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002今日阅读:183今日分享:45

立秋后养生这样做

有句俗语是这样的:十个老人九个寒。就是说寒,是老人的痛,是疾病的根,寒则瘀、瘀则凝、凝则堵、堵则使身体出现毛病。
食材
1

生姜 适量

2

蜂蜜 适量

方法/步骤
1

一、何为冬病,为何要夏治?万病寒中起!请珍惜这个季节(六月、七月、八月)快行动起来吧!那么哪些人适合冬病夏治呢?是阳虚或寒气重的人(孕妇不宜),这类人平时往往比正常人要怕冷,冬天手脚冰凉,吃喝都喜欢温的、不喜欢冰的,舌头没什么血色,颜色比较淡,舌苔偏白。

2

二、冬病夏治正当时,我们该如何驱寒?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处方”。夏季阳气在表,胃中虚冷,这时吃生姜可以温胃健脾。不仅如此,姜与其他食物配伍,还能有效缓解一些夏季的常见病。今天,就为大家送上几个妙方,摆脱湿寒痛楚,让你健康、舒适过夏天。

3

1、当归生姜羊肉汤寒疝,腹中痛,及胁痛里急者,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金匮原文中第135条药方:当归三两 生姜五两 羊肉一斤,右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七合,日三服,若寒多加生姜成一斤,痛多而呕者,加橘皮二两,白朮一两,加生姜者,亦如水五升,煮取三升二合服之。(注:折合现代用量为当归10克,生姜15克,羊肉250克)-食材-当归30g 生姜30g 羊肉500g-烹饪方式-羊肉去骨,剔去筋膜,入沸水锅内焯去血水,捞出晾凉,切成5cm长、2cm宽、1cm厚的条,砂锅内放清水,下入羊肉,放当归、生姜,武火烧沸,去浮沫,文火炖1.5h至羊肉熟烂。食肉饮汤。日2-3次,能补虚温中散寒。

4

2、生姜红枣茶材料:大枣25~30克,生姜10克,红茶0.5~1.5克。做法:将大枣加水煮熟晾干。生姜切片炒干,加入蜂蜜炒至微黄。再将大枣、生姜和红茶叶用沸水冲泡5分钟即成,每日1剂,分3次温饮食枣。生姜驱寒,红枣补血。

5

3、生姜葱白汤做法:生姜30克切细,葱白10克,加红糖,以开水冲泡,或煮至沸腾,趁热饮后,卧床。点评:这是一个老方子,生姜味辛性温,长于发散风寒、温胃止呕、解毒三大功效。凡属此类都可以用生姜,①吹空调已经外感风寒的人,喝一杯红糖姜茶可驱寒解表,或者用姜汤泡足;②肩膀和腰背遭受空调凉风侵袭的人,可以熬点热姜汤,加少许盐和醋,然后用毛巾浸水拧干,敷于患处,反复数次,能使肌肉由张变弛、舒筋活血,可大大缓解疼痛;③腹部受凉而腹痛、腹泻的人,生姜能起到某些抗菌素的作用,尤其对抗击沙门氏菌效果明显,因此可多喝几杯姜茶。淋雨受凉则以葱白熬姜水效果更佳,葱白气味辛辣、性温,有发汗解热、散寒通阳的功效。

6

4、姜汁、生姜、姜干这个姜汁,就是将生姜洗干净,捣碎绞汁,这个浓度比较大,一般是外用。而内服,往往是生姜切片,泡在开水里,然后喝这个水,浓度取决您放多少片姜进去,这个也叫姜汁,可以和中止呕。古人把生姜皮切下来,可以用来发汗解表,但是它和中的作用就没有多少了,可以专门针对外感寒邪而来。然后,才是干姜,干姜就是冬天挖取生姜,拣净杂质,用水浸泡3~6小时,捞出,闷,润后切片或切成小方块,晒干。干姜药性:是辛温,无毒,入脾、胃、肺经。功能:温中逐寒,回阳通脉。治心腹冷痛,吐泻,肢冷脉微,寒次喘咳,风寒湿痹,阳虚吐、衄、下血。

7

多喝养生粥,调理脾胃立秋养生重点仍在除湿。要注意调理脾胃,侧重于清热、利湿、健脾,以排出体内的湿热之邪,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平时可选用一些祛湿利水的食物熬成粥喝,比如薏米、山药、芡实、扁豆等。

8

【薏米红豆粥】材料:薏米20g 红豆30g 芡实20g 糖适量做法:薏米洗净后沥干炒熟,红豆芡实洗净备用。把所有材料倒入锅中,加适量的清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煲2小时,直到薏米红豆熟烂后,加入冰糖,即可食用。【薏米银耳百合糖水】材料:薏米50g 银耳半朵 百合10g 糖适量做法:薏米炒熟,银耳洗净泡开撕成小朵,百合洗净备用。先把薏米、百合倒入锅中加水煮1小时,加入银耳继续煮1小时,放入糖调味,即可食用。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