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261今日阅读:11今日分享:19

细数那些可能影响孩子成长的育儿传统

由于带着孩子长期生活在乡下,和公公婆婆以及乡邻的相处凸显了越来越多的的冲突,当然很多冲突由于人际之需都是隐性发生,并未显现,但是内在里却不能不引起我的反思和坚持,今天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也是试图在对比中引发当今父母的些许思考。1、睡前故事的恐怖意象。不知道为什么,祖辈们总是用恐怖的故事形象作为宝宝的睡前故事,小时候和妈妈姐姐睡在一起,脑子里总有一个虎姑婆在床头站着,还发出“呼噜呼噜”的声音,有个姐姐问他在干什么,她说在吃糖果,其实她是在吃弟弟的手指头……不仅如此,直接的恐吓更是屡见不鲜“快点睡觉,老虎来了!”还形象的配以老虎的啊呜啊呜声,不把孩子吓到不罢休。点点也是如此,每次到了一个黑暗的地方,立即说,有老虎哎。显然是爷爷奶奶告诫他的,我见状立即说,没有,老虎在很高高的山上,我们这里没有。他听了欣欣然。传统的童年竟是如此的相似。绘本作家幾米在其作品中这样写道:“我的童年没有温馨的枕边故事,没有睡前小读,没有安徒生,没有格林童话。只有吃小孩手指头的恐怖的虎姑婆和吐舌头的断头鬼的故事。”读了这段话我哑然失笑。除了童话可以作为睡前故事,大卫丰塔纳的《小夜灯》也是改变我们传统的睡前故事的很好参照。他将睡前故事和冥想结合在一起,每次都是以这样的话开场:“闭上你的眼睛,倾听自己的呼吸,气流吸进呼出,这是生命在涌动,你可以吸进多少气体?你能让气体一直流淌到脚尖吗?如果可以,你就能飞起来了,像人的思想一样。思想可以带人飞到任何地方,尤其当你提着魔法灯笼时。那么,拎着这盏灯笼吧,站在光晕中,随着光圈渐渐变大,走上那条弥漫着魔法气息的小路。今晚,它将把你带向哪里呢?”然后再结合一个个具体的故事,这样孩子的想象力就可以随意放飞,一定会有一个美梦的!2、“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传统的育儿理念中,我们喜欢的是守规矩的孩子,如吃饭时要乖乖坐好,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安静有礼,礼让三先(如对孔融让梨的大加推崇,虽然我不反对谦让,但是孔融让梨只是一个个案,可能不具有普适性),此时,我们对孩子的评价最喜欢用的词是“乖!”在我们家招朋待友的重大场合,成年人围桌团坐,杯盏觥筹,点点也是经常趴在桌子上,这自然是不被赞许的,因为孩子不可以上桌吃饭的,这是规矩。家里人倒是无所谓,可是怕乡里乡亲的不理解,我就将点点自己的小餐椅摆在桌子旁边,放置的不远也不近,让他感受这种气氛,也不至于落下话柄。这当然是带有地域特点的,可是传统的育儿理念中对规矩的强调和重视是远大于对孩子的成长价值的,当你用一条条规矩的枷锁试图捆绑住孩子的时候,恰恰是在压抑宝宝自己的真实想法和真切情感,你认为宝宝学会了自制,可以此同时,在被规则的压抑下宝宝宝宝变得越来越没有自己的想法,以规矩代替创造,越来越缺乏创造性,进而越来越没有主见。不要让孩子过分遵守规则,规则是人定的,是灵活的,如果小小年纪就被规则妨碍,孩子的创造性如何成长,当规则与孩子的发展相背离时,我们应该以发展为要,当然,当你以孩子的发展为要的时候,他一定会一步步在尝试甚至错误中自己习得正确的规则,这样的规则才是经过内化的影响他一生的,而同时保护了孩子的创造力。3、过于保守的育儿方式爷爷从菜市场买了一条鱼,点点要去玩。奶奶说,点点,鱼很腥,不能玩,我说没关系可以玩。点点冲上去,和鱼一起玩,看着鱼在他手里滑下来,他很高兴。再去抓。奶奶很无奈的摇头叹息,看你平时也挺爱干净的,(如对奶瓶清洗等我一直是精益求精的)这么脏的东西怎么也让孩子玩。隔壁姑姑家装修房子,门口堆了很多的沙石,这简直就成了点点的乐园。点点很爱玩沙子,用各种器皿,装、盛、洒、玩的不亦乐乎,但是很快头上身上就粘上了沙子。我从来不予制止,并且在他玩的尽兴之后替他洗头。邻居家的娃娃从来都不被允许玩,只能在一边站着眼巴巴的观望,被告知,沙子脏,不能玩。有的孩子脾气火爆的就直接上来玩,弄脏了之后立刻就被纠回家洗头洗澡。邻居说,点点沙子脏,你也别玩了。点点停了停,继续玩他的沙子,我也很为难,点点给别的孩子造成了不好的榜样,但是他真的很爱玩,我们只不过需要帮孩子多洗几次这有什么关系呢?就没有制止点点玩。邻居的眼神有点不满。路边有一个小坡,刚刚学会走路的点点自己一个人蹒跚着上上下下,我在一边欣赏他的勇敢和快乐。路人甲看见了,忍不住说到:“这个小娃娃这么小,别在这个坡上摔倒了,头摔破了不得了啊!”……像这样的事例简直不胜枚举,在育儿中,我一直坚持科学育儿的理念,坚持体验为先,锻炼为重,尊重孩子自己的感觉,注重孩子意志品质的培养,但是这却常常受到外界的质疑,我深知这些传统育儿理念中以安全为名目,以干净为要义,以图省事为根本,以培养孩子顺从乖巧为价值取向的误区。我会坚持自己的理念,但“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的特立独行怎能不让我有种孤独感?4、以捉弄孩子取乐乡里的邻居都很友善,点点很喜欢窜东家窜西家,他们家里的东西他都能随意拿,随意玩,遇见别人家吃好吃的,直接就拿上一个碗盛着吃,对于这一点我深怀感恩,也为宝宝的幼年时期有这样好的生存环境感到庆幸,但是有一个问题却日益凸显——他们喜欢以捉弄孩子取乐!如他们经常作打我状,假模假式的在我身上打,然后还要求我配合,要我哭,于是我就哭,为了更入戏,我还得加上台词,好疼啊,呜呜~~~~(>_<)~~~~然后点点如同预想之中的那样立即停下手中的一切上来保护我,泪眼婆娑,大家立即哈哈大笑。点点打了那个人一下,然后靠在我的腿上,看看也没有什么事情了,便离开继续玩,然后相似的故事继续上演,不过这回换了个人……一开始我也在这哄笑的队伍中,久而久之我觉得有点不对劲了。有的乡里会恐吓点点以取乐,有的以要抢他的东西取乐,有的则以莫须有的糖果取乐……这就是捉弄孩子,虽然是种善意的捉弄,但是有几个要素我很是不喜欢。一定要把孩子逗哭;无论孩子在做什么,都会打断并捉弄他;数量如此之多,简直乐此不疲。说得严重点,这其实始终不尊重孩子的表现,让孩子混淆善恶,不明是非,而且对别人的取乐居心何在呢?就为了自己的那点乐子吗?最近遇见人逗弄点点,我总是立即抱起点点:点点,他是在和你开玩笑呢!点点想了想,也觉得就是这么回事,就不在理会了,结果那人索然无味,就不再继续了,其实家长只要有一点点作为,孩子只要有一点点智慧,对抗这个东西也很简单!5、孩子零食上的毫无原则乡里的孩子对宝宝吃零食几乎到了毫无原则的地步。我家门口有个超市,经常有小娃娃捏着硬币高兴的冲过去,去买廉价的零食,辣条、方便面、糖果、泡泡糖。有的家里的零食五花八门,丰富多彩。而家长对此却无丝毫禁止之心,我颇觉奇怪。现在人生活条件好了,孩子有条件吃零食了,但是对于零食的毫无节制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对于零食的偏爱,导致宝宝主食的饭菜视若无物、没有食欲。偏食、挑食、营养不良、蛀牙现象在孩子中屡见不鲜,胡萍将这种现像的原因解释为孩子没有饥饿感,对,孩子没有饥饿感,孩子自然不会好好吃饭,这实在怨不得孩子。当然这些传统都是我的个案,但是他并非个案,而是育儿观念的冲突和对抗,这种冲突和对抗不仅发生在纵向的传统和现代之间,甚至当今的年轻父母育儿观念也有很多的对抗,究竟谁是谁非,也许没有最终判断,多交流、多思考才是上策。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