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363今日阅读:61今日分享:18

谈中国画中的八种墨法在实践中的应用

作者:中国书画现代远程教育国画专业两年制学员  杜丽颖中国画的笔墨是画家的终生功课。墨法的形成是历代画家在创作实践中不断探索、积累和总结的结果。它不仅是中国画技法技巧中的主要手段,而且也是每位画家人格状态的直接反映。在这里,我作为一名书画艺术的爱好者,对墨法的运用作一下粗浅的探讨。
方法/步骤
1

一、沁墨法。创始人现代吴长海,他根据水、墨、宣纸的特点,利用特殊手法,将落在生宣纸上的墨成为活墨,使水墨在宣纸上产生运动,通过缓慢不断的运动,宣纸上便出现细腻的色阶变化,形成千变万化的水墨自然肌理,随着时间的延长无止境的变化,使其伸展出深厚而有弹性的艺术效果,每件作品都妙趣横生。

2

二、积墨法。顾名思义是多层积累,堆积,层层渍染。从淡到浓层层相加,不是一次落笔取得墨色变化的艺术效果,而是在多次上墨的基础上形成浑厚滋润的墨韵。特别是通过不同程度的积墨渲染,墨气淋漓,把重重叠叠的山水景象在画面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清代金陵八家之首的龚贤为积墨法的代表人物,此图正是龚贤采用干积、湿积和干湿并用的精心佳作。构图中前景树木表现手法株株有别,高低横斜,参差错落,色中有色,墨中有墨,是典型的积墨法标志。

3

三、 泼墨法。始于唐代王洽(又名王墨、王默),世人称他为“王泼墨”。泼墨法是指随笔将不匀之墨水挥泼于宣纸上,然后根据墨迹的形态,画出自己想要的作品用墨技法。据记载王洽作画时把墨泼在绢纸上,或用脚踩,或用手抹。随其形状,像山就定为山,像水就定为水,这时再用笔作一番简要的收拾,一幅精彩的作品就这样完成了。泼墨法用于大写意,适用于追求情趣、感觉以及在造型上无需很严格的题材与物象。

4

四、破墨法。破墨法可分为四法(浓墨破淡墨、淡墨破浓墨、墨破色、色破墨),各有不同的特点。是专指作画时,当前一墨迹未干之际,又画上另一墨色,以求得水墨浓淡相互渗透掩映的效果。破墨可以使墨色丰富,变化莫测, 达到滋润鲜活、生机活泼的效果。在所有的墨法中,用途最广,变化最多的是破墨法。一个破字,化单纯为多变,给中国画带来了勃勃生机。  唐代王维山水画,改单线平涂的画法为墨色有深浅层次的画法,当时称为“破墨山水”。此图古朴端庄, 呈现出悠然超尘绝俗的意境。中国画家齐白石在画虾的头胸部分时,先画淡墨,趁墨色未干时再在淡墨上画浓墨,用墨的自然渗化来表现虾身体半透明的质感。

5

五、淡墨法。墨中掺水较多,色度较浅,用以表现物体的向光面、凸出处和远景。要淡而不伤神采,淡而明净无渣。淡墨法始于五代山水画之父李成,有“惜墨如金”之称。李成的画“淡墨如梦雾中,石如云动”, 画出的树木劲挺,变幻多姿,有时如烟似雾,达到一种出神入化的效果。

7

七、焦墨法。浓墨之杰为焦。焦者枯干也。始于成都市书画研究院副院长向维果,自创焦墨写生法。其作画时不用水,不上色,只使用纯焦墨,靠墨色与线条的变化表现艺术效果,巧用笔的速度、用力大小。用法关键在于笔根仍需有一定水分,在运笔挤压中,要速度缓慢,使水分从焦墨中渗出,达到焦中蕴含滋润的效果。但焦墨不宜多用。

8

八、宿墨法。顾名思义即时隔一日或数日的墨汁,蘸清水在宣纸上所呈现出的一种脱胶墨韵用墨法。宿墨法在现代人物写生常常使用,宿墨在宣纸上的渗化比新墨渗化多了一种笔墨意味,具有空灵、简淡的美感。宿墨常用于最后一道墨,用得好能起“画龙点睛”作用。但因宿墨中有渣滓析出,用不好极易枯硬污浊,故用宿墨要求具有较高的笔墨功夫。

注意事项
1

焦墨用法关键在于笔根仍需有一定水分,在运笔挤压中,要速度缓慢,使水分从焦墨中渗出

2

宿墨常用于最后一道墨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