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122今日阅读:162今日分享:23

大桥下部构造钢筋 混凝土施工手册

1、前  言目前,我部承建的qq分部的桥梁工程下部构造钢筋混凝土施工项目已展开。为了加强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力度,保证工程质量得到落实,由工程部结合相关部门制定出相应措施,以便于实际工作能够得以实施。qq大桥下部基础及下部构造分别为:桩基、承台、地系梁、墩柱、中系梁、盖梁等。3、桥墩下部构造概况3.1 桩基1大桥工程0~9号桥墩(左右幅59根,桩基直径为1.8、2、2.2m),其中开挖方式采用人工挖孔(0#、1#、8#、9#桩),护壁及桩体采用C30混凝土;开挖方式采用机械钻孔(2#、3#、4#、5#、6#、7#桩)。3.1 桥墩承台1大桥左线3#、4#、5#、6#桥墩承台为工字型共计4个,承台截面尺寸、钢筋混凝土用量均一样,一个承台最大截面尺寸8.5m(长)×9.5m(宽)×2.5m(高),C30混凝土167.5m3,钢筋16.6t(∯25、∯12)。钢筋保护层厚度主筋轴线至结构边线150px。1大桥右线3#、4#、5#、6#、7#桥墩承台为工字型共计5个,承台截面尺寸、钢筋混凝土用量均一样,一个承台最大截面尺寸8.5m(长)×12.5m(宽)×2.5m(高),C30混凝土190m3,钢筋18t(∯25、∯12)。钢筋保护层厚度主筋轴线至结构边线150px。一个矩形墩承台材料数量表3.2 桥墩地系梁1大桥左线1#、2#、7#、8#、9#桩基地系梁共计5个,地系梁截面尺寸、钢筋混凝土用量均一样,一个地系梁中部截面尺寸1.8m(宽)×2m(高),两端接桩基直径为2.2m,C30混凝土14.6m3,钢筋1.1t(∯20、∯12);钢筋保护层厚度主筋轴线至结构边线150px。1大桥右线1#、2#、8#、9#桩基地系梁共计4个,地系梁截面尺寸、钢筋混凝土用量均一样。一个地系梁中部截面尺寸1.8m(宽)×2m(高),两端接桩基直径为2.2m,C30混凝土25.4m3,钢筋1.7t(∯20、∯12);钢筋保护层厚度主筋轴线至结构边线150px。3.3 桥墩墩柱左线1~2号、7~9号、右线1~2、8~9号桥墩采用圆柱式墩柱,直径均为2m,柱高为3.78~44.44m,共计18根471m,采用C30混凝土,钢筋(∯25、φ10)。钢筋保护层厚度钢筋外缘至结构边线75px(净距)。左线3~6号、右线3~7号桥墩采用截面矩形墩柱,墩柱底部最大尺寸2m×3m(横×纵),墩柱顶部渐变为2m×2m(横×纵),柱高为47.44~53m,共计18根910m,采用C30混凝土,钢筋(∯25、∯20、∯12、L100×10)。钢筋保护层厚度主筋轴线至结构边线125px。1大桥墩柱一览表3.4 桥墩中系梁左线2(2个)、7(2个)、8(1个)号墩柱中系梁,一个中系梁中部截面尺寸1.5m(宽)×1.8m(高),两端接墩柱直径为2m,C30混凝土11.3m3,钢筋0.9t(∯20、∯12);钢筋保护层厚度主筋轴线至结构边线150px。左线3~6号墩柱1个中系梁,一个中系梁中部截面尺寸[2.44m(下宽)+2.4m(上宽)]/2×2m(高),两端接变截面矩形墩,C30混凝土19m3,钢筋1.8t(∯25、∯20、∯12);钢筋保护层厚度主筋轴线至结构边线125px。右线1(1个)、2(2个)、8(1个)号墩柱中系梁,一个中系梁中部截面尺寸1.5m(宽)×1.8m(高),两端接墩柱直径为2m,C30混凝土19m3,钢筋1.5t(∯20、∯12);钢筋保护层厚度主筋轴线至结构边线150px。右线3~7号墩柱1个中系梁,一个中系梁中部截面尺寸[2.44m(下宽)+2.4m(上宽)]/2×2m(高),两端接变截面矩形墩,C30混凝土34m3,钢筋2.5t(∯25、∯20、∯12)。钢筋保护层厚度主筋轴线至结构边线125px。3.5 桥墩盖梁1大桥左线1#~9#盖梁最大尺寸:2.2m×1.8m×10.26m(宽×高×长),横坡i=3~4%,墩柱孔直径2m或矩形墩2m,柱间中心距离6m,盖梁共计9个,C30混凝土38m3,钢筋7.2t(∯28、∯12、φ10);钢筋保护层厚度:上、下主筋轴线至结构边线125px;左、右主筋轴线至结构边线137.5px。1大桥右线1#~9#盖梁最大尺寸: 2.2m×1.8m×15.76m(宽×高×长),横坡i=3~3.82%,墩柱孔直径2m或矩形墩2m,柱间中心距离9m,盖梁共计9个,C30混凝土58m3,钢筋12.5t(∯28、∯12、φ10);钢筋保护层厚度:上、下主筋轴线至结构边线125px;左、右主筋轴线至结构边线137.5px。左、右线桥墩盖梁共计18个,盖梁横坡均向左线外柱倾斜。4、钢筋制安⑴ 钢筋进场进行原材料取样试验,经过试验合格后根据施工图纸的要求进行钢筋下料制作。在施工过程中,采取覆盖及支垫等措施,防止钢筋产生锈蚀。对设置在结构或构件中的预留钢筋的外露部分,当外露时间较长且环境湿度较大时,采取包裹、涂刷防锈材料或其他有效方式,进行临时性防护。⑵ 钢筋的表面应洁净、无损伤,使用前应将表面的油渍、漆皮、鳞锈等清除干净,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的钢筋不得使用;当除锈后钢筋表面有严重的麻坑、斑点,已伤蚀截面时,应降级使用或剔除不用。⑶ 钢筋应平直、无局部弯折,成盘的钢筋和弯曲的钢筋均应调直。⑷ 钢筋的形状、尺寸应按照设计的规定进行加工。加工后的钢筋,其表面不应有削弱钢筋截面的伤痕。⑸ 钢筋的焊接接头采用电弧焊施焊,电弧焊接头的焊缝长度,双面焊缝不小于5d,单面焊缝不小于10d;焊缝厚度不应小于主筋直径的0.3倍;焊缝宽度不应小于主筋直径的0.8倍;电弧焊接与钢筋弯曲处的距离不小于10d,且不位于构件的最大弯矩处。⑹ 每批钢筋焊接前,先选定焊接工艺和焊接参数,按实际条件进行试焊,并检验接头外观质量及规定的力学性能,试焊质量经检验合格后方可正式施焊。焊接时,对施焊场地有适当的防风、雨、雪、严寒的设施。⑺ 墩柱钢筋笼在钢筋加工场集中进行加工制作,平板车拉运到施工现场,桥墩立柱竖向主筋宜在加工场地加工成型后运至施工现场,测量控制垂直度。在竖筋外侧绑扎一定数量与墩柱混凝土同强度的混凝土垫块,立面用圆形并穿到主钢筋上,一般按照4~6个/㎡进行布置,以保证浇筑混凝土时墩柱钢筋的保护层厚度。钢筋笼采用汽车吊或塔机吊装就位,并采取临时支撑进行固定。⑻ 盖梁钢筋采用钢筋加工场加工制作,钢筋笼在底模上现场绑扎安装好(有条件的情况下采取现场绑扎,钢筋笼完成后直接吊装就位)。主筋连接采用双面焊接,焊缝最小长度不小于5d,安装好的钢筋骨架要顺直,主筋及弯起筋的位置、尺寸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加工制作安装。在竖筋外侧绑扎一定数量与盖梁混凝土同强度的混凝土垫块,立面用圆形并穿到钢筋中心,在底模上摆放梅花形混凝土垫块,一般按照4~6个/㎡进行布置,以保证浇筑混凝土时盖梁钢筋的保护层厚度。钢筋笼采用塔机或汽车吊吊装至底模上(采用钢棒插心法设置吊点,钢棒位于钢筋笼弯起筋下部)。安装好的钢筋骨架要顺直,主筋及弯起筋的位置、尺寸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加工制作安装。⑼ 钢筋的交叉点采用直径2.0mm的铁丝扎牢,必要时可采用点焊焊牢。绑扎宜采取逐点改变绕丝方向的8字形方式交错扎结,对直径25mm及以上的钢筋,宜采取双对角线的十字形方式扎结,墩身主筋采用机械直螺纹连接形式,以直螺纹连接为主。钢材应具有出厂合格证和力学性能检验报告,其结果均应满足现行规范和设计要求。钢筋绑扎时,除设计有特殊规定者外,箍筋与主筋垂直,绑扎钢筋的铁丝丝头不进入混凝土保护层内。⑽ 在浇筑混凝土前,对已安装好的钢筋进行检查,填写工序检查记录,如有误差立即纠正。在浇筑混凝土时,严格按照操作程序施工,保证已安装好的钢筋不移位。钢筋焊接骨架质量标准5、钢筋机械连接施工⑴ 技术准备钢筋应先调直再加工,切口端面宜与钢筋轴线垂直,端头弯曲、马蹄严重的应切去,不得用气割下料。检验合格的丝头应加以保护,在其端头加带保护帽或用套筒拧紧,按规格分类堆放整齐。⑵ 现场连接施工连接钢筋时,钢筋规格和套筒的规格必须一致,钢筋和套筒的丝扣应干净、完好无损。采用预埋接头时,连接套筒的位置、规格和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带连接套筒的钢筋应固定牢,连接套筒的外露端应有保护盖。滚压直螺纹接头应使用管钳和力矩扳手进行施工,将两个钢筋丝头在套筒中间位置相互顶紧,接头拧紧力矩应符合下表的规定。力矩扳手的精度为±5%。接头拧紧力矩经拧紧后的滚压直螺纹接头应作出标记,单边外露丝扣长度不应超过2P。⑶ 施工操作工艺① 工艺规程直螺纹连接套连接钢筋施工工艺。钢筋预加工在钢筋加工棚进行,其施工程序是:   钢筋除锈调直② 工艺操作方法:③ 常用接头连接方法有二种:1 单向可调接头系分别用力矩扳手将下钢筋与连接套、可调连接器与上钢筋拧到规定的力矩值,再把锁母与连接套拧紧;2双向可调接头系分别用力炬扳手将下钢筋与可调连接器、可调连接器与上钢筋拧到规定的力矩值,且保持可调连接器的外露丝扣数相等,然后分别夹住上、下可调连接器,把连接套拧紧。④ 钢筋接头位置应互相错开,其错开间距不应少于35d,且不小于500mm。⑤ 接头应避开设在拉应力最大的截面上和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梁端与柱端的箍筋加密区。在结构件受拉区段同一截面上的钢筋接头不得超过钢筋总数的50%。⑥ 在同一构件的跨间或层高范围内的同一根钢筋上,不得超过两个以上接头。⑦ 钢筋连接应做到表面顺直、端面平整,其截面与钢筋轴线垂直,不得歪斜、滑丝。⑷ 质量标准钢筋应有出厂质量证明和检验报告,钢筋的品种和质量应符合《钢筋混凝土用光圆钢筋》(GB 1499.1-2008)及《钢筋混凝土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07)的要求。直螺纹连接套应有产品合格证和检验报告,材质几何尺寸几直螺纹加工应符合设计和规定要求。连接套必须逐个检查,要求管内螺纹圈数、螺距、齿高等必须与锥纹校验塞规相咬合;丝扣无损破、歪斜、不全、滑丝、混丝现象,螺纹处无锈蚀。钢筋连接开始前及施工过程中,应对每批进场钢筋和接头进行工艺检验。每种规格钢筋母材的抗拉强度试验;每种规格钢筋接头的试件数量不应少于3根;接头试件应达到《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 107━2010)中相应等级的强度要求。钢筋接头安装连接后,随机抽取同规格接头数的10%进行外观检查。应满足钢筋与连接套的规格一致,连接丝扣单边外露不超过2P。用质检的力矩扳手,按表2.5.3规定的接头拧紧值抽检接头的连接质量。抽检数量:梁、柱构件按接头数的15%,且每个构件的抽检数不得少于1个接头;基础\墙板构件按各自接头数,每100个接头作一验收批,不足100个也作一个验收批,每批抽3个接头.抽检的接头应全部合格,如有1个接头不合格,则该批接头应逐个检查,对查出的不合格接头可采用电焊方法进行补强。⑸ 成品保护连接管丝扣质量检验合格后,两端用塑料密封盖保护。钢筋端头套丝时,应采用专用设备及水溶性切削润滑液;套丝后 立即戴上塑料保护帽,确保丝扣不损坏;另一端可按规定的力矩值拧紧连接套。连接半成品应按规格分类堆放整齐待用,不得随意抛掷。⑹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必须分开施工用和检验用的力矩扳手,不能混用,以保证力矩检验值准确。钢筋在套丝前,必须对钢筋规格及外观质量进行检查。如发现钢筋端头弯曲,必须先进行调直处理。钢筋边肋尺寸如超差,要先将端头边肋砸扁方可使用。钢筋套丝,操作前应先调整好定位尺的位置,并按照钢筋规格配以相对应的加工导向套。对于大直径钢筋要分次车削到规定的尺寸,以保证丝扣精度,避免损坏梳刀。对个别经检验不合格的接头,可采用电弧焊贴角焊缝方法补强,但其焊缝高度和厚度应由施工、设计、监理人员共同确定,持有焊工考试合格证的人员才能施焊。6、模板及爬梯施工  ⑴ 柱墩的模板及之字型施工爬梯在专业厂家统一定购制作,稳定性、刚度、强度符合承载力要求。模板高度定做以中系梁为界。由于柱墩下部为承台、地系梁结构,采取墩柱模板做操作平台和上下通道,即于模板接头向下0.5m的位置设操作平台,人员通过设置于模板上的之字型施工爬梯上下操作平台。操作平台采用角钢和密目钢板网制作,布置在模板顶口往下0.5m处,方便人员操作。爬梯采用角钢和钢管制作,布置在模板竖向接缝侧边处,方便后期拆卸模板螺栓。同时在操作平台上爬梯对应的位置,预留一个带盖板的口子,方便人员上下。平台周围用φ48×3.5mm钢管做一圈围栏。操作平台和爬梯均采用螺栓与模板相连。施工专用爬梯满足安装及使用要求。爬梯周边做好排水设施,高度每超过4m设置一道与立柱连接的水平加强件。⑵ 盖梁施工支承平台采用在两墩柱上各穿一根钢棒,上面采用墩柱两侧各一根工字钢做横向主梁,搭设施工平台的方式。在盖梁浇筑时预埋PVC管(埋点中心距墩顶  30导箱+20倒斜铁+(工字钢)+(12.6工字钢)+5(底模)+(钢棒直径一半)),主梁上面安放一排每根的12.6工字钢,间距为1250px作为分布梁,然后铺设底模。传力途径为:盖梁底模→纵向分布梁(工字钢)→横向主梁(工字钢)→支点钢棒。支架、模板安装:1、首先用塔机或汽车吊吊篮把两根钢棒穿入左右两个盖梁预埋孔内(顺桥方向),然后安装导箱和倒斜铁,再把两根工字钢吊放在盖梁两边倒斜铁上。2、在盖梁的内外柱上安装手拉葫芦,操作手拉葫芦使两工字钢夹紧盖梁形成整体。3、在两根主梁工字钢放12.6工字钢和木楔调整支架平整,控制底模。4、模板吊装时,先从盖梁处的两个半圆模板开始安装,向盖梁跨中依次安装,最后安装两端的斜板。⑶ 根据测量队放出的墩身中心线,拉出十字线,明确墩身模板的位置,采用塔机或汽车吊配合手动葫芦进行吊装翻升。⑷ 模板组装前应进行试拼,合格后再进行正式拼装。模板组装要进行除锈、磨光处理,并涂刷脱模剂,涂抹要均匀,禁止出现漏涂现象。模板安装完成时应保持其表面平整,形状准确不漏浆,轮廓误差小于2mm;接缝严密,不允许超过1mm;相邻模板面板错台小于1mm。为改善砼外观质量,避免砼表面模板缝的出现,模板之间采用双面胶带进行密封,为保证接缝严密,双面胶比模板平面凸2mm。安装时应牢固使板缝密贴平整,并割除双面胶突出部分。模板组装用塔机分片吊装就位,吊装时须安排专人指挥,将模板按组拼编号,先吊装下部钢模板,按分节逐次吊装上部模板。模板吊装时,拆除钢筋缆风绳,将缆风绳固定于整体模板上,安装就位后对该部位模板进行校正、固定,然后吊装上部模板;依次进行将整个墩身模板吊装完成。⑸ 模板安装过程中,利用垂球对模板垂直度进行控制;安装完毕后,再利用全站仪对其进行垂直度观测;根据观测结果进行校正,直至符合规范要求(模板安装基础轴线位置允许偏差5mm)。模板拼接完成后用缆绳接手拉葫芦与地锚连接,用于调整模板的垂直度,墩柱在墩顶设4条缆绳,所有缆绳均对角布设。用全站仪放出墩身轴线,浇筑混凝土时用全站仪来观测模板的垂直度,控制垂直度在0.1%以内。模板安装完毕,混凝土施工前,首先用全站仪对整体模板的垂直度进行测定,如有倾斜,须立即指导现场施工人员予以调整,严格执行规范要求;待模板垂直度观测合格后,报请监理检查复测,经现场技术负责人、质检员、监理签认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注。模板、支架制作质量标准6.1变截面矩形墩施工变截面矩形墩施工采用定型平面模板(渐变侧设可调顶撑)分次支模、分次浇筑的方法,每一次的浇筑高度为4m。模板安装采用塔机并配合手动葫芦进行安装。墩身钢筋绑扎安装每节主筋一般均长9.0m,主筋连接采用机械螺纹连接。用塔机安装墩柱模板及钢筋等的垂直吊运工作,混凝土使用塔机吊罐方式送入串筒入模浇筑。模板构造的设计:采用2m(高)×2m(高),2m(高)×3m(宽)大平面钢模板。支模板高度的选定:因墩身较高,综合考虑了节段施工时间、机具长度及钢筋配料的目的,每层4m。施工时,每次浇注1节模板的高度(支模高度4m);首节浇筑完成后,往上翻1层模板,加1层模板;二节即以上节浇注,往上翻2层模板,浇筑4m高的混凝土(见下图所示)。模板翻升:翻模施工时,落模后将模板向外滑出再起吊,滑出后再利用塔吊向上翻升。翻模时,保留最顶上一层模板,作为翻升下层模板的持力部分,然后,把最下一层模板拆开并滑出,利用塔机将模板吊起,并放置于顶层模板相应平面位置上,将模板与周围模板联接。重复以上操作至墩身浇筑完成。提升机构采用塔式起重机。工作平台由水平横纵向槽钢、斜撑角钢和平铺木板组成,每节模板即2m设上下两层操作平台。主要提供模板组装、拆模作业空间,以及混凝土浇筑作业平台。安全设施由平台侧护栏(竖杆间距为1500px)、安全网等组成。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工作平台图变截面矩形墩底部均设置工字型承台,每个角的尺寸为2.55m×3.5m,专用爬梯尺寸为2.5m×1.3m满足安装及使用要求。爬梯周边做好排水设施,高度每超过4m设置一道与立柱连接的水平加强件。模板的脱模剂:为了保证混凝土的外观质量模板的脱模剂采用专用脱模剂。变截面矩形墩模板安装与加固图6.2 高墩施工     ⑴ 放线的定位。在高层模板安装之前,首先就要求工作人员对其桥梁的墩部进行精确的位置确定。在确认为无误之后再进行下一步施工。     ⑵钢筋的安装。在施工中对其钢筋的安装主要就是由于在桥梁的墩部的钢筋数量是很多的,并且工作量是很大的,在施工中就需要按照规范要求来进行检验和操作。     ⑶模板的安装。在对桥梁的中心线设置之后要确定出准确的位置,利用承台或是墩部作为支撑,变截面矩形墩模板需要设置对拉螺栓,在模板拼成形状之后,螺栓不能够马上的拧紧,并且要保持一定的余地,以便能够适应调整,通过对其调整,来调整其垂直度和水平方向。在全部都调试完毕之后,就可以拧紧螺栓。     ⑷模板拆除。在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之后,就可以拆除模板,并且将其拼装的顺序反向。正常循环时,在第三节段(顶节)混凝土浇筑后养生期间(当第三节段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第一节段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时),拆除第一节段模板;拆除后的底节模板利用塔吊吊装翻升至第四节段,前一个循环中的第三节2m模板起支撑作用。     ⑸拆模后的零件进行处理。在对模板进行拆除之后,要对其墩柱的表面进行覆盖包裹,进行及时洒水,使其在混凝土的表面能够保持湿润的环境,对其拆模后的墩柱进行良好的养护。6.3翻模施工控制要点翻模施工是指要在承台的顶面将多层的模板安装并且进行加固,浇筑混凝土完成第一次的墩身浇筑。然后在由下至上逐层次的进行拆除,每拆除一层要不断的进行加固,不断的循环加固、浇筑的过程。     翻模的施工的基本特点:不需要进行连续的作业,并且多个墩可以进行流水的作业,并且能够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同时施工的速度比较快。缺点就是配备的设施多,体积大,在工程建设中会带来不便,稳定性较差。无支架翻模施工主要构成:模板系统、无支架施工平台、吊装设备、附属设备组成。吊装设备采取塔机。人员上下作业安装之字型桥梁施工专用爬梯,安全稳固,节省人工,节约施工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施工之字型桥梁专用爬梯仅供施工人员上下通行使用,四周设置密目式安全网做封闭,为防止施工人员拥挤危及爬梯安全,单次上、下人数不超过4人(不大于400kg),并设专人看护,严禁非施工人员进入爬梯。施工控制要点:(以无支架翻模施工为例)⑴测量控制:墩柱平面控制测量采用坐标法,将全站仪架设到桥梁施工控制点,直接测定墩柱四角点坐标,并现场用钢尺校核,保证墩柱平面位置准确。采用全站仪三角高程法控制墩柱标高,采用水准仪测量进行校核。模板竖直度采用全站仪检查,采用锤线法校核。⑵为保证墩身混凝土外观质量,首先进行模板预拼装,检查模板各部分尺寸、模板接缝及平整度。模板试拼完后进行试验墩浇筑,根据试验墩的浇筑控制及试验墩外观质量总结经验,对试验墩出现的情况进行分析,为墩身施工奠定基础。⑶墩身施工中,每节墩身模板位置和竖直度要用全站仪和垂球、铅垂仪进行严格的检验。⑷混凝土应分层浇筑,采用插入式振捣器进行振捣。⑸模板对拉螺杆需采取双螺栓加固,混凝土浇筑过程要有专职员工看护,防止螺栓松动导致跑模影响混凝土质量。⑹上翻模板操作前,需准确找到每块模板的重心,翻升时,在模板重心位置挂钩起吊,以避免起吊模板时,碰撞上层模板而翻转倾斜,造成危险,同时给顶部落模、立模造成不便。⑺为解决翻模分节施工出现接缝错台、水泥浆下漏等问题。影响墩身外观需采取三个防范措施。其一,在最上节模板距模板顶750px设置一层拉杆,在浇筑下一节段墩身混凝土前,将此层拉杆再次紧固,减少混凝土与模板间的缝隙;其二,在缝隙产生后,用腻子将水泥浆制成细条状封堵缝隙。同时在浇筑最初几盘混凝土时,适当减少坍落度;其三,为事后处理措施,即在翻模后,清除粘附在墩身上的水残浆,并用水清洗。⑻混凝土的养护:由于无支架翻模施工的特点,采用传统的塑料薄膜包裹养护作业困难,且不安全,使用喷淋养护,受到墩身高度及风力的影响,喷淋水无法有效的喷洒到墩身混凝土表面。综合考虑,采用涂刷混凝土养护剂的方法进行养护。养护剂采用经过实践验证的产品,应保证不影响混凝土的外观及色泽统一。7、混凝土浇筑(1)混凝土运输罐车运输至现场。浇筑混凝土前,在混凝土到场后,要求罐车司机对罐车高速搅动3min,以确保混凝土经过长距离运输后仍然均匀,同时下料检测混凝土坍落度,由试验人检查混凝土的坍落度、均匀性、和易性,并留置试样。(2)混凝土浇筑前,用干毛巾对墩柱模板进行擦除,以免粘在模板上的浮尘影响混凝土的外观质量。并现场取样做同条件养护试块,观察混凝土粘聚性及保水性,不得有分层、离析现象。对不符合要求的直接退回拌合站,不得使用,每车混凝土坍落度均应控制100~120mm之间,混凝土坍落度不均匀易造成表面色差不一致,影响混凝土的外观质量。(3)结构混凝土浇筑,除了对混凝土原材料的控制之外,整个过程主要放在混凝土分层捣固及布料上,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控制在2m以内,为防止砼溅落模板上,影响混凝土外观,要求串筒底距混凝土面宜控制在1250px。混凝土下料时沿全高连续分层浇筑,混凝土分层摊铺厚度控制在750px~1000px,在出料口下面的堆积高度不宜超过1250px。(4)采用插入式50型振捣棒(钢筋密时采用小直径振捣棒),振动时要快插慢拔,不断上下移动振动棒,以便捣实均匀,减少混凝土表面气泡。分层浇筑时振动棒插入下层混凝土中5~200px,振捣间距按照30~1000px布点,由内向外振捣,与侧模保持10~375px距离,对每一个振动部位,振捣持续时间为30~40s,使混凝土不下沉、不冒气泡,泛浆,表面平坦,密实。振捣时候不能碰到模板,振捣器工作0.5小时后需要停歇3分钟。为保证插入精度,在距振捣棒端部1500px处捆绑红色胶带作为深度标记。“快插”,用1~2秒时间尽快插入后上下抽动2~3次,以助混凝土沉落稳定。“振捣”,振捣棒于插点不提动,用10秒左右的时间振捣;“慢提”,振捣棒往上提时慢速提动约用15秒时间(即按每次3~125px的速度上提,每提一次停1~2秒时间),振实并排气。振捣棒提的快了,混凝土中气泡排不好。(5)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安排专人进行模板的检测和模板的清理,混凝土浇筑时每放一斗料及时检查螺栓、模板四周精轧螺纹拉杆是否牢固,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随时监控墩柱的竖直度,发现偏差较大的情况后,及时用导链进行调整修正。如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浇筑,待处理完毕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筑时每放一斗料及时用湿毛巾清理粘在模板四周的混凝土。浇至最后一层(距模板顶部40~1250px)前把上部浮浆清除,用毛巾将模板四周清理干净,再浇筑最后一层。8、拆模与养生非承重侧模板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之前,不得使其承受各种外加荷载。待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2.5Mpa,且能够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致因拆模而受损坏时侧模方可拆除。盖梁底模,当构件跨度不大于2m时,在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的50%的要求后,方可拆除;当构件跨度大于2m小于等于8m时,在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的75%的要求后,方可拆除;当构件跨度大于8m时,在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的100%的要求后,方可拆除。悬臂构件在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的100%的要求后,方可拆除。混凝土浇筑后,在常温条件下12h内应覆盖塑料膜或土工布浇水养护,浇水次数以保持混凝土湿润为宜,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养护方法如下:⑴混凝土振捣完成后,尽量减少暴露时间,并用塑料薄膜紧密覆盖混凝土暴露面,防止表面水分蒸发。     ⑵暴露面混凝土初凝前后,卷起塑料薄膜,用抹子搓压表面至少二遍,使之平整后再次覆盖,注意覆盖物不要直接接触混凝土表面,直至混凝土终凝为止,然后洒水保持润湿状态。     ⑶现浇结构或构件尽量延迟混凝土的拆模时间,混凝土带模养护期间,采取带模包裹、浇水或喷淋洒水等措施进行保湿、潮湿养护。     ⑷现浇结构或构件去除表面覆盖物或拆模后,对混凝土采用蓄水、浇水或覆盖洒水等措施进行潮湿养护。也可在混凝土表面处于潮湿状态时,迅速采用麻布、草帘等材料将暴露面混凝土覆盖或包裹,再用塑料布或帆布等将麻布、草帘等保湿材料包覆(裹)完好。包覆(裹)期间,包覆(裹)物应完好无损,彼此搭接完整,内表面应具有凝结水珠。有条件地段应尽量延长混凝土的包覆(裹)养护时间。 ⑸混凝土养护期间注意采取保温措施,防止混凝土表面温度受环境因素影响(如曝晒、气温骤降等)而发生剧烈变化。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