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417今日阅读:86今日分享:14

六大机箱电源的选购误区

机箱电源作为电脑平台的一员,并不如核心硬件一般受人关注,用户对于其了解往往较浅,所产生的误区也比较多,那么应该如何排除误区,选择更实用的产品呢?下面,小编将列举一些机箱电源选购方面,初级DIY者比较容易迷糊的误区,希望对大家在装机配置时有帮助。
工具/原料

机箱电源

误区
1

误区一:双面喷漆更高档都说人对美的追求是无止境的,这种现象早已蔓延到DIY玩家之中。最近非常流行机箱内部的美化,全黑化机箱、内部全红化等等,都是能会让玩家觉得这个产品很酷很炫,带来很高档的感觉。然而,这样的美丽是有代价的:经过双面喷漆处理的机箱侧板会使板材的导电性能下降、直接影响到机箱的防辐射能力。另外,其实双面烤漆的成本更低。一些山寨厂商更是利用双面烤漆来掩盖低劣的板材。

2

误区二:机箱外壳孔越多越好机箱内部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要散热好就要加强和机箱外界的热量交换、需要更多新鲜的冷风进入机箱内部;为了达到这样一个目的,增加机壳进/出风孔是一个有效的手段。毫无疑问,网孔越多,能进的新鲜冷风就越多、能散发出的热量也越多。然而散热网孔越多就越好吗?答案是否定的。其实对于散热来说,内部的风道顺畅比开孔数量更为重要,而且开孔太多的话,容易使板材更为脆弱,同样也会更容易产生共振,增大噪音,再者,过量的开孔,会使防尘与散热之间失去应有的平衡,带来积尘问题。

3

误区三:出风口不用防尘 在机箱的散热体系中,除了有提供散热冷风的入风口,自然也有排出热量的出风口,而目前的一些机箱上,一般出风口都设计在机箱的背部、顶部,而在这两处配置上风扇后,的确能够有效的提高机箱的散热效果。不过不少用户对于顶部的防尘并不留心,认为出风口对于灰尘有天生的免疫效果,入尘并不明显。其实在风扇运作时,出风口的确是并不容易入尘的,不过多数用户的关机时间是要比开机时间长的,顶部不做防尘处理的话,灰尘容易落入机箱内部,长久的使用很容易产生积尘问题,对于防尘效果的破坏较为严重。

4

误区四:型号不代表功率在目前的电源市场上,可以看到不少的产品在型号上都有数字,而且其数字通常与功率相近或者相同(当然大多数都是不同的),甚至小部分更是毫无关系的一个数字。其实,这是厂商所玩的一个文字游戏,让消费者将电源产品的型号上的数字,误读为该型号的功率参数,以为该产品更高端。厂商如何为自己的产品定型号,这是厂商自己的自由和宣传上的技术需求,没有很大的必要为消费者的误读负上明确责任,消费者在购买时需要小心,注意不要被产品型号所蒙骗(当然也有标榜从型号就能读懂产品主要参数的厂商,不过这只是少数罢了)。

5

误区五:主动PFC一定比被动PFC好节能功能是近几年不少电源产品的宣传要点,一方面是因为环保节能的口号深入民心,而另一方面则是主动式PFC电路的普及,电源的节能效果的确得到了改善,而在这其中看,主动PFC、80PLUS认证、低功耗待机都是厂商宣传产品的重点。不过没有通过80PLUS认证的产品就一定不节能吗?其实不然,认证不过是一个手续,具备通过认证能力而没有参与认证的产品也不是没有的。而主动PFC这样一个设计,是否所有实际方案都适合也很值得斟酌。就目前来说,多数300W或以上的都应用主动PFC方案,主动PFC理论上可以获得99%以上的转换效率,在合理的整体设计方案上,是有效的节能手段。然而主动PFC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成本,在成本控制要求高、售价低的低功率电源上,采用主动PFC方案不太现实。此外,由于主动PFC电路较被动要复杂许多,工作时需要消耗电能,在低功率上自身损耗比被动PFC要大。

6

误区六:选电源只看额定功率在文章的多处,我们都提到了电源的额定功率,无可厚非的,额定输出功率是衡量电源输出性能的一个极重要参数,不过对于中高端平台用户来说,选购电源时并不能单凭这个参数来进行选择。因为目前的中高端平台所采用的独立显卡通常较为高端,拥有较高的供电需求。而电源的额定功率只是电源的整体参数,对于硬件里面的耗电大户CPU和显卡,它们更注重电源的+12V供电能力,所以我们会从电源的铭牌上看到厂商标注的,每路电压值下电源所能负载的电流安培数,然后功率(P=U x I)大家应该会算了吧。额定功率不代表一切,注意细节参数才能成为真正的行家。

注意事项

和其他DIY硬件有所不同,用户对机箱电源产品的需求一般不是极限的性能,而更多的是要为其他硬件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稳定性才是最重要的。普通消费者要在市场上琳琅满目的产品、天花乱坠宣传口号中,希望本篇文章能对迷茫中的朋友提供一定的帮助。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