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753今日阅读:195今日分享:14

从“亭长拔剑起逐鹿满九垓”谈仿古诗句

概述近来越来越多的的人喜欢运用、仿照古典诗词来写现在的心境、社会,这是一种社会越来越进步的表现,最起码是对五四运动以来废除文言文写作的一个有益的补充。但是有一种现象却是值得喜欢写作仿古类作品的人应该引起一个注意。那就是一些人刻意对平仄等一些古典语法现象用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个人理解去解读。在这里我就这个问题做一下个人的一个探讨。我将自己以前写的诗句“亭长拔剑起逐鹿满九垓”拿出来做一个参照,就可以对时下的这个现象有个较为清晰的判断。第一,诗句的对仗我们来看“亭长拔剑起,逐鹿满九垓”,我当初写《再扶汉室》这个诗句的时候原本是这样“斩蛇起亭长,逐鹿满九垓”,这样就显得较为对仗。当然将亭长再改成一亭之类的,就更加的在数量词上也显得对仗。斩、逐;蛇、鹿;起,满。名词对名词,动物对动物,动词对动词。那既然原先写的在对仗上还能说得过去,为什么最终还是改了呢?这就是一个认识问题了。我们来看要是原先的句子的话,给读者的感觉就是两件事在发生。而改成“亭长拔剑起,逐鹿满九垓”给读者的感觉就是一气呵成。没有拖泥带水,扭扭捏捏。另外在用词上,可能是每个人的侧重点确实是有所不同的。很多人对王安石那句经过无数遍修改的“春风又绿江南岸”记忆犹新。王安石曾经用过春风又满江南岸。后来觉得不好就改成了“绿”字。颜色、词性的转化都给王安石的这句平添了很多亮色。还有王维喜欢用“空”字,空山新雨后这类很多,就不赘述了。在这里这种描写我个人是偏向于喜欢用“满”字,为什么?就是用“满”字,显得单纯、大气,有一种将胸中的豪气释放出来的感觉。第二,诗句的音律我们对很多符合音律的唐诗,但是读起来有时候总感觉有哪个地方是不得劲儿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很简单,因为很多唐诗的读法与现在的普通话是有所差异的。包括平仄、韵脚等等。那怎么样写仿古类诗句呢?这就得说起一个我一直所说的老话题了。记得我上学的时候,写作文,老师就说了一条,写完之后,最好自己先读一遍,要是自己都觉得这篇文章通不过,那就是真写的不怎么样了。我觉得写仿古类诗句也是如此。就像这句“亭长...”要是完全符合音律也可以改成“斫蛇亭长起,逐鹿八荒满”(就完全符合某一种“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但是这样的改动就显得雕琢痕迹太严重了。写作诗歌最重要的就是即兴发挥。或是完全一种一瞬间的感觉。脱口而出,和经过精心雕琢。虽然精心雕琢显得工整好看,但是失去了一种纯真的美。我们为什么要写诗,写诗的主要目的就是抒发自己的真挚的情感,而不是演戏给别人去看的。诗句之所以要有音律方面的考虑,最重要的是诗歌诗歌,是要唱出来的。不是单纯的停留在纸张上。既然是要抒发、歌唱,节奏的把握应该是根据心境、状态相机行事,而不是机械的去执行什么现在已经成为方言的古代音律条条框框。要是还有人喜欢论证平仄之类的。那么我家乡高淳方言据考证就是唐代官方音律。不妨学学号称是最难懂的方言吧。个人总结的朗读规律综上所述,“亭长拔剑起,逐鹿满九垓”无论是按照诗句的对仗改成“斩蛇起亭长,逐鹿满九垓”,还是按照诗句音律改成“斫蛇亭长起,逐鹿八荒满”都显得不够干脆。我个人根据都这句十个字的诗句来考量了一下,什么是真正的通顺,也就是刚才我所提到的写完之后,最好作者本人先自己读一遍看看。我们来仔细的看一下这十个字的朗读口型变化:口型变化亭:ting口型是舌头碰到上牙齿及腭;长:zhang口型是舌头碰到下牙齿及腭;拔:ba口型是嘴唇张开,舌头悬空;剑:jian口型是舌头碰到下牙齿及腭;起:qi口型是舌头微微抬,刚离开下牙齿。逐:zhu口型是舌头进一步抬升,但是还未达到着陆点;鹿:lu口型是舌头碰到上牙齿及腭;满:man口型是舌头悬空;九:jiu口型是舌头打到下牙齿及腭;垓,gai舌头又微微抬起,离开下牙齿。这是“亭长拔剑起,逐鹿满九垓”这十个字的口型变化,特别是口腔内舌头与牙齿的接触变化情况。从这个变化当中,我们就可以看出:这十个字是舌头在整个口腔内的三个轮回,而且这三个轮回的激烈程度是完全不同的,“亭”~“长”轮回是快速的一个上下牙齿舌头碰撞轮回;“剑”~“鹿”是一个极其缓慢的牙齿舌头碰撞的轮回,不但是四个字的长度,而且有之前的“拔”、之后的“满”作缓冲,而且中间还有一个停顿的逗号的长度。“九”~“垓”就是一个没有进行完、意犹未尽的轮回。首先一个快速轮回、中间一个缓慢轮回、最好一个意犹未尽轮回,就构成了“亭长拔剑起,逐鹿满九垓”整个句子的激荡。收拨式诗句我个人觉得写作仿古类诗句应该是要像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述结构那样。诗句就是那个“曲终收拨当心画”中的“收拨”就可以了。应当是一种对自己内心的震撼。而不是矫揉造作。“亭长拔剑起,逐鹿满九垓”这十个字就是一种“收拨”式的句子,精炼而不随波逐流。节奏快慢得当,就在转瞬之间,将一种个人情绪完全宣泄出来。右图就是我所绘制的“亭长拔剑起,逐鹿满九垓”朗诵过程中舌头牙齿位置碰撞、朗读气势趋向示意图。气势趋向正好是与舌头上下位置是相反的,这很简单,涉及到一个力量的问题。这是我在朗诵这个句子中得出的结论。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