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320今日阅读:142今日分享:25

父母怎样做好孩子的早期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孩子的一生中,他们成就的高低与幸福与否,跟父母早期对孩子的养育模式和教育方式有着直接的关系,那么父母怎样做好孩子的早期教育呢?
方法/步骤
1

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要形成一种意识,孩子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以及社会与道德上的完满,不能只知道让孩子吃好、穿暖,一味溺爱,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培育;

2

在早期,父母要满足孩子的合理需要,不能将这些基本需要与自己对孩子的要求结合起来,只有当孩子做到自己给他们设定的标准后,才满足,如果没有达到要求,好象孩子就没有资格得到父母的爱一样,这样会让孩子为了达到原始的需要,想尽方法去得到,产生一些原级适应性情绪以及次级情绪,从而缺乏安全感,情绪及性格都会受到不好的影响;

3

在孩子慢慢长大的过程中,父母特别是母亲要慢慢学会放手,渐渐实现和孩子的分离,让孩子接受恰到好处的挫折,这对孩子终身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家长很多不懂这个道理,在孩子长大甚至成人后,都要管到底,看似对孩子非常的爱,其实剥夺了孩子很多自我成长和发展的权利,这样的父母需要完成自我成长,克服不控制孩子时的焦虑。父母与孩子分离得越彻底,孩子的心理就会越健康;

4

在早年,不要以为让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认识很多字和会说英语就是好的教育,要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让他去感知世界的美,感受人文的美,感受家乡的美,感受人与人交流时的信任感和尊重感以及友情与亲情,同时多训练孩子的感觉和知觉,让他们多体验自己的感受,形成丰富的生命体验,比那些没有现实经验,光靠记忆获得的对它来说没有实际感悟和体会的空洞的知识有价值得多,感知觉训练得好的孩子,感觉灵敏,有深厚的情感体验和基础,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生命也是充满活力和自信的,这是填鸭式的教育无法达到的境界和效果;

5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要对孩子的想法和行为给予恰当的回应,不能漠视孩子,对孩子的行为无动于衷,这样会造成孩子精神世界的极度贫乏,缺乏精神营养和滋润,无法完成健康人格的塑造与形成,父母也不能为了让孩子达到自己认为的优秀状态,一味地严格要求,一切事情都是以指责和苛刻来对待,让孩子觉得自己无论怎样做都不能让父母满意,从而让孩子失去信心,即使自己再优秀,也没有价值感和意义感,这样的孩子无法感受到幸福和成就感,人生将是非常悲哀和不幸的;

6

母亲要对孩子温柔,尊重,信任,爱护有加,在适当的时候用正确的方式告诉孩子一些生活的技巧,培养孩子的自信,让孩子有活力,有创造力,对自己感兴趣的事能有勇气去实践和坚持;

7

父亲在孩子稍大后,要及时介入母亲和孩子的关系中,共同养育孩子,告诉孩子一些游戏的规则,加大妈妈和孩子游戏时的不可能产生的难度,让孩子不断尝试挑战自我,树立克服困难和挫折的勇气,让孩子觉得自己有位置感,从而形成良好的自尊感,觉得自己有资格过上幸福的生活,并有资格享受成功;

8

父母在孩子面前,既要树立良好的榜样,热爱生活,热爱学习,同时也要公平公正,坦诚接受自己的失误和错误,让孩子在内心形成可以超越父母的观念,而不能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黑的也要说成白的,避免在孩子的潜意识里形成一种不能超越父母的信念,长大后即使再有才能,也无法去实现自我突破,成就伟大的事业。很多人平常很优秀,但到了关键时刻总会莫名其妙地失败,从心理学的根源上,就是这种俄狄浦斯期父母对待孩子的不良方式埋下的隐患;

9

教会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包括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以及与人交往的准则和技能,告诉他们天道酬勤,注重学习的过程,学会自我控制,养成踏实、能吃苦的习惯,而不能为了好结果而选择急功近利的方法,甚至不择手段,与他人恶性竞争,引导孩子保持觉性,活在当下,不为过去的事后悔,更不为未来担忧,注意灵活地调整自我,保持自己与他人、环境和社会的高度和谐,形成正确的三观,有良好的心态,良好的接纳度与包容度,这样的孩子,想让他不成功都不可能。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