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07今日阅读:99今日分享:20

县区如何开展移风易俗工作?

为进一步推动县区移风易俗工作向纵深发展,着力解决农村高价彩礼、婚丧嫁娶铺张浪费、适龄青年婚恋缺位等突出问题,提升城乡社会文明程度,助力县区脱贫攻坚。根据实际做出如下移风易俗工作要点:
工具/原料

教育引导 搭建平台 倡导新风

方法/步骤
1

主要任务:聚焦“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高价彩礼攀比成风、办事名目愈来愈多、铺张浪费现象有所抬头、炫富斗富不断升级、公共场所时常扰民”等不良风气,多措并举,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工作,树立新风新俗。

2

一是狠抓教育引导,抵制“天价彩礼”。(1)各镇街要加强宣传教育引导,从红白事抓起,广泛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强化宣传引导,转变群众观念,改变图阔气比排场、抬高彩礼的做法,引导群众自觉践行节俭办红白事的文明新风尚。县区文明办、区妇联广泛开展文明新风进万家、文明家庭、身边好人、道德模范、最美人物、好媳妇、好婆婆评选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2)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九进”(进机关、企业、社区、学校、农村、家庭、市场、门店、酒店)活动,以“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活动为载体,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广大群众在耳濡目染中加深理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引导群众摒除陈规陋习,践行文明行为。(3)充分发挥好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校园、文明家庭在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中的典型示范作用,建立一批移风易俗示范点,在先行试点,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开,不断扩大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3

二是积极搭建平台,为农村适龄男女青年婚恋牵线搭桥。县区区妇联、团(县)区委、县区民政局要针对“农村小伙子娶不到媳妇”的现状,紧扣劳动节、国庆节、春节等重大节庆日,组织开展各类形式的“联谊会”、“相亲会”、“见面会”,为农村进城务工和留守的青年创造机会,牵线搭桥。各镇街要积极倡导农村青年在各类婚恋网站进行登记注册,拓宽交友范围;关注农村适龄青年群体,积极引导“婚介所”等中介机构从业人员和农村职业“红娘”、“媒婆”为农村适龄男女青年做好牵线搭桥。

4

三是聚焦婚丧嫁娶,倡导婚事新办丧事俭办。(1)关于红事,区(县)妇联、团(县)区委每年组织参加市妇联、团市委组织的全市性的集体婚礼、旅游结婚、植树婚礼、“爱心”婚礼等新型婚礼,引导广大青年树立新型婚恋观,提倡量力而行,合理适度消费,不超出家庭承受能力盲目攀比;鼓励仪式从简,适当控制宴席规模和档次。(2)关于白事,县区民政局要大力推进殡仪服务场所建设,制定相关丧事简办程序,提供规范化治丧、吊唁、守灵等殡仪服务,把群众家中办丧逐步引导到殡仪服务场所集中办丧。

6

五是完善制度措施,建立常态化推进机制。(1)完善制度规范。县区纪委牵头,县区委组织部配合,严格按照规定,引导党员干部带头抵制大操大办婚丧和奢侈浪费歪风,以良好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各镇街牵头,进一步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将红白理事会制定的标准和要求纳入其中。(2)建立“红黑榜”发布制度。村庄要在公示栏,社区要在智慧社区平台,每季度发布一次移风易俗工作“红黑榜”。(3)搭建举报平台。区委宣传部要设置曝光台,对移风易俗工作“揭短亮丑”,对发现的问题“一跟到底,褒奖先进,鞭策落后”。(4)建立定期培训制度。各镇街每年或半年举办一次婚丧从业人员的培训,重点对“婚介所”、“”、“服务队”等中介机构从业人员和职业“红娘”、“媒婆”进行培训。(5)建立督查考核制度。将移风易俗工作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年度考核重要内容,作为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社区创建的重要条件,凡出现婚丧事大操大办不正之风的,给予黄牌警告,直至撤销荣誉称号。

注意事项

一定要积极做引导着。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