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789今日阅读:23今日分享:31

青岛——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常常想,找一座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而青岛的魅力恰好源自它海的浪漫气息。大海、雕塑、青山、欧式建筑……种种元素构筑了一个浪漫的小资城市。“碧海蓝天,红瓦绿树”,这是康有为极力推崇过的。三面环海,一面靠山是青岛的地理特色。依山傍水的青岛,依的是崂山,傍的是大海。不论是从海上望青岛,还是从青岛去海上,都走不出一个蔚蓝色的世界。
步骤/方法
1

【万国建筑博览会——八大关】青岛由老城区和新城区两大块组合而成,老城区“红瓦绿树,碧海蓝天”,新城区高楼林立,时尚现代。开车行驶在青岛的街道上,总有一种到了欧洲的感觉。青岛,最让人倾倒的就是那些老建筑。它们大都凭借天然海岸线和山地构造,巧妙组织道路和建筑布局。这一点,在八大关被诠释得淋漓尽致。

2

八大关是一个没有边墙的公园,这里庭院与花园融为一体。“八大关”原先是8条以关隘命名的路,后又增加了两条,现在已经成了10条以关隘命名的路,分别是韶关路、嘉峪关路、山海关路、武胜关路、涵谷关路、正阳关路、临淮关路、宁武关路、紫荆关路和居庸关路。俄、英、法、德、美、丹麦、希腊、西班牙、瑞士等20多个国家风格迥异的各式建筑分布在八大关别墅区,在这里你可以一日观尽风格各异的城堡。

3

很多人会在一幢欧洲古堡式建筑前停留,其正面造型由圆形和多角形组合而成,楼内由花岗岩贴面,楼外又砌有鹅卵石,为典型的欧洲古堡式建筑风格,又融入了希腊式、罗马式以及哥特式的建筑特色。这就是八大关中最著名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一栋别墅——位于黄海路18号的蒋介石旧居——花石楼。花石楼以各种颜色不同的花岗岩石筑成,这也许就是此名称的由来。蒋介石夫妇、陈毅……数不尽的近代风云人物都曾入住过这里。

4

在八大关如果幸运的话,说不定会遇到沉睡的异国公主,当然,你得带上些童话的想象力。居庸关路16号一座典型的丹麦建筑风格的别墅,绿色墙面,建筑造型由尖塔与不规则斜顶屋面构成,南部为宽敞的方形平台。这就是著名的建于20世纪30年代的公主楼。传说1929年,丹麦王子来青岛度假,十分迷恋青岛风光,欲请丹麦公主来此避夏消暑,因此,令丹麦驻青岛领事购地建造,但公主没有来到青岛,公主楼的名字却伴随着建筑流传了下来。

5

【名人故居】文化名人的旧居,全都在海滨风景区里,旅游者只需在游览汇泉湾、小鱼山、小青岛、栈桥等景点的空当,留个心眼,便可造访这些昔日名震天下的文化巨子们的别墅。被誉为“康圣人”的大学问家康有为的故居,就坐落在小鱼山东麓福山路5号。康有为1917年、1922年、1927年三度到青岛,一次比一次住得长,最后也在青岛仙逝,墓就修在崂山。康有为的故居是前德国总督府一位高官的宅第,是他1922年来青岛的时候租住的,他将逊帝溥仪赐题的“天游堂”的御匾悬于宅内,并把宅院题为“天游园”。

6

离开康有为故居,沿着一条凹凸不平的方石块铺就的小径,步步登高便是福山路,福山路3号便是沈从文的故居。沈从文故居与上世纪30年代著名的剧作家洪深故居相邻,是一栋二层依山面海的西式小楼。前有一庭院,植满了花草。1931-1933年沈从文在青岛大学中国文学系执教期间在此居住。1932年,巴金来青岛时亦居于沈从文寓所。沈从文先生在青岛的短短两年间共完成传记、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数十篇。也许是青岛的碧水青山让沈从文先生忆起了自己的故乡湘西,在青岛,他的代表作《边城》酝酿而成。

7

位于黄县路12号一个幽静的小院便是老舍故居,二层小楼,坐北朝南。1934年秋,怀揣着国立山东大学聘书的老舍来到了青岛,一家人在一楼居住。1934年秋至1936年7月,他在教书之余完成了短篇小说集《樱海集》。1936年夏天,老舍辞去了国立山东大学的教职,但是依然居住在青岛专事创作,在此完成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是不朽的巨著。住在青岛期间,是老舍写作生涯最闪光的时期。离开青岛后,他不止一次地沉溺在对青岛的回忆中,最让他魂牵的是青岛的宁静。他在自传中自语:“青岛安静,所以适于写作,这就是我舍不得离开此地的原因!”住在二楼的是作家黄宗江、黄宗洛、黄宗英三兄妹。

8

在青岛海洋大学校园西北角,楼前建有一座花坛,正中竖立着闻一多的半身大理石雕像,座上的碑文是他的学生、著名诗人臧克家撰写的。在花坛两侧还有两棵雪松,这便是闻一多故居,又称“一多楼”。1930年6月,闻一多应聘来到青岛大学,任教授、文学院院长、中文系主任。他在寓居的这座德式二层小楼里,授课之余,开始深入研究《诗经》、《楚辞》,还完成了《杜少陵年谱会笺》、《离骚解诂》、《诗经新义》等著述及长诗《奇迹》。1932年夏,闻一多离开青岛……

9

栈桥是青岛的象征,到青岛来的人如果没有去看一看栈桥,那就等于没来青岛。它是青岛最早的货客运码头,是当年海陆运输的咽喉要道。虽然已历经百年的沧桑,失去了当年的险要地位,可它风采依旧。栈桥始建于1892年,为清军所用的人工码头。到1931年修建时,栈桥长度由原来的220米扩建到440米,宽10米。气势甚是磅礴。它好似一只长长的手臂,伸向大海,迎接着大海。栈桥位于游人如织的中山路南端,桥身从海岸探入弯月般的青岛湾深处,桥尽头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翘角重檐建筑端庄地安坐于碧波之上。桥南端筑半圆形防波堤,堤内建有民族形式的八角楼,名“回澜阁”,游人伫立阁旁,欣赏层层巨浪涌来,“飞阁回澜”被誉为“青岛十景”之一。欣赏满大街“蔚蓝青岛,魅力海岸”的广告语,更欣赏蔚蓝碧绿掩映着的一片片红瓦。“青岛岛青,岛岛青,岛岛晴;青到青岛,情到青岛,倾倒青岛!”难怪前人留下了这样的“绝对”。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