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624今日阅读:60今日分享:41

陶瓷鉴定辨别

古瓷器鉴定有什么主要内容呢?不就是断真伪吗?其实,这只是一方面,总共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断真伪(二)就断年代(三)断优劣(四)断窑口古瓷器的鉴定的方法包括了以下三个方面:1.分类法:即将个时代的同类器(包括相同器形、相同纹饰题材)理成发展序列,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再找出其不同点,来摸索它们的发展规律和各时期的特征。2.比较法主要是利用考古发掘出来的、有地层年代的器物作为标准器物,将所需鉴定、辨伪的器物与之比较,从而得出鉴别的结论。3.鉴别法即利用同时代的同类器或不同类器上的时代特征来对照、比较所需鉴别的器物,从而得出综合鉴别的比较合理的结论。但这些方法对于初学者来说过于抽象,其实对某一时代的产品尚未取得'标准器'的情况下,还可以采用'看两头、印证中间'的方法。如鉴定洪武青花时,先看元'至正型'青花,再看明永乐,宣德有官窑年款的青花,那些似又不似元青花,而又具有某些明永乐、宣德青花瓷特征的青花瓷。便是明洪武青花瓷。因为任何时期的产品必然会带有许多'承前启后'的因素。鉴定时前看后想,左右思量是会得出正确的结论来的。当一件需要鉴定的产品摆在我们的面前时,我们怎样来分析它的烧造年代和窑口呢?也就是说器物本身哪些方面能够反映出它真实的烧造年代和窑口?我们把能够反映器物烧造年代和窑口的因素,统称为断代因素。它主要有如下几方面:1.器形主要看器物口、颈、肩、腹、壁、底足、流、执、系等的形体特征和胎体的厚薄、轻重。另外,各时代的一些独特的而又称著的器形,应一一牢记其特征,因为它往往是后人仿制的对象。如明代永乐的压手杯,成化的鸡缸杯,清代康熙的凤尾尊、乾隆的百鹿尊、转心瓶等。只有熟记了真品的器形特征,赝品才可一眼识破。2.装饰包括装饰方法(彩绘、颜色釉、刻、划、雕、镂、队、捏、印、帖等),题材、构图、纹样形象、画等。由于装饰是随着造型、工艺、材料、人们的审美要求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装饰的更新换代和所产生的种种变化要比其他鉴定因素的变化显得频繁、活跃,鉴定时分析这一因素就更重要。以景德镇的釉上五彩瓷来说,它出现于元代中后期,当时仅有红、黄、绿三色,画法和元青花一样,以勾、拓、点画成,笔致粗犷豪放,生动自然。明初除继承元代画风外,洪武时出现了双面矾红彩。永乐、宣德时有青花斗矾红彩,纹样气魄雄伟,彩色凝重艳丽。成化斗彩的施彩方法也多样,有点彩,覆彩、染彩、加彩、填彩等,然而都是平涂,'花无阴面,叶无反侧',有轻盈优美之貌。嘉靖、万历的五彩主要是用釉上料绘纹样。用青花绘纹样局部,但所占比例很少。此时还新创翠色,用胶水条黑料勾线,但黑线中部微微带褐色。纹样布局比成化斗彩繁茂,用笔草率中见拙朴。清康熙的五彩,深受明代与清初的版面插图的影响,构图均衡丰满,形象概括、夸张、线条柔中藏刚,色彩明净莹澈,大红大绿、古色古香。康熙五彩中的黑色,漆黑光亮,不再微带褐色了,并开始用油来调黑料和矾红,本金也多在五彩中使用。康熙的五彩深深地影响后世,清嘉、道后仿制很多,但都不及康熙五彩生动自然,古拙优美。3.胎釉鉴别胎质时,可从器足的无釉处入手,注意胎土陶炼的纯净与烧结的缜密程度。因时代陶炼方法有别,明代以前较之清代、民国,胎土中含金属杂质相对较多。如著名的永宣细砂底器,露胎处可见金属自然氧化形成的黑褐色星点或火石红的;而后仿清代、民国胎体,却均因陶炼过细,没有这种氧化斑,成为赝品致命的破绽。另外明代胎体迎光透视,多显肉红色;明成化胎体透光显牙白和粉白色。而清代及民国仿品则显青白色。清康熙瓷胎质纯净、细腻、坚硬,是清末仿品赶不上的;至于鉴别釉面,主要应注意观察釉质的粗细,光泽的新旧,釉层的厚薄,以及气泡的大小和疏密程度。例如明代瓷器釉面都闪现不同程度的青花白,器足釉面与器身釉面大多不一致;明早期釉面常有无色的自然开片及缩釉现象;明代宣德的桔皮釉,与清雍正和晚清、民国时期后仿器的小波纹之间,有着细微的差别;清康熙瓷器釉面具有紧密感,出现硬亮青釉,浆白釉,并有破泡现象。。。。凡此种种,各自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对于识破伪品最具说服力。另外从釉面的新旧光泽来看,很多仿做者故弄玄虚,将仿品的釉面作旧:土埋,打磨,药滑,茶煮,浆沱,甚至稍加损破,以示出土状。当然这些不自然的作旧光泽,绝对没有古瓷器那种年深日久、自然形成的'酥光'现象。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