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485今日阅读:82今日分享:48

让学生的创造思维在绘画中活起来

美术教育在学校教学中至关重要,它在培养孩子审美的同时不断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本文作者从美术教育教学能提高学生观察力、创新思维的能力、发散思维的能力和联想能力等四个方面发挥的作用进行阐述,提出了美术课程在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强学生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等发面发挥出举足轻重的作用。
方法/步骤

美术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美术活动对发展学生的思维非常有利,这是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的。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创造性思维,我为学生创设了宽松的环境,让幼儿充分联想,大胆表现。除此之外,还设计了许多具有启发性的绘画活动,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一、观察力的训练   学生在进行绘画时,构图是基础。构图的美观、结构严谨固然重要,内容也是不可缺少的。学生在绘画内容上很单一,这说明学生大脑中的内容贫乏。要让学生丰富起来,首先要培养学生日常的观察能力。如:自己身边的事物、人物、一天中发生的事情,生活中的一点一滴都可以成为我门绘画的素材。在课堂上老师要求学生根据生活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创新、有意识的挖掘学生潜能,力求绘画内容的充实性、科学性。例如:以《美丽的夜空》为主题展开绘画,学生的作品一般是星空、月亮。在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平时你观察夜空时,还有些什么?还可以画什么?学生回答:画上卫星、行星、流星、飞船,这就是学生思维的展开。教师可进一步提问怎样让夜空中的内容活起来?学生:给星星、月亮加上人的表情、胳膊。教师还可以问:还有什么创新,学生:加上飞行的动物、人物。通过学生的描述,画出来的绘画作品就有了新鲜的感觉。二、创新思维的训练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在教学中教师激励性的语言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并能让这种欲望保持长久。我们知道,任何一种有效的教学都必须有学生的参与才能取得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生动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创新的潜能,做到敢想、敢说、敢做,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激励的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在教人美版小学美术第六册《吃虫草》一课中是这样做的。导言之后让学生看了《吃肉的草》的录相片,使学生了解到:世界上有些植物,尽管靠叶片制造养分生存,但又要捕食昆虫或小动物来补充营养。美洲的瓶子草的捕虫袋内部很滑,昆虫容易一下子掉到底部。“猪笼草叶片的顶尖长着捕虫袋,袋中装着液体袋口有花蜜。昆虫来时一 不小心就跌到里面淹死”捕蝇草能用1/5秒的速度把豆娘扣住,几天以后只剩下骨骼和翅膀……对吃虫草有了初步了解基础上,教师启发学生:“以往我们只知道虫子吃草,竟然草还能吃虫子,简直太神奇了。那你想怎样来画出更新颖、神奇的画呢?”有的说:“要用各种吃虫草组成一幅美丽的画”;有的说:“我要画吃虫草很凶,把一大群过往的蚂蚱吃光了。”有的说:“我要画一些昆虫,有的手拿刀,有的手握枪,有的推着大炮与吃虫草搏斗”“好,那受吃虫子的草的启发,你还能画出其它方面的画吗?”有的同学说:“我听说世上有一中老鼠能够吃掉猫,我就画老鼠吃猫行吗?”“好!我就是要同学们展开丰富想象,敢于求新,独树一帜,把自己的想法,大胆表现出来可以不拘泥于吃虫草。”由于这节课的影响,很多同学的思维受到启发,创新意识有很大提高。三、发散思维训练绘画活动中,我常鼓励学生在原来图形的基础上添画,创造出新的物体形象,如启发学生在圆形的基础上添加出太阳、钟表、人物头像等,或给一个图形,让学生添上几笔,画出一幅完整的形象。拼图是学生最喜欢的游戏之一。我先让他们用积木拼出自己喜欢的图案,然后画下来。通过拼图,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外形特征更明确,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听故事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之一,故事讲到接近结尾时教师故意停下来,请学生将故事的结尾画出来。续画故事是训练学生的理解力、想象力和组织能力的一种可行的办法。四、发散思维的训练创造能力是指人在某一领域内表现出来的独特、杰出、非凡而有价值的才能。它不是单一能力,而是以创造性思维为核心的各种能力的综合,用以掌握的信息,重新分类组织转换,敏锐的想象,推测与创新,根据已有的各种信息果断地选择最佳方案。成功的创新有三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即创新态度,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而这些因素的形成发展都离不开创新活动。创造性的基础,可以说创造性是对已有知识重新加工和组织。创造内容上说是制约知识的。否则,便成了无源之水。在我们的美术课外小组活动之中以提高审美素质为主线,提高造型能力为突破口,以提高创造能力为出发点。从不把教师的主观意志强加给学生,让每个学生有个性,有特点,有专长,善于观察,勇于表现,敢于标新立异 。经常带学生进行写生,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分析比较,动脑筋去思索怎样进行绘画创作,并教给他们学会了各种适合孩子们运用的绘画技法:如水墨画,儿童画,吹塑版画……在绘画创作中,寻找最佳的构图及最合适的绘画形式。例如,在科幻画大赛上,我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形式,新颖独特的手法去创作,使他们把这 一 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有十几人在此次活动中获奖。如,陈炳喜同学的捻纸贴画获一等奖,刘瀚月同学的儿童画获优秀奖,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造能力,是创新精神的核心,开展创造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目的就是提高21世纪的人才的综合素质。五、联想能力的训练美术教学大纲指出:“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师必须重视联想能力的培养。联想属想象的范畴,但又不同于想象。联想就是在头脑中由一事物想起另一件事物的心理活动,其形式有类似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自由联想。要善于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考虑问题,拓宽解决问题的思路,这样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自由联想能力。?如第四册第7课《去太空旅行》,本课教学意图是使学生了解太空、幻想太空是什么样子,发挥其创造能力,大胆想象飞往太空的工具。由于太空的极限无人知晓,教师可让学生自由讨论:如何飞向太空?在太空中怎样遨游?人类开发太空,建造怎样的建筑物在卫星与星球间运转?……由于学生的经验不同,想象能力不同,他们所描述的太空世界各式各样、多姿多彩。教师应允许学生大胆想象,在此基础上或要求学生以观看星星、月亮为主创造画面,或要求学生以观看行星为主创造画面,或要求学生以造型各异的太空船为主创造画面。这样进行一题多画的训练,学生的发散型自由联想能力必然得到提高。美术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美术教学活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发展,他们的画面丰富、生动且具有个性。在学生的画面上闪耀着他们原创的灵性和美丽的梦想。教师要用科学合理的呵护,激活那些充满想象、充满创造性的心灵!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