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646今日阅读:183今日分享:45

绝句描写了那些景色

这首诗描绘的是春天的景色,描写了黄鹂、翠柳、白鹭、青天、雪、船。《绝句》唐代: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扩展资料在杜甫六十多年的生命历程中,除了青少年时代,大概就只有在成都草堂期间,才获得过一段短暂安宁的生活。安史之乱后期,杜甫历经千辛万苦来到蜀中,在当地的地方官、他的朋友严武的帮助下营建了草堂,结果没过多久又碰上蜀中叛乱,杜甫避乱去了梓州、阆州(今四川三台、阆中)等地,直到代宗广德元年(763),叛乱平定,安史之乱也终于结束,杜甫才回到成都草堂。此时的杜甫心情应该是愉悦的。当生机盎然的春天来到的时候,草堂周围的一切也都变得美不胜收。杜甫以他出色的彩笔,绘而成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苏轼说过:“少陵翰墨无形画”,这和他称赞王维“诗中有画”是差不多的意思,都是指诗歌有生动的画面感,从这两句来看,确实如此。首先在于颜色词的使用。画面感是一种视觉效果,人的眼睛最先感受到的往往是颜色。这两句所呈现出来的颜色:黄、翠、白、青,形成了非常明媚的视觉效果。唐代很多著名诗人都是描写颜色的高手。例如同样擅长营造画面感的著名诗人王维,有同样是描写白鹭和黄鹂的名句:“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积雨辋川庄作》)这联诗的特点在于,不仅有“白”与“黄”的亮色,还有“阴阴夏木”的浓郁到发暗的绿,从而形成明暗色调的对比。韦应物《滁州西涧》亦如此:“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黄色成为幽草深树当中的一点亮色,分外醒目。杜甫这两句则全是亮色,用“翠柳”、“青天”来映衬黄鹂、白鹭。“翠柳”说明不是刚长出鹅黄嫩柳的初春,而是春意已浓。但柳树不同于可以“翠叶藏莺”的梧桐槐柏之类,它的袅袅下垂的枝条不会遮掩黄鹂的身影,所以诗人看得很清楚:“翠柳”上有“两个”黄鹂。黄绿相衬,颜色明艳。“白鹭”的背景则是“青天”。“青天”是碧蓝的天。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说:“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也是以“白鹭”衬“青天”。这“白鹭”其实只是一个洲名,诗人眼前所见不一定真有白鹭,不过文字的妙处就在于它引导我们想象,我们在想象中会有一种下意识的颜色感,这又是绘画这样的视觉艺术所不及的了。不过在杜甫诗里,却是描绘了真实的黄鹂、翠柳、白鹭、青天,形成一派明媚的画面感。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