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863今日阅读:31今日分享:25

中國佛教寺廟建築風格與佈局的寓意

一、序言:  四季中的旅遊出行,親朋好友聚集遊玩山水之間,秀山淨水間的佛教寺院,是經常出入虔心寄情;雖義理哲思懵懂,但國人文化同體屬一宗,中華民族親和情深不朽之文化情趣使然。二、略談國學:    中國歷史文化綿遠流長;從先秦時期的諸子百家競相鳴放,直到西漢.武帝劉徹納諫董仲舒的尊儒教民。“外施儒家內用黃老”的思想佔據形成了文化主流。東漢晚期佛教東漸,中國文化體系的寬宏靜容,接傳弘揚佛家的宗教哲學就此綿遠不絕已過百世百代。文化的精神思想是民族的靈魂,國家的脊梁。   儒、釋、道三家的思想共融互通明解,多元的文化築基又潤澤了中國文化枝幹繁盛葉茂。中國歷史的文化體系是獨一無二的,如【天地自然河圖(陰陽魚囬互)】歸納融匯;亦如【河圖(五行—春、夏、長夏、秋、冬;心、肝、脾、肺、腎)】;【洛書(洪范九疇)】共演互推;三家學術通達哲思,暗合互解眀釋治學。    中國文化重士向學賢聖,貴在重道、人文精神思想之獨立為尚志。不重其為器。在能用世,不在其用於世! 以用而行,以舍而藏,各適其時;生我順事,死我寧也!    直至盛唐;太宗的“戎夷羌狄無有貴賤差異,同族一家親和”,開啟了中國多元文化交流互動的又一盛世。佛教的叢林制度愈發完備形成了“經、律、論”三部典籍;形成了天臺、淨土、禪宗、唯實、律宗、華嚴、密宗、法相、三論宗、俱舍宗、成實宗等宗脈。    玄奘(zhuang)上智法師對譯經院的經師要求是——“信”、“達”、“雅”;【正心正信、通達三家、文辭雅緻】。《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楞嚴經》、《圓覺經》、《心經》、《無量壽經》、《梵網經》、《維摩詰經》、《楞伽經》、《華嚴經》、《四十二章經》、《大智度論》、《瑜伽師地論》、。。等等經綸奧旨,都是智慧哲學韻律美文。     不俗既仙骨,多情乃佛心; 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法論聖王既是如來。三、佛教哲學基本詞彙釋義:    【★<佛經>中詞彙的基本釋義:】——“住我慢原阜,安六處聚落,無善救者,無能度者”——《宗鏡錄》。      ★我慢~是以個人自我為第一(標準)的那種崇高的心理。一切皆從[陰界入],[陰界入]是三個層次,☆陰—五陰,☆界—十八界,☆入——六入<亦稱:六處、六根>。☞詳解:       ★六入(處)(根)~~“眼、耳、鼻、舌、身、意”《思益梵天所問經》。      ★六塵~~“色、身、香、味、觸、法”《思益梵天所問經》。      ★十八界~~既由六根、六塵、及根與塵之間的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所形成十八界《思益梵天所問經》。     ★五蘊(陰)~~“色、受、想、行、識”是人的怨賊《思益梵天所問  經》,“貪、瞋、癡、慢、疑”是天生的,從心理到生理形成“我慢”!——義解《宗鏡錄》多參於佛法典籍《法華經》(★大乘中的大乘)、《般若波羅密多.心經》、《維摩詰經》、《楞嚴經》、《楞伽經》、《大智度論》、《思益梵天所問經》、《華 嚴經》、《金剛經》。——☞以上主要經卷對此主旨所做的闡論:      ★《大智度論》~“但遵教行者,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依義不依 不了義,無不證果。”     ★《楞伽經》~“無門為法門”。     ★《法華經》~“心外無法”。     ★《金剛經》~“不住於法”、“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華嚴經》~“皆入法界”。……;……;佛法妙難思,但隨緣體妙,遇境知心;     一 一 提宗,皆入法界。四、中國古建中的宗教廟宇文化常識及寓意:        ★ 山門——一左一右,聳立“哼哈二將”;一個是鼻子哼氣,一個是嘴巴哈氣。 【寓意為:一念之緣,進入佛門是呼吸間的事情。“一念”~就是一呼一吸之間。】。          ★四大天王殿——四大天王(金剛);                 手中彈琵琶;聽聲音~“聞”;                 手執雨傘;發慈悲心,遮覆天下人 ~“知”;                 手拿寶劍;斬斷一切情絲煩惱~“覺”;                 手執繩索(蛇);降服群魔~“見”。      【寓意為:修養身心的方法,代表了見、聞、覺、知的重點作用與轉化】。         ★天王殿——中國式的彌勒佛(泗州大聖佈袋和尚);其佛像背面——供奉“韋陀菩薩”      【護法天神,原本在山門外;看到學佛和尚、居士觸犯戒律清規,護法過程便常被懲戒打死。佛祖慈悲不 忍,  故叫其在對面而立。“不看僧面,看佛面”既由此來】!                     ★  如果韋陀菩薩雙手合十,降魔杵橫擱臂彎,做問詢狀;那此寺廟為“十方大叢林”,接受遊方和尚掛單。       ★如果韋陀菩薩雙手壓住降魔杵頭,降魔杵植地而立,則為“子孫叢林”,不太接受外來遊方和尚和居士。        ★大雄寶殿——就是佛祖釋迦摩尼的三身~法身、報身、化身;左手是迦葉,右手是阿難;兩旁是十八羅漢                            【有的大叢林專門供有羅漢堂,五百羅漢】。                   ★大雄寶殿後面)大慈大悲觀音菩薩——入世行善,救苦救難,不求人知。                           ★ 註:參閱:《叢林制度》、《營造法式》、《營造法式辭解》、《南師.楞嚴大義》、《佛學大辭典》等;在遊玩的過程中,了解佛法的基本要義。                            五、定慧雙修,不緩加行中:       佛道長遠無間       深嗟末世誑說一禪,只學虛頭,全無實解;步步行有,口口談空。    自不責業力所牽,更教人撥無因果;便說飲酒食肉無礙菩提,行盜行淫無礙般若。   謬興知解,錯倒修行;流弊種種,故作此四料簡(永明延壽禪師著),以為救度:  【一】、有禪無淨土,十人九錯路;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  【二】、無禪有淨土,萬修萬人去;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  【三】、有禪有淨土,猶如帶角虎;現世為人師,來生作佛祖。  【四】、無禪無淨土,鐵床並銅柱;萬劫與千生,沒個人一怙。      學人但自明心,何土非淨?何淨非禪?何禪非心,何心非自?自心既徹,何事不照?何義不通?為二為為一,何去何從,不著問人,洞如觀火……;一期方便,原無實法,寧有是處?      蓋先聖為初機開一方便入德之間耳;執一而不通變,嗜歧而不專攻,入德之病、障道妄心之愆矣。      學人各封己說,大道失通;無法判斷抉擇微言大義,去取邪正;一時的向,翕然從風,所謂執萬有一趨,卻又似如眾盲摸象。      佛門十宗,各有玄機,禪宗釋心法為主。何為“一心”?——謂真妄,染淨一切諸法,無二之性,故名為一。      此無之處,諸法中實,不同虛空,性自神解,故名為心。     ★【註】:此文參閱借用歷代高僧法眼智慧論;以及諸佛經要義解經而寫,借用章句、並刪增文字而成,義理不失為重。      ★【參】: 《中庸》、《般若波羅蜜金剛經》、《宗鏡錄》、《維摩詰經》、《般若三昧經》、《無量壽經》、《除蓋障菩薩所問經》、《大智度論》、《解深密經》、《楞嚴經》、《華嚴經》、《法華經》、《楞伽经》、《成唯識論》等主要經論。       如是, 空凈皆無,知無者誰;去無如來。。。。。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