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380今日阅读:113今日分享:31

庚怎么读

“庚”这个字的读音是(gēng),声母为g,韵母为eng,声调为第一声。庚(拼音:gēng)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金文。“庚”字的本义未见于文献,颇有争议。早在甲骨文中,“庚”就已经假借作天干第七位的名称。古人将干支与五行、五方、五味及五常等相配,故“庚”又被赋予“金”、“义”等含义。农历夏至三庚数伏,所以“庚”又成为“伏天”的代称。此外“庚”还有道路、道理、年龄、更替、偿还等义,疑均为假借义。扩展资料庚的构型与本意尚无定论,疑似象形字,但所像之物不明,主要有以下几种解说:许慎《说文解字》认为是会意字。根据古代五行学说,庚、辛属金,代表西方,西方是秋天的方位,主谷,上面的“干”形是草木上的果实,两边是手。合起来表示用双手摘取草木上的果实。不过,许慎是就小篆字形进行分析的。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庚字小篆作两手奉干之形,然于骨文金文均不相类。”有的资料认为,“庚”字是某种乐器的象形,图1和图2的字形形似钟,上为把及提绳,下部为舌,摇动时舌击壁发声。字形像两边有耳把可摇的响一类的乐器,犹如后来民间常见的拨浪鼓。本义指“响铃之类的乐器”。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观其形制,当是有耳可摇之乐器;以声类求之,当即是钲。”“钲从正声在耕部,与阳部之庚声极相近。”有的资料认为,“庚”是古代的筛糠器,相当于今天农村所使用的“风柜”。上面的“丫”形是个倒谷米下去的漏斗,其余部分,便是风柜的轮廓。这种农具商周时代已经使用,这就说明当时农业生产发展的情况,也说明这个字有可能是这种农具的象形。小篆后加的两只手,使这一意义更加突出。有论文显示,“庚”代表西方,其字形取象于西方白虎七宿中的参宿(在猎户座及附近)。参宿下部有三颗小星,称为“伐星”。参宿与伐星如右图结合,与“庚”的 甲骨文字形完全相合。郭沫若所认为像乐器之形的“庚”可能是另外一个字。 “庚”字最早见于商代金文,象形意味非常重,后期发现的甲骨文则将顶端作分叉状,此后一直到秦代小篆,字形没有大的变化。《说文》小篆将中部分裂为左右两手的形状。秦隶将左右部分变作不对称,右侧的平直化而左侧的不变。发展到东汉时又将上部的两斜笔变为一横,其上再加一点。最后,楷书将“干”形的顶部与左侧的边线整合成“广”字头,中间的竖笔裂开呈“人”字形,就是今天所见的“庚”字。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