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958今日阅读:186今日分享:38

SATA硬盘比FC硬盘的可靠性低吗?

许多人认为光纤(FC)硬盘的性能比SATA硬盘更高。当然话虽如此,'性能更高'却并不能说明一切,除非您规定了'性能更高'的参数。人们最常使用的一句评价是:'FC硬盘的MTBF比SATA硬盘高,因此前者的可靠性更高'(MTBF=平均无故障时间)。下面让我们了解一下在HPCC环境下SATA硬盘的实际表现吧。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Petascale级数据存储设备学会(PDSI)的一项创建宗旨是收集来自超大型HPC和非HPC站点的故障率数据。迄今为止,该学院已经收集了来自6个站点的30个系统的故障数据。其中有些站点为HPC站点,有些为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的站点。来自30个系统的数据中包含相应系统各类组件的故障历史信息。总体来看,这些数据涉及到了1个月到5年时间内的至少4家不同厂商的100,000多块硬盘的故障信息,以及SATA、SCSI和FC硬盘的故障信息。分析这些数据所面临的一个挑战是如何将'故障'与'替换'区别定义。事实上,如果用户认为某块硬盘因故'出现故障',则他们会将该硬盘撤除并用新的硬盘加以替换。由于这种情况会影响系统的可用性,因此(尤其在用户看来)便构成了'故障'。PDSI的Garth Gibson和Biana Schroerder已检查了所收集的数据,并进行了一些有趣的观察。PDSI的Garth Gibson最后通过下表1列出了三个系统中被替换的组件,其中这些组件按照替换频率递减的顺序排列:- HPC1是一个配备有4路SMP节点的765节点HPC集群,其10k rpm SCSI硬盘(3,400块硬盘)上存储有累积长达5年的数据;- COM1是一个ISP系统,支持26,734块SCSI硬盘在收集数据后运行1个月;- COM2是一个ISP系统,支持多达9,232台服务器和39,039块SCSI硬盘在收集数据后运行1.5年。表1:前10位被频繁替换的组件值得注意的是,硬盘是最经常被替换的硬件组件之一,COM2数据显示硬盘故障占硬件故障发生率的近50%(COM2曾使用过SCSI硬盘)。PDSI的两位专家还检查了与硬盘替换率有关的所有数据。PDSI的Garth Gibson再次得出如下表2这样的结论,它反映了9个系统(可采用SCSI、SATA和FC硬盘)的年硬盘替换率(ARR)的部分情况。其中硬盘配置如下:系统硬盘类型数量使用时间HPC118GB 10K RPM SCSI36GB 10K RPM SCSI3,4005年HPC236GB 10K RPM SCSI5202.5年HPC315K RPM SCSI15K RPM SCSI7.2K RPM SATA14,2081年HPC4250GB SATA500GB SATA400GB SATA13,6343年COM110K RPM SCSI26,7341个月COM215K RPM SCSI39,0391.5年COM310K RPM FC-AL10K RPM FC-AL10K RPM FC-AL10K RPM FC-AL3,7001年注意:平均ARR数值为3%。但是基于硬盘制造商数据的ARR在0.58%和0.88%之间(该硬盘制造商声称其硬盘MTTF在1,000,000个小时和1,500,000个小时之间)。这一ARR数值表示,MTTF比制造商提供的数值小2-10倍。在此项调查中,证明公认的SATA硬盘故障率高于SCSI和FC硬盘的证据很少,但却有证据表明,SATA硬盘的故障率明显低于某些SCSI(HPC6)和FC(COM3)硬盘。从上述数据上看,SATA在工作负载(HPCC和ISP)可靠性方面显然不低于FC和SCSI硬盘。尽管我不敢十分肯定此项调查最终证实SATA硬盘的性能与其它硬盘一样出色(毕竟仍存在着许多变量),但SATA硬盘的性能绝对毫不逊色于其它硬盘。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