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826今日阅读:60今日分享:41

没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哪首诗,诗名是什么

出自:北宋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代: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译文: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扩展资料: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一首传诵千古的咏月名作,《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馀词尽废。”(见《宋词选》《苏词汇评》)它确实流传甚广。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刘大杰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中说:“《水调歌头》,是中秋夜怀念他的弟弟苏辙而作。他自己在密州,苏辙贬齐州,都是政治上的失意人。万里离愁,中秋良夜,把酒对月,情绪万端。作者以丰富的想象,清丽无比的语言,将宇宙的奥妙神奇,结合人世的实感,由浪漫的世界,回到了现实的人生。深入浅出,曲折回旋,达到了艺术的高度成就。”六十年代胡云翼在《宋词选》中说:“作者是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县)做官时候写这首词的。当时他在政治上的处境既不得意,和亲人也多年不能团聚,心情本有抑郁的一面。可是他并没有陷于消极悲观。词中反映了由超尘思想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的矛盾过程。词的开头是幻想着游仙,到月宫里去,可是他又亲自涂抹掉这种虚无的空中楼阁的采画,而寄予人间现实生活以热爱。‘千里共婵娟’,体现了诗人能够不为离愁别苦所束缚的乐观思想。”半个世纪以来,其他多种中国文学史和各种文学作品选,在评述或训释这首词时,大都不出上述两种著作的思路。也就是说,是失意人中秋佳节思念亲人的佳作。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