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488今日阅读:172今日分享:19

网络小说写作技巧(之五)人物外貌描写

描写人物的外貌,通常的手法是静态描写,例如评书技法:观此人鼻直口方大耳垂轮、身高八尺膀阔腰圆等等。上学写作文时期也搜肠刮肚甚至照抄:什么红彤彤的脸颊、白皙的皮肤,长满老膙的双手、中等身材、乌黑的头发,再或一整句的经典外貌描写。那么到了小说创作阶段,还能用这些俗套吗?当然可以,但仅仅这些是不够的。
工具/原料

电脑 网络 写作软件

方法/步骤
1

人物外貌固然需要我们学过的常识写作手法交代人物的基本特征。固然可以静态的,像看照片一样交代一遍,但是描写人物外貌总不能只写了一次而不再次渲染,那样读者对人物是模糊的,目前的被发现的大多数描写词汇,只要被多人用过,就成了普通词汇,甚至是糟糕的词汇了,因为太雷同人物就不鲜明了。怎样描写眉毛、眼睛鼻子?怎样描写体貌?无数作家用了无数词汇!那么你能否创新?你可以创新几个人物的描写让人物与众不同?

2

其实,无论用怎样的词汇,读者都不可能还原作者的想象,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林妹妹。人物外貌描写,固然要精准,尽量按照原貌描写形容,但也可以另辟蹊径:那就是国画描写手法!例如描写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什么叫似蹙非蹙罥烟眉呢?那眉毛长成什么样子?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又是什么样?只有神知道。但是恰恰是这句包括后面几句描写出了林黛玉的美貌,为什么呢?想象!读者的想象。作者用国画勾勒技法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画,更多的空间是要靠读者想象。那么为什么会想象成美人呢?那样子不是丑态吗?写一个丑人不可以吗?当然可以,但读者先入为主,因为之前已经为林黛玉做了铺垫,在读者心中,她首先是个聪明伶俐、身世可怜等等形象,读者对于她同情喜爱,那么在读者心中他就是美女,爱屋及乌,怎么写就怎么美。

3

尽管刚一读,不知道眉毛眼睛什么样,但是经过细琢磨,越琢磨越美,有了一个形象,但那眉目到底什么样子的?只有读者心里知道,却也说不出来。只有一个结果:美!假如用什么柳叶眉,弯眉等等任何词汇描写,林黛玉还美吗?如果写柳叶眉、弯眉,读者一目了然,就不会细琢磨,无数读者有相同的答案,那么这个描写不能说是失败,但决不经典。而曹雪芹之描写林黛玉的结果是:林黛玉绝无仅有举世无双的。西方绘画就没有这个功效,假如用西方油画手法描写人物越描写的细致越俗套,常有人用西方大段描写外貌的例子教写作,不能说不好,但绝不是精品。

4

本段描写林黛玉,还有音乐手法,就是对仗句子。中国的对联诗词歌赋都具有强烈的音乐美。请去读原文,因为禁止复制。林黛玉这一段外貌描写信息量极大,长相、身材、体质、心智等等多方面都展现了出来,从而更让人觉得林黛玉美貌,虽然是描写其他方面但马上又烘托了林黛玉的美,强化人物在读者心中的印象,一箭多雕。在写作中,传统文化、文学技法用的得当会给作品有极大的帮助。

5

人物的外貌不仅仅是体貌,是可以延伸的,许多人物的物品也成了人物外貌特征之一。一说到九尺钉耙就想到猪八戒,一说到金箍棒孙悟空的形象就出来了。诸葛亮的羽毛扇、张飞的丈八蛇矛、李逵的板斧等等。这些“物件”的描写给人物形象极大的帮助,这些“物件”俨然成为了人身体的一部分。另外就是服饰特征,强烈的服饰特征会让人耳目一新。

6

描写人物外貌可以借他人。如果作者搜肠刮肚也弄不出好的词汇,不妨借助小说里的人物之口和行为。例如《陌上桑》一文,通篇都是借助他人来描写罗敷的美貌,还有倾城倾国,一笑倾人城,再笑倾人国。此类高超手法一时半会儿用不停当,大可以借助小人物之口夸赞或贬低人物,因为小人物也说不出什么高明的词汇来,通过他们之口来描述总比作者描述要好,例如一个小人物说:“张三长得咋这么丑,哎呀妈呀没法看啊......”这样的描述作者用就不合适了。关于人物描写手法还有很多,可以查到:对比、烘托、反衬等等,不一一介绍。简单几笔勾勒,其实是最省心的办法。

注意事项

纯属个人学习心得和拙见,专家绕道。点击我的经验 可以查看其他。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