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709今日阅读:75今日分享:44

荒野保护与再野化对我国生态保护修复的启示

荒野保护和再野化是目前国际上生态保护修复领域的前沿和热点问题。本文梳理荒野保护和再野化的起源与发展现状,进而总结其对我国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启示。
方法/步骤
1

在研究方面,加大荒野保护和再野化研究力度。荒野保护和再野化与我国生态保护修复理念高度契合,与“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等生态文明思想高度契合。正如IUCN荒野专家组组长万斯·马丁指出,荒野概念并不排斥人类,而是强调“生态整体主义”的环境伦理观念。在实践需求方面,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等具体生态实践,均须要有荒野保护和再野化的深入研究作为支撑,然而我国标讯通荒野保护和文库再野化相关理论招投标研究严重滞后于实践需要。因此,亟须加强系统性的中国荒野保护和再野化研究,为不同区域、不同尺度的相关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2

在理念方面,贯彻复杂生态系统修复中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科学家们呼吁关注复杂生态系统的再野化问题,我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针对的就是复杂生态系统。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生态系统管理委员会再野化工作组组长斯蒂夫·卡佛建议用更具描述性、更少可塑性的用语来界定再野化,例如“自然主导的生态系统”。同时,国外几十年的再野化实践,说明了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重要性。因此,在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中,应重点关注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建设用地扩张、矿山无序开采、森林过度砍伐、河湖人工阻隔等人为干扰带来的问题,由人工建设为主转向自然恢复为主,增强生态系统的韧性和自我调节能力,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同时满足野生生物和人类的生存需求。

3

在制度方面,建立我国荒野保护与再野化制度体系。首先,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中,充分重视荒野价值,逐步提升荒野在自然保护地体系中的地位;将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以荒野保护区的形式进行管理,禁止不合理的人工设施建设和人类活动,抢救性保护原真性最高的国家自然遗产。其次,在生态空间,特别是生态保护红线管理中适当引入再野化理念,将景观连通性和生态系统完整性纳入考虑。应对生态空间中适宜开展再野化的区域进行分区、分类研究,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再野化方案,具体可选用的措施包括划定荒野保护区、物种重引入、提升营养级的复杂性、为物种自然扩散提供生态廊道、允许适度的自然扰动过程、拆除不合理的人工设施等。

4

在合作方面,加强荒野保护和再野化相关国际交流。为进一步促进知识分享,建议我国相关业务主管部门加强与全球荒野基金会、IUCN荒野专家组、IUCN再野化工作组及国内外相关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通过共同出版中文版IUCN《荒野保护区管理指南》、组织学术研讨会、开展荒野保护与再野化的试点项目等方式,推动相关实践工作。同时,建议相关单位积极参加将于2020年3月在印度举行的第11届世界荒野大会,以世界荒野大会为契机,向全球展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与野性自然保护的实践与成效。END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