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581今日阅读:82今日分享:48

做PPT时的几个误区

下面我们来看看,为什么一些PPT的经验之谈,“好像有用”和“好像很对”的技巧,其实只是“似是而非”的误区:
步骤/方法
1

面子工程 ── 过度设计PPT封面 如果你用很多心思和精力,只求把PPT的第一页设计得非常好看,这是一个误区。  一个用于演讲的PPT,封面的设计水平和内页保持一致即可。因为第一页PPT(封面)停留在听众视线里的时间不会很久,哪个演讲者都不可能对着封面就大讲特讲。演讲者需要尽快进入演说的开场白部分、然后是演讲的实质内容部分。PPT封面仅仅是告知听众你的某个演讲开始了,题目是什么。所以封面不是PPT要呈现的重点。  如果在封面上浓墨重彩,也许一定程度上能达到一鸣惊人的效果。可是这种做法并不聪明。精彩封面翻过去之后的后续PPT页面呈现平庸之态,会让人很失望。这种金玉其外的PPT,我们上网随时可以找到一大把。  相比之下,宁愿在略显低调的封面之下,暗藏精彩的内页,在演讲过程中不断提升听众的满意度;也不要快闪过一个虚张声势的封面之后,露出平凡的内页,让听众的希望落空。  对于非演讲类PPT,即那些我们相互传送和分享并仅在电脑屏幕上阅读的PPT,情况又是如何呢?  同样也不需要为封面那么操心。  封面过度设计的趋势,是非演讲类PPT带来的坏风气。这种风气,起源于印刷品读物,比如,书籍的装帧和封面设计是很重要的。不过,我们不应该把书籍设计的做法都照搬的PPT上。载体的性质不同,应用的场合不同。  正是因为书籍的封面设计很重要,那些伪书和平庸粗糙之作就有了投机取巧的机会。它们在封面上下了特别的功夫,用一个华丽的外表去包装了一个平庸的内在。这样短时间内会拉动销量,书店柜台前那些匆忙的读者,在来不及细看的情形之下,会被封面的设计吸引,又被腰封上的赞美和推荐诱惑,于是就买了。但是回家看了之后当然就知道自己买错了书,这是很多爱书之人都犯过的毛病。  所以说,不论你是一位认真写书的作者,还是一位对读者负责的PPT作者,都应该远离这种骗招。  侥幸使用这种骗招对PPT来说没什么用。因为翻完一个PPT只需要几分钟的时间,里面的内容是否充实、是否有用不会那么难以判断,至少比判断一本书容易得多。一个封面花枝招展的PPT并不会赢得什么喝彩。最多放在网上展示,骗取一些点击量和下载量。所以,对于PPT来说,绝对不存在“一俊遮百丑”的规律。  给大家的建议是:PPT的每一页都应该得到重视,甚至有些内页,那些关键要点的页面,比封面更为重要。

2

品牌工程 ── 把logo放到每一页 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在每页PPT的logo,会让观众或读者对此品牌更加喜欢或者更加记忆深刻,没有这样的结论,这是个一厢情愿的想法。由于这种做法由来已久,所以几乎变成了一种默认的做法。很少有人去追究:这样做有用吗?  据观察,那些注重,其CEO和高管的主题演讲PPT,已经很少有人logo了。越来越多的高品质PPT,仅在干净纯粹的背景上放上关键的内容,其他干扰视觉的小东西都被清除掉了。如果我们从听众的角度来看,更不需要这些logo。听众们当然很清楚台上讲话的,主持人介绍过,会议清单里也列出了,会场边的展架上也印出来了,那你还需要每页PPT都打出来么?  不过,公司或者组织的视觉形象仍然是重要信息,值得传播。那么,你应该在PPT开始部分和结束部分以专门的页面大大方方地呈现出来,在上场和退场致谢的掌声中,投影出这个页面。并且,这个页面上你的logo不再小小的躲在角落里,而是页面的中心,是唯一的内容,这样的做法更为充分,足够好。我们看到在苹果的产品发布会上,乔布斯就是这么做的。

3

版权工程 ── 为PPT打上底纹水印PPT作者出于对自己原创内容强烈的保护心理,在通篇的PPT上打上底纹水印。这种完全漠视视觉传播效果而强调保护版权的做法没有什么用,简直傻的有点可爱。  PPT已经投影出去了,或者email给对方了,你怎么还奢望别人无法抄袭你的东西呢?打上水印只不过为抄袭者制造一点点手工上的麻烦而已。而对那些想“借鉴”你的成果的聪明人,瞄上一眼就够了,怎么还会为去掉你的水印而发愁呢?  正确的做法是:在PPT最后一页,以正确格式做版权声明。同时你也要知道,即使这样也是“防君子不防小人”。

4

进度管理 ── 为PPT加上页码 页码来自书籍和出版物,它一方面提醒读者阅读的进度、当下的位置,同时也便于翻阅查找。如果在PPT里使用页码,只是在提醒读者:本PPT欢迎被打印并装订!除此之外没有什么作用。如果是一个演讲PPT,页码也无法表明演讲的进度,因为演讲者在每一页上花费的时间是不尽相同的,即使还剩2页PPT,演讲者要讲多长时间谁又能说得准呢?  去掉页码,让你的PPT更简洁一些。

6

把PPT做成多媒体点播 ── 为PPT加入热链接和选择菜单 无论是卡拉OK房里的点播屏幕,还是光盘出版物的多媒体演示,都有一个精美的甚至是多重的选择菜单,点进去之后仍会有相互链接和跳转的按钮。  PPT绝对可以做成这个样子,但是非常没有必要。  我们说PPT最本质的功能是辅助台上演说。演说是线性的,是随时间不断向前推进的陈述和交流活动。即使往PPT里加了菜单和链接,听众也绝对不可能控制你的演讲,那又何必呢?  如果不是做软件Demo,我向来不建议PPT演讲人守着电脑,抱着键盘和鼠标,好像离不开母亲怀抱的胆小孩子。你应该自信的走上前去和听众说话,用一个遥控器来翻动PPT画面,保持和听众的目光交流。对于一个充满链接跳转和菜单的PPT,你就守着电脑走不开,就和演讲的基本要求背道而驰了。

7

审美疲劳 ── 老是觉得自家的PPT应该有个新样子  我常常遇到这种情况,对自己的PPT外观设计及模板感到不满意,提出要设计更好的。其实那个模板蛮不错,精心考量过各种用户的角色在各种情况下的应用场景,外观和功能都没有什么问题,的老板或者高管觉得有些“审美疲劳”了,结果就再花精力设计一套新的PPT模板。但是再出来“新形象”可能一点也不比之前的高明,甚至还不如之前的。不过因为它让人感觉“耳目一新”了,所以大家都很开心很满意。  这是一种误区。对于一套PPT模板,感到乏味和审美疲劳的,通常是自己的员工和同事。他们每天对着它,产生这种想法不奇怪。但是,PPT的演示目的是给听众看的,听众是客户,相关的公众、媒体、商业伙伴等等。听众有“审美疲劳”吗?  我们应该从听众的角度考察自己的PPT。也许,你的多数客户仅仅见识过你们一两次PPT提案,还没有给你们机会第三次展示自己,又怎么会对你的PPT感到审美疲劳呢?麦肯锡多年使用黑色模板,奥美使用红色模板,难道他们的顾客被腻死了吗?  公司PPT视觉形象一样,需要保持风格相对的稳定,品牌形象是一个较长时间的积累过程。既然是品牌形象,就不能老是求新求异,不需要频频变换花样。

注意事项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