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716今日阅读:60今日分享:41

有机荞麦种植规程

有机荞麦种植规程
方法/步骤

有机荞麦种植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有机荞麦麦生产产地环境条件、品种选择、土壤管理、田间管理以及收获的技术要求。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9137  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GB  15618-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321.1—GB 321.6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有机苦荞麦按照有机农产品生产相关规定种植所获得的苦荞麦产品。3.2 常规苦荞麦未按照有机农产品生产规定种植所获得的苦荞麦产品。3.3 轮作也换称茬,是指在同一地块上逐年轮换种植不同的作物或者采用不同种植方式。3.4 基肥基肥是作物播种或定植前结合土壤耕作施用的肥料。3.5 种肥播种同时施下或与种子拌混的肥料。3.6 追肥植物生产期间调节植物营养而施用的肥料。4 产地环境4.1 产地选择苦荞麦有机种植产地范围边界应清晰,产地内的环境质量应符合以下要求: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21.1—GB 321.6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4.2 环境要求苦荞麦有机种植产地应远离城市,距城区、工矿区和生活垃圾场最近距离不得小于10km,距交通主干线不得不小于5km,距工业污染不得不小于30km。上风源不得有烟尘污染源,上水源不得有污水源。4.3 缓冲带如果选择的产地符合4.1的要求,但产地周围有常规种植区域或有污染源,必须在有机生产与常规生产区之间设置缓冲带或物理障碍物,保证有机产地不受污染。4.4 栖息地在有机生产区周边设置天敌的栖息地,提供天敌活动、产卵和寄居的场所,提高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控制能力。4.5 转换期苦荞麦属一年生草本作物,有机种植转换期为24个月,转换期内的种植要求必须执行本标准。4.6 平行生产如果同一种植地块存在平行生产,应明确平行生产的植物品种,并制订和实施平行生产、收获、储藏盒运输的计划,具有独立和完整的记录体系,能明确区分有机产品与常规产品(或有机转换产品)。4.7 轮作苦荞麦有机种植需要轮作,即在选定的产地不得连续种植苦荞麦,应采取苦荞麦与豆科作物轮作方式,达到恢复土壤肥力,平衡植物营养均衡吸收的目的。5 种子5.1 选种如市场上无法获得有机种子时,可以选用未经禁用物质处理过的常规种子,保留成熟饱满的种子,剔除杂粒、空粒、秕粒及其它杂质,千粒重≥18g。5.2 晒种播种前2-3天晒种,杀灭细菌,促进种子体内酶的活性,使种子播入土中能及时吸收膨胀,提高出苗率。6 种植管理6.1 播种期根据当地气候选择适宜的播种期。6.2 播前准备将地块清理干净,耕松土壤,打细整平保墒,开沟宽度1250px,深度500px,厢面宽度8-10m为宜。6.3 播种苦荞麦有机种植一般采取点播和条播。6.4 施肥6.4.1 基肥苦荞麦播种前,将农家土杂肥直接施于条播沟或点播窝内,农家土杂肥施用量为7500kg/hm2~10500kg/hm2,作为苦荞麦生长的基肥。6.4.2 追肥1)苦荞麦出苗后,幼苗2-3片真叶时,结合第一次中耕除草,追施人畜粪肥,用水稀释,粪水比例为1:10。2)当苦荞麦苗达5-7片真叶(现蕾前),结合第二次中耕除草,追施人畜粪肥,用水稀释,粪水比例为1:5。6.5 培土苦荞麦第二次中耕除草时,应结合中耕进行培土,培土高度应根据植株高矮,植株较高的适当培高些,植株较矮的培低些,一般培土高度250px-425px为宜,防止植株后期倒伏。6.6 中耕除草第一次中耕除草应选择在苦荞幼苗2-3片真叶时进行,因嫩苗较小,根系开始发育,尚不发达,可以深耕,深度175px-250px为宜。第二次中耕除草应选择在苦荞麦苗达5-7片真叶(现蕾前),此时根系发达,锄草不易过深,避免破坏根系,结合第二次追肥、培土,促进苦荞麦迅速生长,形成壮苗。6.7 灌溉苦荞麦怕涝怕旱,尤其是开花结籽时旱、涝都会减产,应特别注意土壤墒情,干旱时及时向沟内灌水,以不满过厢面为宜。连续降雨时应及时排除沟内积水。6.8 打叶防倒6.8.1 总则苦荞麦生长至花期,一是叶片明显增大,过多吸收养分;二是叶片呈水平伸展,遮光荫蔽,通风透光性差,分枝少,花序、花蕾难以分化;三是茎叶茂盛头重脚轻宜倒伏。因此,苦荞麦生长过旺时应适时打叶。6.8.2 打叶的长势标准苦荞麦现蕾前后,植株5-7片真叶,株高750px以上,叶片大而且浓绿、密集,行间遮光严重,茎叶柔软多汁,就是旺苗现象,必须打叶。6.8.3 打叶标准和时间打去植株上部2-3个大叶片,每隔5天打叶一次,一般打叶2-3次,特别旺苗打叶4次。6.9 病害防治苦荞麦常见病害主要是轮纹病、褐斑病、白霉病、立枯病,在苦荞麦苗期时,选择晴天的上午,用1:200波尔多液叶面喷洒,7-10天喷洒一次,连续2-3次,可以有效防治。6.10 虫害防治苦荞麦在生长过程,应充分利用自身的抗性,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害发生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多样化,优先采用农业措施,如培育壮苗、植株打叶、中耕除草等。尽量利用灯光、气味等物理方法诱杀害虫。苦荞麦的主要虫害是二纹柱萤叶甲、粘虫、钩刺蛾、草地螟和地老虎等。二纹柱萤叶甲:虫体近椭圆形,体背凸起,鞘翅及前胸背板具光泽,喜食叶片及花序。防治方法:利用中耕除草时破坏产卵环境,可以达到控制虫害。粘虫:又称五花虫,成虫淡黄褐或淡灰褐色,前翅中央有淡黄色斑2个及白点1个,翅的外缘有7个小黑点,前翅顶角有一条黑色斜纹,后翅前缘基部雌蛾有翅僵3根,雄蛾1根。喜食茎叶和花序。防治方法:成虫捕捉和采卵灭杀,成虫用草把涂糖、醋或酒诱杀,用草把诱成虫产卵后带出烧毁。钩刺蛾:又叫苦荞麦卷叶虫,成虫淡黄褐色,前翅淡黄,贤形斑明显,在翅中部到胫部有3条“人”状褐色细纹,顶角有一短斜线,后翅灰白色。喜食叶、花、果。防治方法:清洁产地,实行深耕。灯光诱杀与人工捕捉相结合。草地螟:又叫黄绿条螟,喜食叶、花、果。防治方法:因其黄昏后群飞习性,趋光性强,采用灯光诱杀效果最好。地老虎:成虫触角雌蛾丝状,雄蛾触角双栉齿状,分支渐短仅达触角之半,端部则为丝状,前翅前缘颜色较深,后翅背面白色,后翅前缘附近黄褐色。主要危害根或幼苗。防治方法:利用中耕除草消灭虫卵,用黑光灯,糖、醋、酒诱蛾液内加入烟碱,或用苦楝子发酵液,或用杨树枝、泡桐叶来诱杀成虫。7 采收7.1 采收时间根据当地气候选择适宜的采收期。   7.2 采收标准苦荞麦具有边生长边开花结籽的特性,先结籽先成熟,因此,采收标准一般以80%的籽粒成熟为宜。一般在早晨收获较好,最好是在下雨之后采收,此时籽粒不宜脱落,保证产量,避免损失。7.3 采收方法    苦荞麦收获目前尚无机械收割,一般采用人工收割,机械脱粒。苦荞麦籽粒在收割时水分含量为14%-16%,要及时晒干,除去杂质、碎杆、碎叶等,便于贮藏。7.4 污染防范    有机苦荞麦收获时,要确保收割工具、晾晒工具、包装物品避免污染,禁止使用化肥、农药及其它有毒有害有污染的包装物品包装有机苦荞麦。8 包装、贮藏和运输8.1包装1)包装材料应符合国家卫生要求和相关规定;宜使用可重复、可回收和可生物降解的包装材料。2)不应使用接触过禁用物质的包装物或容器。8.2贮藏1)应对仓库进行清洁,并采取有害生物控制措施。2)有机产品尽可能单独贮藏。如与常规产品共同贮藏,应在仓库内划出特定区域,并采取必要的包装、标签等措施,确保有机产品和常规产品的识别。8.3运输1)尽量使用有机产品专用的运输工具,混杂使用的运输工具在装载有机产品前应清洗干净。2)在运输和装卸过程中,外包装上应当贴有清晰的有机认证标志及有关说明。3)在运输过程有专人负责,有记录,并保留相应的票据,保持有机生产的完整性。9 建立生产档案应建立有机荞麦生产档案。详细记录产地环境条件、生产技术、病虫草害的发生和防治、采收及采后处理等情况并保存记录。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