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205今日阅读:91今日分享:37

中传保研经验

一、关于选择 相信每一个初入象牙塔的大学新生都能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对于毕业之后的出路,我们可以有四种选择——考研、保研、出国、工作。然而,不会有任何老师或者师兄师姐会告诉我们,应该选择哪一条路,这是属于我们自己的选择。而在我看来,只要适合自己,每一种选择都可以是迈出成功的第一步。以年级第一的成绩保研并不能说明我就是最优秀的。身边的同学,有正在创业并小有成就的,有已经拿到500强企业offer的,有正在申请剑桥、康奈尔大学研究生的,他们都有着自己关于理想、关于未来的想法,并且也在证明着他们可以做到自己想要的,都很优秀。所以,最关键的,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如果想让自己的理论功底更加扎实、为自己的职业发展更充分地准备,或是想接受比本科学校更高水平的教育、更好地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亦或是就是想拿到更高的文凭找到更好的工作,那么也许在国内读研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一旦做出了这样的选择,在考研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我想,从进大学第一天起,就努力争取保研的机会,会是一条最轻松、同时让自己收获最大的一条路。选择了保研,就选择了持续的学习与提高,只要坚持下来,到最后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二、关于坚持 “自己选择的路,爬也要爬过去”。这是最近从我们班的同学那里听来的一句话,她正在申请出国,压力很大,但因为有梦想,所以她一直坚持着努力着。其实保研也是一样,一旦目标确定了,就要好好坚持下去。而以我自己的经历来看,保研的这种坚持,真的不难。因为像上课认真听讲、积极与老师交流这样的事情,本身就可以成为你的一种习惯,一旦养成,就是一种顺其自然地事情。(一)内保内保就是指保送到我们本科所在学校及学院,我走的就是这样一条路。因为是自己所在的学院,相关的流程又都有较为固定的模式,所以可以先从老师、师兄师姐那里获取各种信息,例如保研的考核指标类型、评价标准等等,然后给自己制定一个达到标准的目标,在努力奋斗的同时充实自己的大学生活。中国人民大学的保研工作一直都是从三方面进行考核:学习成绩、学术科研和社会实践。其中学习成绩占80%,科研与社会实践分别占10%。其他学校的情况我不太了解,但应该也基本会从这几方面出发,所以我就从这三个方面入手谈一谈自己的感受。1. 学习成绩这是保研最看重的部分,如果在这一方面表现很优秀,即通常所说的,学分绩很高的话,保研基本就不会有问题。对于学习,我们需要踏实、用心、积极。其一,踏实地学。我们在大学经常听到这样的言论——“某某同学平时都从来不去上课,结果考试居然拿了90多分”;“我考前背得那么辛苦,最后老师才给我这么点分”;“大学的考试就是拼人品,看你与老师的关系好不好,一点都不公平”……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持这样一些想法,可是自己的经验告诉我,成绩好是因为我自己努力了,学进去了,因为我喜欢我所学的东西,因为我懂得思考。与其把自身的失败归结于他人或者各种客观原因,不如想想自己该如何做到更好。毕竟,我所有认识的已经保研的同学,都是平常踏踏实实刻苦学习的人。踏实地学习并没有什么复杂的技巧,最关键的就是坚持。不要给自己翘课找各种理由,那只是你有放弃了一个学习机会;不要总觉得哪个老师讲得特别差劲,那只是因为你不懂得领悟,不知道其实每一位老师的思想都有闪光的地方;不要以为自己看看书照样能通过考试,我们有这么好的平台,就应该如饥似渴地去汲取老师们经验的总结,那是任何书上都学不到的。其二,用心地学。我想,学习是需要动力的,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东西,谁也用心不起来,坚持不下去。我很喜欢人力资源管理这个专业,所以很愿意用所学的东西去思考问题,这也许也是我大学生活一直过得很充实、很满足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而这种兴趣,就是再平时的用心学习中形成的。印象很深的,是在薪酬管理课上,老师要求我们做一个关于林肯电气收益分享制度的案例分析,我们用了一个月的课堂时间来研究这个案例,不断挖掘不断深入。我很努力地跟着课堂进度查阅资料、做出自己的思考。一个月下来,我发现自己真的学到了很多,就算到现在,我仍旧非常熟悉这个案例,并且总能用它来联系很多理论或者现象,乐在其中。其三,积极地学。大学的学习和高中有很大不同,特别是像人力资源管理这样的社会科学类学科,知识体系庞大、发散,仅靠死机课本的一点知识肯定是行不通的。我找的一个办法,便是积极主动地与老师交流。不管是课上还是课下,我们都可以很开放地与老师交流自己的想法,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可以使我们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我们的思考。当踏实、用心学习过程中遇到困惑时,老师的一点点拨或许就能让我们豁然开朗,长期下来,便能够形成一个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我在三年多的专业学习中,有几位特别敬佩的老师,我喜欢与他们交流,因为觉得这是比看很多书都来得实在的学习方式。也许,“与老师关系好课程得分就高”确实是个事实,但那是因为这是在积极交流请教,而不是投机取巧。2. 学术科研说到学术科研,很多人都会忘而却步,觉得这是一个很神圣离自己很遥远的东西。这一部分也是很多师弟师妹向我咨询说自己很担心的部分。其实,科研就是一种观察这个社会的方式,是用所学的理论、方法去更好地了解这个社会,同时巩固自己的所学。只要肯行动,没有那么难。我们学校对于科研部分的考核有一个评分表,我放在附录里仅供参考。从这个表上就可以看出,要在这一方面表现优秀,或者只是达到保研的标准(一般如果想保研,科研的4分必须都拿到),有很多的机会。最重要的,是要有这种意识,主动去争取。拿我自己来说,我在大一下学期大家都还没有要做研究项目的概念的时候,就和两个同学一道申请了学校的创新性实验计划,并且通过了审批,获得了学校的资金的支持。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尝试性地做了各种相关的调查,虽然理论和实践经验都很不充分,但却是个很好的开端。因为从这个项目开始,我就比很多同学领先了一步,学到了很多,也与老师建立了更多的联系,之后跟着老师做的很多项目也都是建立在这个项目的经验之上的。想要在学术这方面有所突破,我认为有一个愿意知道自己的老师非常重要。他不一定要一直给你上课,但你能够跟他始终保持联系,你有想法了可以向他咨询并在他的指导下付诸行动,他有项目了也会让你跟着一起做。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我们没有经验,也缺少很多资源。这也再次说明了在大学和老师积极交流请教的重要性。3. 社会实践社会实践这一部分,我们院的习惯是按照在院学生会的职位给出相应的分数。至于如何在学生会中做到更高的职位,我想我自己没有太多的发言权,也不认为一味去争取一个“官衔”有多大意义,因为我们需要从社会实践活动中学到的,是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为人处事的方式。也许短时间内我们看不到显著地成效,但这种学习确实是存在的,个人的综合素质也就是在这样的潜移默化之中得到了提高。我特别佩服这样一种同学,他们从大一刚进来起,就在一个社团中工作,从最简单的发传单、贴海报做起,到协助主办活动,再到负责策划、组织活动,成为该社团的核心力量。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他们能够学到很多课本上没有的东西,而这些东西是我们将来走向社会不可或缺的——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处理事情的能力、领导力……我在大学期间参加的每一次社会实践活动,不管是青协支教、外联拉赞助,还是模拟联合国大会、实习,对我自己来说都是很大的提升。想要保研的同学不要觉得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会耽误你的学习。在时间管理得当的条件下,这种锻炼将会是大有益处的。举个简单的例子,在保研复试中,参加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同学一定会比不经常参加的同学更加从容、大气,更容易获得面试官的肯定。(二)外保从大三下学期开始,一直到大四上学期的前半段时间,都会有学校陆续开通接受外校保送的通道,希望全国各地的优秀大学生申请。接受外保的名额不同学校有不同规定,我们院还是比较多的,大概是内保名额的两到三倍。因此,想要通过外保的方式进入理想大学读研的同学,可以从大三下学期起就关注相关学校网站上的信息,提早准备。我不是外保,对于一些具体的细节不太清楚。但因为申请参加过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夏令营活动,这是他们录取免试攻读研究生的一步,所以也略有了解。首先,外保的考察指标一般与内保相似,只是在初步筛选的时候会更看重学校、学习成绩、论文发表等硬件指标。因此,在大一到大三期间,我们只要按照自己学校的标准,各方面取得优秀的成绩,然后按照相关学校的要求准备推荐信、个人陈述等材料,就基本能够通过初步的筛选。其次,如果想要提高外保成功地概率,最好能够对想要报送的学院有所了解,提前看一看老师们的课件,有条件的话听一听老师们的课,最理想的是提前和老师进行交流,以了解这个学院的风格,提高匹配程度,保证自己在笔试和面试中更好地得到老师的认可。总的说来,外保和内保都属于同一类选择,所以要做的,还是在学习、学术和社会实践等各方面都努力做好。  三、假如大学可以重来 假如大学可以重来。讲了这么多技术性的东西,姑且再用这句话为标题说一说我对大学生活的想法吧。假如大学可以重来,我会一直告诫自己,静下心来比什么都重要,不管周围的风气多么浮躁,能够静下心来,真正学一些东西,才算真正利用好了大学的四年生活;假如大学可以重来,我会更加主动,更加积极,因为在大学,没有人会告诉你应该做什么,信息要靠自己去获取,机会要靠自己去争取;假如大学可以重来,我会继续踏实地学习,学习重要,并不是说要拿多高的学分绩,而是它确实可以体现出你与他人的差距;假如大学可以重来,我会努力在一到两个社团中坚持工作,展现自我,实现提升,这是大学提供给我们的难得的锻炼;假如大学可以重来,我会再多读一些书,专业的、历史的、文学的,只要自己感兴趣的。因为一个人的修养会体现在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假如大学可以重来,我还是会像现在这样用心享受生活的美好,这种纯粹的没有负担的美好,也许未来会变得弥足珍贵。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