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253今日阅读:99今日分享:20

孩子进食千万别逗他笑,小心隐患

“血氧又下去了! ”“血氧还在降! ”“再给一些麻醉……”“找到了!找到了! ”这一段略显紧张的对话发生在昨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的手术室内。一名15个月大的男童因误吸入花生糖中的花生碎,导致呼吸受阻。医生经过手术最终成功将异物取出。“气管异物”让孩子连续中招  2月22日14时30分,记者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了解到,一名13个月大的男童亮亮(化名)被送到该院耳鼻喉科。亮亮的父母是大连人,今年正月初四,亮亮与父母回到吉林老家探亲,玩耍时不小心吃入了葵花籽。当时亮亮咳喘不止并引发呕吐。在当地医院初步治疗后,情况有所好转。  但亮亮随父母返连后,还是咳喘不止,焦急的父母于22日当日中午将亮亮送到医院。经CT检查发现,亮亮右侧支气管口存在一个异物,医大一院耳鼻喉科主任崔万明和主任医师汤凌浩高度怀疑是一粒没有咳出的葵花籽卡在其中。当日17时,该院为亮亮实施了支气管镜异物取出手术,经过10分钟的紧张处理,葵花籽被完整取出。  昨日中午,记者在医院见到了已转危为安的亮亮及其父母,采访结束准备离开时,恰巧碰见又一名气管异物的15个月大男童浩浩(化名)被送到医院。“小手术”背后有高风险  浩浩的父母是外地来连务工人员,两天前,在给浩浩吃花生糖时,融化的花生糖中的花生碎被浩浩吸入气管,引起孩子咳喘不止。  “这个手术的原理其实并不复杂,就是用一根空心铁管,带入摄像头和镊子将异物取出。 ”13时30分,崔万明主任正在等待浩浩的CT图片。浩浩的病情和亮亮的几乎如出一辙,因此崔万明对下午的手术充满信心。他介绍,在手术室内,这个手术属于二类手术,时间也不长,老百姓也许认为像个“小手术”,但实际上,它的风险异常的高。“高风险在于,我们要在呼吸道内放入器械进行操作,即使在麻醉时,人体本能的反应也会让身体激烈对抗器械,引起喉痉挛等,对麻醉要求和手术时间要求都很高。 ”医生提醒  幼儿进食时家长不要逗笑  “其实详细地报道这个手术是有必要的。每个月至少有三四个这样的小患者,每年能有五六十,都是由于家长疏忽大意,造成孩子和医生都要经受一场这样的紧张考验。 ”崔万明对记者说。  这些孩子的病情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在年龄还不够大时就吃一些小的、稍微坚硬的食物。比如葵花籽、花生豆,还有的是吞了笔帽、钉子等小物品。“其实这些食物和物品不能直接拿给孩子,同时这些家长在孩子进食时还经常逗孩子笑,与其玩耍,导致危险发生。 ”崔万明说,虽然现在医疗技术提高,孩子只要及时送医都会得到有效治疗,但被气管异物夺去生命的事件还是时有发生,希望家长提高重视。手术过程  气管痉挛添麻烦14时  浩浩的CT片分析完毕,手术方案形成。经过一系列严格审查、消毒和更衣等环节,记者得以跟随手术小组进入手术室。 14时30分  浩浩进入手术室进行术前麻醉,崔万明和助手、护士在手术室内进行术前准备。14时49分  术前准备全部齐备,手术开始。手术器械车上,放着十几根30厘米左右、细铅笔粗细的钢管和同样规格、带有小钳子的钢管,这些就是要进入浩浩气管内,取出花生碎专业用具。  手术开始后,医生和麻醉师反复试探,但还是遇到了气管痉挛等阻碍,没法找到卡在气管内的异物。  同时,小浩浩身上的监护仪器也不停地报告浩浩的麻醉状况。“血氧在降……”“升起来了……”“继续! ”“停,再给些氧……”虽然一切都在医生的精确掌握中,但手术室内的紧张气氛还是让人浑身紧绷。14时55分  崔万明平静地说了一声:“找到了。 ”随后,经几次反复钳取,浩浩气管内的花生碎被全部取出。当最后一片花生碎被取出时,记者看到时间停留在14时59分。  与此同时,浩浩的呼吸监控显示,气管内被阻碍的通道已经完全恢复,手术有惊无险,顺利结束。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