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965今日阅读:167今日分享:16

【播音主持】好声音不是天生的,看你怎么用

很多人在发声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声音很虚并且发不长,音也不够实。他们常常把这些归结为自己的嗓子等先天条件问题上。其实,科学的发声方式可以改善这种情况。
方法/步骤

日常生活中,我们开怀大笑的方式就是科学的发声方式。仔细研究不难发现,开怀大笑时,人的身体各部分都是自然放松的,(所以,通常笑是治愈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的灵丹妙药)呼吸肌的动作灵活而又有弹性,为了达到大笑时所需要的气息流量,人们会不自觉地深吸气,此时从鼻腔、口腔到肺底,整个气息的通道都是畅通无阻的,气息自然能够深入,位置也能够下沉,而我们在发出一连串洪亮的“哈哈哈”的笑声时,实际上是通过腹肌有弹性地收缩,来带动气流,这也正符合了科学发声上的一个重要原则:“以气带声”。在这种正确、轻松的发声状态下,我们可以很轻松地发出洪亮、浑厚、优美的声音,而且嗓子不痛不累,对声带有益无害。 怎样才能达到这种理想的发声状态呢?可以简单地归纳为一畅通、三使劲和三放松。 “呼吸畅通”——管子意识  想象自己身体中有一根比脖子略细的管子,管子是上下直立的,左右不能扭曲,前后不能扭曲。不论是站姿还是坐姿练声时头部都要和身体处在统一的一条垂直线上,颈部略微向后靠,下颌略收,保持管子的直畅通状态。  想象中的管子不能瘪,不能挤,也不能涨撑,只能是不紧不松的状态。  在此基础上按第一讲中的方法用鼻子深长而均匀地吸气,体会从气息鼻腔进入到达软颚顶端顺管子(后咽壁)后壁中部成一条气柱状直达后腰部分,随着气息进入,应该能明显感觉到整个管子从上到下逐步变得清凉和后腰逐步撑开的感觉。 吸气过程中整个管子应该是完全畅通和放松的。 三个积极使劲的部位  ☞一是腹肌。腹肌怎样在发声中用力,直接关系到气息的支持和低音共鸣效果。在第一讲中我们已经说过,吸气时的储气部位是后腰,但这只是给了我们一个坚实的气息支持基础,而在实际播音中,特别是需要快速换气的情况下,往往低位置的气息不能很快地补充,这时就需要通过腹肌的弹动,靠胸腹联合式呼吸法快速补充气息。  不妨再来看看大笑时人的发声规律:每当发出笑声前的一瞬间,人体会自动、兴奋地深吸一口气,腹肌也会因此而轻微地膨胀起来。然后,每发出一个“哈”,腹肌都会略微往内收紧一次,然后再迅速放松恢复到原位,如此反复直到气息耗尽。  下面,让我们一起模拟大笑时的腹肌运动状态进行一个简单却非常有效的练习——“狗喘气”:   站姿,上身略微前倾,深吸气(不要吸到过涨,七八分为宜),从脸部表情到内心都充满喜悦感,保持软颚、咽喉因深吸气而自然扩充的感觉,如同哈哈大笑一般,下颏及喉部充分放松,并在此基础上自然地张大口,将舌头伸出口外(也要非常放松,可想象热天狗吐舌头的情景),在此基础上用腹肌轻巧而富于弹性的收缩动作推动气息,发出一连串“哈”、“哈”的吐气声(实际上发出的元音比A开口更大,可以是似“哈”非“哈”,似“嗨”非“嗨”的声音,极象夏天狗大口喘气的声音,“狗喘气”之名由此而来)。此练习对锻炼腹肌的弹性,呼吸和发声的配合以及消除咽喉部肌肉过度紧张都有非常好的效果,久练可明显减轻说话时的嗓音疲劳现象。 ☞第二个积极用力的部分是颧肌。又称笑肌。  练习方法是:  一、用双手轻揉两颊半分钟左右,让肌肉充分放松。  二、在此基础上,靠主动提起颧肌,带动两嘴角上扬,上唇大致成一字,露出部分门齿。  此练习可适当多做,最好能成为发声时的条件反射动作,不仅能使得发声时的表情自然亲切,说话时口型较美,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是声音清晰、集中又不失柔和、亲切,有一种“微笑”感。声音和人的表情一样,是会“微笑”的,即使在打电话时看不到对方,微笑的声音也可以大大加深双方的好感和信任度  ☞第三个积极用劲的部位是软颚 辅助练习1:  一、张大口练习。弯腰、身体前倾,将下巴放松地靠在一个高度合适的桌面上。通过颈后部肌肉的收缩将口腔的上半部分抬起,下巴仍然靠在桌面上不动。(此姿势和正常的张口动作相反,刚开始时可能不太习惯,可以将自己的颅骨想象成箱子盖,下颌骨想象成箱子底,模拟“掀开”箱盖的动作来练习。注意要保证下巴的放松和固定。)如果没有合适的桌面辅助,也可以略收下颌,用手固定下颌进行练习,但一定要保持下巴的稳定。如果练习中能明显感觉到颈后肌肉的紧张,说明动作是正确的,反之,如果口腔,下颌处肌肉紧张,则是不正确的。初学者最好能每天坚持张口几十到一百次左右,形成习惯动作。  二、半打哈欠练习。在上一练习的基础上,充分放松下颌,打开牙关,保持大开口吸气的状态,努力抬高自己的软颚上部及小舌部位。感觉象打呵欠的动作,并极力保持此种状态一段时间,体会口腔内容积明显增大的感觉。 三个努力放松的部位  ☞一是双肩。  双肩放松可以最大限度地使整个气息下沉,同时避免吸气发声时挺胸耸肩的不良动作,对缓解发声时喉部、锁骨的不自然紧张状态也有很大帮助。辅助练习2:  自然站立,双臂充分放松下沉,有一种双臂完全失去控制的悬垂感,晃荡感。如果一时体会不到,可以将双手的指尖“搭”在高度合适的桌子上,想象两臂想秋千的吊索一样“吊”在桌面上,并被风吹得来回摇荡的情形。也可来回转动身体,带动两臂来回甩动,重点体会肩部完全放松的感觉。 ☞第二个努力放松的部位是胸廓。  呼吸发声时应保持胸廓的自然与放松,如果胸廓部分在吸气时过于用力和紧张,就会造成吸气时挺胸耸肩的不良习惯,气息难以深入,往往自我感觉“气”吸不进,“憋”得慌,发音时喉部紧张,且说不了几句话就有气不够用的感觉。  相比而言,胸廓的放松较容易做到。只要吸气时保证气息的充分深入,后腰充分撑开,双肩充分放松下沉,就能自然做到放松。  但需要强调的是,胸廓放松不等于呼吸发声时胸腔必须保持“瘪”、“压”、“沉”的状态,恰恰相反,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肌肉紧张。正常的方式应该是胸腔保持轻松、自然和相对稳定的状态,当吸气到后腰时,末梢肋骨通常也会有轻度的扩张。  总之,胸廓真正的放松状态是自我感觉最自然、最舒服的,呼吸时主要的发力肌群应宜后腰和腹肌为主,“带动”胸部做微小的运动,应保持胸腔的相对稳定。  ☞第三个努力放松的部位:下巴。  下巴是否放松,对声音的好坏影响最大。下巴发紧,不仅声音紧张、单薄难听,而且音量小,共鸣感差。同时由于下巴和喉头位置很近,下巴的紧张必然引起声带周围肌肉的紧张,造成声带负担过重,说不了多久就会感觉嗓子疲劳、疼痛,难以持久。  辅助练习:  一、在放松的基础上震摇下巴。在下巴充分放松的基础上,保持张大口的姿势,舌头自然伸出口外(可参见“张大口”和“狗喘气”的练习),以颈部为轴左右甩动下巴和舌头。注意需保持颈部为轴的平行转动动作,而非整体甩头,否则易引起头晕。  二、下颌的移动和画圈练习。在放松下巴和张大口的基础上,可以将下颌骨左右平行移动,或按顺时针、逆时针方向画圈,运动时应明显感觉到后牙关充分打开,下颌充分放松,幅度可尽量增大。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