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113今日阅读:167今日分享:27

生活中常见的儿童外伤处理误区

夏季,孩子们喜欢跑跳玩闹,因为衣物短而少,孩子们发生皮肤外伤的几率大大高于别的季节。只要情况不太严重的擦伤以及蹭伤等都可以进行简单的家庭护理,若宝宝出现剧烈的哭闹挣扎或者有异物进入伤口建议立即就诊。但若伤口较大,即便是擦蹭伤等开放性伤口 ,也建议立即到医院就诊。在儿童外伤的家庭护理中,有一些经常出现的错误。
误区1:使用酒精和双氧水清洗伤口
1

实际上酒精和双氧水对于正常组织均具有较强的刺激性。酒精会凝固细胞的蛋白质,因此对于细菌及正常组织都具有损伤的作用。双氧水因其强氧化作用,可能对组织形成化学烧灼,尤其对于儿童娇嫩的皮肤更易造成损害。

2

正确的伤口消毒方法是用碘伏或者液体杀菌敷料对伤口部位进行喷涂清愈创口,进行伤口消毒杀菌以防伤口感染。

3

液体杀菌敷料对皮肤黏膜无刺激性,杀菌消毒效果好,不会产生残留问题,适合伤口清洗消毒。END

误区2:“伤口怕见风,不能露在外面”
1

这种说法大多数是来自对“破伤风”的错误理解。我们常说的“破伤风”,是由于破伤风杆菌经由皮肤或黏膜伤口侵入人体,在缺氧环境下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阵发性肌痉挛的一种特异性感染,并不是很多人望文生义所理解的“怕见风”。

2

对于部分伤口而言,纱布等敷料的覆盖确实能够使伤口与外界隔绝,起到阻挡细菌进入伤口的作用,但对于擦伤或某些渗出、分泌物较多的伤口,不做包扎而采用“晾”的方法,及时排净渗出及分泌物,保持创面的干燥,反而更有利于伤口的愈合。医生会针对您的情况采用合适的处理方式,伤口需要包扎还是暴露,请遵医嘱即可。END

误区3:伤口“流水”就是“感染了”
1

伤口在愈合过程中可能出现正常的渗出及分泌物,最常见的是淡黄色清亮的液体,多是血清或正常的组织渗液,不必做特殊处理。一旦伤口出现粘稠、浑浊的渗液,伴随伤口红肿、疼痛,才很有可能是感染的表现,应当尽快到医院就诊。

2

其实在伤口初期使用碘伏或液体杀菌敷料等消毒制剂进行有效的伤口清洁杀菌,可有效地防止伤口感染的发生。END

误区4:“伤口痒是好事,说明伤口长得好”

一般情况下,伤口在愈合的过程中,因为神经末梢的逐渐长入,会有局部的痒感。但另一方面,不当的包扎也有可能导致伤口周围的发痒,让人误以为伤口在正常生长而掩盖病情,常见的情况有:污染的纱布等敷料造成局部皮疹导致的发痒,胶布、敷贴、药物过敏导致的发痒等。END

误区5:伤口需要经常换药,才不易留疤

许多人也存在这样的误区,伤口须依照其严重程度及分泌物多寡,决定换药次数,非感染的表浅伤口,不需每天换药或一天换多次药,不正确的过度换药可能增加伤口感染。END

误区6:伤口应该保持干燥,结痂才算是快好了

不少人认为伤口应该保持干燥,结痂才算是快好了,但事实上这是错误的认知,因为当皮肤表层细胞游移增生时,若遇到结痂,则皮层细胞难以移动,伤口愈合时间变长。若伤口在适度湿润的环境下其细胞再生能力与游移速度较快,因此伤口要使用敷料让其保持适当的湿润。且医界公认,湿伤口好的速度,比干燥伤口快约1.5倍。END

误区7:有些伤口需要很长的时间愈合

大部分的伤口基本能够在两周内愈合,一些脸上的伤口能够在五天内就愈合。但如果流脓并且出现肿胀的伤口的话,就需要找医生咨询一下。END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