量。打个比方,大人受寒感冒后常常喝一碗热气腾腾的姜汤就能搞定。发烧为什么还喝热性的姜汤呢?因为发烧是人体没有足够的能量把邪气排出体外,于是僵持在体表。用姜汤助力,排出邪气,烧便自退。黄豆煮汤:至于宝宝么,生姜就太重口味了!可用一把黄豆,煮烂连汤服,如果宝宝还有点儿咳就再加点儿冰糖。像现在甲型流感流行的季节,就可以经常煮黄豆来吃,以提高宝宝的免疫力。3.受凉拉肚子宝宝的肚脐在9岁前都是通的哦,一旦受寒,就很容易腹泻,所以要特别注意给小肚子保暖。如果因受寒而腹泻,粑粑麻麻可DIY一款脐贴——丁香肉桂贴!用粉碎机把丁香和肉桂(肉桂稍少一些)打成细粉,用一点点菜油调和,敷在宝宝的肚脐眼上,再剪一小块保鲜膜盖在上面,四周用胶布固定即可。这款丁香肉桂贴见效快,如配合食用山药粉来健脾,效果更好。4.盗汗正常的流汗,可以调节身体的内部温度。而盗汗是指睡熟后流汗。宝宝的体温调节功能还不健全,刚睡下时,在颈、背部会有汗流出,但1小时后就会停止。如果整晚都流汗,就很可能是盗汗。针对盗汗的食疗方是——将山药研为末,临睡前用加一点儿黄酒的温热开水送服即可。5.积食当宝宝对某些特定的食物摄入过多,超过了脾胃的运化能力,就会导致积食。怎么判断宝宝是否积食了呢?最常见的方法就是看舌苔:舌苔中间变厚,或者舌苔全部变厚,或者在舌头中间出现一个硬币厚的圆圈,都说明积食了。此时,可用山楂苹果水清肺消食,尤其适合吃肉过多引起的积食。做法也简单:把苹果用盐搓洗干净,连皮切成丝,然后加山楂干或鲜山楂,大火煮15分钟即可。也可试试捏脊:从宝宝的尾椎部位开始,把长强穴的皮肤用手轻捏起来,两手沿着脊柱的两旁,把皮捏起来,边提捏,边向前推进,直到脊背最上方的大椎穴,反复数次。就积食来说,预防>>>治疗。宝宝脾胃本来就弱,饮食过量,荤腥油腻,脾胃无力运化,反受其累。脾胃一弱,正气必虚,百病丛生。还是那句老话:“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身处大数据时代,上网一搜、鼠标一点,便能得到许多中医的食疗方子,因此对于粑粑麻麻来说,最难的一点就在于判断症状、分析病因。吃不准的话,还是要及时带宝宝就医,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无论是望闻问切还是开单化验,第一步都是要找出病因,而后,才能对症下药。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