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590今日阅读:60今日分享:41

流行病学也好玩(一):考验你的逻辑思维

经过前面四期的讲解,我们给出了一些非常重要的定义(prevalence, incidence, IRR,CIR, AR, PAR...);这些概念或是为了描述暴露或健康事件的分布状态,或是用来描述暴露与健康间的关联。为了更加接近真实的测量这些具有健康意义的指标,我们需要引入一些实验设计和统计分析的方法。接下来,我们会从分析干扰因素、试验设计、统计学方法等多个方面对流行病学进行全面介绍。今天,先讲讲因果推断(causal inference)。你知道么?其实因果性(causality)在我们还未学会说话前就已经掌握了。比如,小孩饿的时候就会啼哭以吸引母亲喂食。但这样的理解是不成系统的,因此,在流行病学中就产生了理论模型用来讨论因果性。充分病因模型(sufficient-component cause model)病因(cause):一般称为危险因素,是指使疾病发生概率升高的因素,这里的危险是指不利事件,或某种条件,或某种特质。充分病因(sufficient cause):必然导致疾病发生的最少条件的一个事件组合。也就是说所有的因素在一个sufficient cause中都是导致疾病所必需的。如下图,假设病人甲得了HIV是因为病因A、B、C和D(A=HIV病毒暴露,B=未知,C=捐血,D=交叉使用针头);病人乙得了HIV是因为病因A、B、E和F;病人丙得了HIV是因为病因A、C、G和H。组分病因(component cause):特定sufficient cause里面的一个事件,或一个条件,或一个特质。比如,病因A~H。必要病因(necessary cause):在所有sufficient cause里面都存在的某一个事件,或某一个条件,或某一个特质。比如,病因A=HIV病毒暴露。个体病因关系(individualcausal inference)使用以上模型可以有助于我们认识个体病因关系。场景:病人甲交叉使用针头,导致了HIV;病人乙没有交叉使用针头,也获得了HIV.*是:得HIV;否:没得HIV。推断合理的情况如下:所以我们可以发现:交叉使用针头是病人甲的病因,却不是病人乙的病因。但是对于任何一个人,我们始终只能接受一种措施,并产生一种结果;而不能假设采取另一种措施后可能产生的结果。所以,对于个人,病因产生的效应是无法获取的。预告如果对于个人,病因产生的效应无法获取,那么对于人群是否可行呢?明天再回来。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