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527今日阅读:195今日分享:14

怎样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在公园散步。迎面走来一对母子,儿子五六岁,骑着脚踏车。妈妈高挑时尚,在儿子的车前悠闲地走着。他们大概在谈论路边的某种植物,妈妈介绍了那种植物的某个特点,儿子听得兴味盎然,脱口而出:“真的?!那我们回去看看!”妈妈说:“算了,今天没有时间。”儿子坚持,央求道:“看一眼,就看一眼!”妈妈头也不回地继续往前走,嘴里说着:“算了,改天再看。”一直停在原地等着妈妈回头的儿子,见妈妈并不回头,也只好骑着车,追上妈妈,一起走了。 多么遗憾!我忍不住叹了一口气。一次绝好的学习机会,就这样浪费了!我不明白,既然妈妈在给儿子讲路边的植物,可见她是个有知识,对孩子的教育也很用心的妈妈,她已经成功地激起了孩子的好奇心,却又为什么那样轻易地将它掐灭呢?为什么要“改天再看”?难道停下来,马上去看一眼,就那么难吗?本来就是散步,倒回去多走几步路,又有什么关系,孩子却能从那“看一眼”中印证刚才听到的知识,或许还有新的发现。一种知识,由耳朵听到,到亲眼观察,这不仅仅只是方法的区别,而是质的飞跃,前者只是一种抽象的灌输,只有通过亲眼的观察,亲身的体验,才能真正化为己有。 孩子强烈要求看一眼,也许这就是一个契机,是他深入认识这个事物的开始,也许世界就此为他打开一道门。但现在,这道门却被如此轻易地关上了。 不仅如此,孩子损失的,还不仅仅是一次认识世界的机会,而且还有追根究底的思考习惯——轻易放弃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与之擦肩而过却不觉可惜,这对他思考力的成长绝对是一次打击。 也许这位妈妈以为,那种植物就长在那里,今天在那里,明天还是在那里,什么时候看都一样。但是她没想到,明天再经过那里的时候,也许孩子早就忘了,早就对它失去兴趣,你就是拉着他去看,他也不见得想看了。人对当下总是不珍惜,不知道错过的也许永不再来,每时每刻都是唯一的,没有谁能够复制。 也许她本来就心不在焉,给孩子讲话也只是随口而出,哪怕孩子捕捉到了她话中的信息,她也懒得去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或者她认为她是引领者,她在带着孩子散步,孩子只有跟随的权利——跟随她选定的路线,跟随她习惯的节奏,跟随她的思路和情绪,她走到哪,孩子就跟到哪,她说到哪,孩子也只能听到哪。 再次想起小区里那个妈妈,我每次看见她抱着孩子出来,嘴里都在不停地说话,教孩子认这个,认那个,但却从不关注孩子正在注意什么,孩子想要知道什么,她基本上是在自言自语,眼神与孩子都很少交流。说实话,我很怀疑她的教育效果。 许多教育的失误都在于教育者的自大,心里没有孩子,只有单向的灌输,没有双向的交流。 今天这事只是一个细节、一件小事,但生活不就是由细节和小事构成的吗?每天无数这样的细节和小事,对一个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