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2000今日阅读:82今日分享:48

乐山旅游必去景区

乐山古称嘉州,地处四川盆地西南部,距成都一百六十余公里,乐山建治的历史可上溯两千多年。西汉称南安,北周至隋唐又名嘉州,宋以后叫嘉定,因城南有至乐山,清初更名乐山。乐山古代盛产色香俱佳的海棠,又有“海棠香国”之称。在今日游客的心里,乐山的著名,一是源自那尊举世无双的大佛,再是来自与之相邻的秀美的佛教名山峨嵋山。乐山因此而有“东文佛都”的美誉。慈祥、大度、平和、深广的佛门精义成了乐山之魂。     旅游景点:闻名遐迩的乐山大佛,还有沉睡千年的巨型睡佛,“小西湖”、五通桥、“寺出飞鸟外,青峰载朱楼”的凌云寺、乌尤寺;建筑奇特的船形古镇罗城,以及夹江千佛岩,青神牛岩寺,眉山三苏祠、仁寿黑龙滩等,千山万景,尽收来,风情万种,姿态万千。     特色饮食:跷脚牛肉、串串香、牛肉豆腐脑、仔姜鸭脯、西坝豆腐、岷江河鱼、东坡肘子、清蒸江团、东坡墨鱼、珍珠鱼、珍珠元、串串鸡、卤鸭、黄焖鸡火锅、鱼头火锅、叶儿粑、肉包谷粑。
方法/步骤
1

“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这是诗人对乐山大佛的赞颂,1996年12月6日,峨眉山——乐山大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乐山大佛体态匀称,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大佛通高71米,头宽10米,发髻1021个,耳长7米,鼻长5.6米,眉长5.6米,眼长3.3米,肩宽28米 ,手指长8.3米,脚背宽8.5米,可围坐百人以上。为世界最大石刻大佛。乐山大佛发鬈用石块嵌就,两耳以木为之,排水系统布全身。在唐朝时候就有如此的建筑构思,实在是巧夺天工了。主要景点乐山大佛、巨型睡佛、东方佛都、灵宝塔、凌支禅院、佛国天堂、海师洞、九曲—凌云栈道、麻崖浩墓、乌尤山等都是乐山大佛的重要景点。风景各异,不可不看哦。

2

大佛右侧的石壁上,有一条险峻的栈道自上而下盘旋至大佛脚,这便是著名的“九曲栈道”,是与修建佛像同时开凿的。栈道第一折处的“经变图”雕刻精细,形象生动,线条优美,并刻有楼台亭塔,是研究唐代建筑和石刻艺术的宝贵资料。

3

凌云山位于乐山城东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合处,与乐山城一水之隔。因山有集风、栖鸾、望云、就日、丹霞、拥翠、兑悦、祝融、灵宝九峰,人称“小九嶷”,通常人们也称作九峰山、九顶山,后因山中修建凌云寺而更名凌云山。 凌云山遥峙峨眉,俯临三江,峰峦叠嶂,山势错落,九峰峥嵘,气势磅礴。山上茂林修竹终年葱茏,丹崖峭壁四时秀色可掬。山下三江会聚,碧浪滔滔,游船破浪,水光接天,屹然一副天然画卷,自古有西南山水之冠的美誉,为历代文人墨客所咏赞。不仅如此,凌云山文物古迹丰富,民间故事传奇纷纭,加上世界第一的石刻弥勒大佛倚崖而坐,还有寺宇辉煌的凌云古刹、苏东坡读书楼、宋代治易洞、明代注易洞,以及海师洞、灵宝塔、碑林、月榭、宋代九顶城遗址等名胜景点,使凌云景色在名山大川中独具一格,自唐宋以来已成为游览胜地。

4

凌云寺位于四川乐山县城乐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汇流处凌云山的栖鸾峰上。乐山有凌云九峰,唐代时已成为佛教圣地。据记载,唐代各峰皆建有寺庙,保存至今的佛寺只有凌云一座了。     凌云寺始建于唐初武德年间(618-626),明末毁于兵火,现存建筑多为清康熙元年(1667)所重建。该寺之得名,主要是临江崖上凿成的一尊弥勒佛坐像,它就是名扬中外的乐山大佛,又称凌云大佛。因此,人们又多把山上的凌云寺称为大佛寺,自古就有上朝峨嵋,下朝凌云之说。

5

灵宝塔又名凌云塔,因位于凌云山灵宝峰上,故名灵宝塔。凌云山地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的汇流处,除因青衣江而得名青衣山外,又因为有栖鸾、集凤、灵宝、丹霞、祝融、拥翠、兑悦、望云、就日等九峰而得名为九顶山。九峰中以灵宝峰最为奇特,又有宝塔一座,更加引人入胜。清人有诗赞曰:揭开灵宝擘云根,三水交投万马奔;光相娑罗坪外见,诸峰罗外此峰尊。据载,自唐以来,峰峰皆有寺庙,是佛教圣地。这里山高林密,风景幽雅,素有天下山水之胜在蜀,蜀之山水在嘉,嘉之山水在凌云之誉。宋代文学家苏东坡有诗赞云:生不愿封万户侯,亦不愿识韩荆州,但原身为汉嘉守,载酒时作凌云游。灵宝塔建在灵宝峰上。世上的古佛塔有的葬有佛教徒的舍利子,相传通法师的骨灰就安入在灵宝塔中。塔建于唐代,宋建,明清两代均曾修葺。塔形呈密檐式四方锥体,砖砌而成,坐东向西,高38米,共十三级。塔体中空,塔内实际是五层,每级都开有窗眼,既可以采光,又能供游人四处眺望。每层设佛室,内置石刻佛像。石阶沿塔轴盘旋至顶,自塔门而入,可经95级红砂石阶登塔顶。塔顶为四角攒尖式。灵宝塔的结构和风格与西安小雁塔相似。灵宝塔登临塔顶,视野开阔,东面山峦重叠,气势雄伟;南面可见藏经楼、东坡楼;西面江水似天外泻来,三峨如舟浮云海;北面鸟瞰乐山全城,如一只展翅彩凤俯卧在绿波之上。真是东西南北,气象万千。凌云山地处三水汇流处,这里水急滩险。根据山川形势,修建此塔的目的,主要还是作为三江合流处的标志。高71米的大佛是为了镇水保平安,灵宝塔则作为航船标志引导船只,使船工提高注意力,以便安全渡过急流险滩,如今,灵宝塔已成为嘉州古城的一座标志,经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