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280今日阅读:167今日分享:16

如何把握对小孩爱的程度

猴年说个跟猴有关的故事。上世纪50年代,心理学家哈洛做了一个关于恒河猴的实验。他将刚出生不久的婴猴放入装有两个代母的笼子里。一个代母为铁丝做成的猴子,胸前挂有可24小时提供奶水的奶瓶,称为“铁丝猴”;另一个代母为绒布做成的猴子,称为“绒布猴”。实验发现,小婴猴除了在很少情况下快速吸取铁丝猴的奶水外,其余大部分时间都依偎在绒布猴身旁。当小婴猴遇到令人恐惧的东西如蜘蛛时,也会紧张地抱住绒布猴寻求安慰。小婴猴到底更喜欢哪个猴子呢?小婴猴的成长又更需要什么呢?......被代母抚养的婴猴长大离开笼子后与真正的猴子在一起时,研究者发现他们性格孤僻,并且无法正常地与其他猴子玩耍,同时寿命也不长。哈洛将这个实验继续改进:笼子里的代母装上可与婴猴互动的开关,并且保证婴猴每天能与真正的猴子玩耍一段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当小婴猴离开笼子后基本能与其他的猴子正常的呆在一起了。姑且不说这个实验的真实性,科学性及时代背景,我们看到的是,除了满足其生理要求的奶水外,婴猴的成长还需要很多。包括身体接触,游戏互动,真实的社交环境等。回到人类的婴孩时期,我们常常会说孩子需要爱。可孩子需要的是什么样的爱呢?爱其实就是给予一个生命成长所需要的养料。养料过于稀薄,则无法滋养这个生命;养料过于肥厚,这个生命将无法承受之重。当孩子处于担忧恐惧的情绪时,他需要的是你的一个安慰性的身体接触。而不是大人一个劲地说:“不要怕,不要怕。”当孩子端着一杯水小心地走过大人的身旁,他需要的是你的信任与鼓励:“端的很小心,你可以把杯子稳稳地放到桌上的!”而不是我们的负面的暗示性语言:小心点,别撒了。甚至大人会因为担心水撒出来而控制不住地夺过水杯替代孩子完成整个过程。当孩子终于掌握了一个令他兴奋的技能时,他需要你的见证和参与:“妈妈,你看!”而不是我们一边低头玩手机一边生硬的回答:“哦,看到了,真棒。”当孩子因为没有得到妈妈的理解哭泣到:“我讨厌你,我不喜欢你了。”他需要的是你安慰的语言:“我还是爱你。”而不是大人赌气地回应:“我也不喜欢你了。”当孩子努力专注地爬向自己想要拿的玩具时,他需要你的安静陪伴,而不是大人鲁莽地抱起孩子把他放到别的地方。……大人情不自禁地以爱的名义给予了孩子不需要的甚至阻碍其发展的爱,如控制,干涉,剥夺。而孩子真正需要的爱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的。成人需要理解孩子,这是爱的恒量。爱的变量则包含自由,陪伴,游戏等。对于每个家庭而言,我们会各自面对不同的实际情况。唯有当爱的恒量与爱的变量相互作用时,孩子的成长才会更加顺应他自身。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