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308今日阅读:167今日分享:27

预防中风,需谨防以下8个误区

脑血管病主要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出血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人们又称之为'中风'或'卒中'。  脑血管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最严重的疾病之一,综合国内外流行病学资料,每年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为0.1%-0.2%,死亡率约为0.1%,致残率高达60%-80%。在北京,脑血管病占所有疾病死因的第一位。  在中国北方地区,秋冬或冬春季节变换时,昼夜及室内外温差较大,容易超出人们的生理调节范围,因此,该病的发病率高于其它季节。尤其是已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等疾病的人群本病的发生率就更高。人们在生活中应如何有效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生呢?  首先是对引起本病的危险因素进行早期的、积极的、有效的预防,做到防患于未然。  (1)对于高血压病、心脏病、糖尿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脉硬化等,一经发现应引起高度重视,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正规的、长期的治疗和观察。  (2)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肠溶阿司匹林。孕龄女性应避免长期服用避孕药。  (3)改变不良生活方式,调整饮食结构。这包括戒烟、戒酒、劳逸结合、加强户外体育锻炼,提倡低盐低脂饮食等,应多吃鱼类、蔬菜、水果。近来有适量饮用绿茶和葡萄酒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报道。  (4)注意精神、心理卫生,避免情绪剧烈波动,多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减少紧张、焦虑、抑郁情绪。  第二,一旦发生言语不清,一侧肢体麻木、无力,突发视力下降、失明,突发头痛、眩晕等情况应及早就医,争取早诊断、早治疗,一部分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病后6-8小时内可进行有效的动静脉溶栓治疗。  第三,目前一些脑血管病患者及该病的高危人群常在季节变换时进行'预防性输液',这项措施尚缺乏严格的临床研究的证实。  误区五只管服药不检查  常有些患者使用抗凝药,不注意监测。因风湿性心脏病引起偏瘫的患者多见于心房纤颤,这类病人要终生使用抗凝药,同时进行用药监测。尤其对于彩超检查发现心房内有血栓的病人,在使用抗凝药时,要根据病情不断监测凝血酶原时间,以及时调整临床用药剂量。否则,用药多了,会引起出血,用药量不足,又会引起血栓。许多风湿性心脏病人术后出问题,都是由于这个问题没处理好。  误区六少服几次药没关系  一些老年人由于记忆力差,常忘记或重复服药。所以,建议中老年朋友将自己常服的降压药、降糖药、强心药等分开包装,上面注明服用日期及早中晚具体时间。或者把每日用药种类按时间写在一张纸上,贴在家庭醒目处作为特困户录。工作繁忙的朋友应备三套药,办公室、家里、手提包内各一套,随时提醒自己服药。  误区七瘦人不会发生中风  有些人以为瘦人不会中风,于是拼命减肥。其实,科研工作者做过这方面的试验。他们对3975名患有高血压的6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跟踪调查,得出结论:瘦人也会中风,只不过比胖人略少一些。所以,不管胖瘦,都应采取综合防范措施,以避免中风的发生。  误区八中老年人才易发生中风  虽然90%的中风都是发生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身上,但毕竟还有10%的中风病人不是中老年人。年轻人社交活动多,生活压力大,酒肉大餐机会多,许多人伏着年轻,往往忽略了身体保健。事实上,近年来中风有年轻化的趋势。  近几年,脑血管病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专家介绍说,在某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患者中,最年轻的脑血管患者仅29岁,且30-45岁的中青年患者明显增加。生活中人们若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有效地控制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同时注意合理膳食、增加体育锻炼、烟限酒,发现预警信号及时就医等,3/4的脑血管病是能被控制的。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