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388今日阅读:2今日分享:38

六国论的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日削月割。一天天地,一月月地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六国落到灭亡的地步,按理本来应当这样。 )理:按理来说(2)名词作动词义不赂秦。(坚持正义不贿赂秦国。)义:坚持正义。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用侍奉秦国的心来礼待 天下的奇才)礼:礼待 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那么,恐怕秦国人饭也不能咽下去)下:吞下 以地事秦。(用土地侍奉秦国)事:侍奉(3)形容词作动词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小的就获得城镇,大的就获得都市。)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始速祸焉。(才招致了灭亡的祸患)速:招致   扩展资料一、创作背景北宋建国以后,鉴于唐末藩镇割据,五代军人乱政,因而实行中央集权制度,解除节度使的权力,派遣文臣做地方官,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由皇帝直接控制禁军,将地方的政权、财权、军权都收归中央。为了防范武将军权过重,严令将帅不得专兵,甚至外出作战,也必须按皇帝颁发的阵图行事。将官经常轮换,兵不识将,将不识兵,致使军队没有战斗力。这样的措施虽然杜绝了军阀拥兵作乱,但是也造成军事上的衰颓。北宋建国后一百年间,北宋军队与契丹、西夏军队大小六十余战,败多胜少。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导致官僚机构膨胀和军队不断扩充。到北宋中期,官俸和军费开支浩大,政府财政入不敷出。北宋政府实不限制兼并的政策,土地集中现象严重,贵族占有大量土地,社会矛盾尖锐。政治上的专制腐败,军事上的骄惰无能,带来外交上的极端软弱。到苏洵生活的年代,北宋每年要向契丹和西夏上贡大量银两以及商品。这样贿赂的结果,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也就是说当时的北宋四周环伺,政策上求和,积贫积弱,而苏洵正是针对这样的现实撰写《六国论》的。二、赏析《六国论》在立论上具有借题发挥、借古喻今的写作特点外,在论证的严密性、语言的生动性上也堪称典范。第一段的逻辑性是非常严密的。作者开篇亮出观点。开宗明义,直截了当,使读者一眼就抓住了论者的中心。然后,作者解释论点指出了贿赂的危害,言简意赅,要言不烦。再后,作者设问,使得文章逻辑严密,无懈可击。最后一句总结全段,这一段起到了“纲”的作用,后面的二、三两段实际上是围绕第一段展开的。三、作者宋代苏洵参考资料来源:—六国论 (苏洵作品)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