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616今日阅读:19今日分享:20

癸卯学制的建立

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次年“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从此完全屈服于帝国主义的淫威之下。在这种形势下,清统治当局对外为了“结与国之欢心”,对内为了缓解国人空前强烈的不满和愤怒,不得不赶忙于1901年宣布恢复“新政”,教育领域实际上完全恢复了三年前被扼杀的“百日维新”的各项措施,如科举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将各地书院改为大、中、小学堂,兴办农、工、商实业学堂等。同时任命张百熙为管学大臣,负责设计新教育体制构建方案。
方法/步骤
1

癸卯学制包括各级各类学堂章程,还附有学校管理法、教授法等。见癸卯学制系统图所示。整个学制分为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三段,三段又共分为七级:初等教育有蒙养院( 4年)、初等小学堂( 5年)、高等小学堂( 4年),中等教育有中学堂( 5年),高等教育有高等学堂( 3年)、分科大学堂(3-4年)、通儒院( 5年)。与中间三级并列的还有同级实业学堂和师范学堂。

2

从学制看,延续时间过长,总计30年之久,即使不算两端的蒙养院和通儒院,也有20年以上,这样长的学制一般人很难修完,体现的是逐级淘汰的封建选拔制。学制中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份量重,各有三级;而中等教育份量轻,只有一级,属于过渡性质而已,可见尚未摆脱封建传统的小学-大学的框架构建。

3

从课程设置看,传统的中国经学教育内容仍占很大比重。读经讲经课,初等小学堂占总课时的40%(还不算每天半小时的温经),高等小学堂占总课时的三分之一,加上与之密切相关的修身课,仍占40%。小学不设外语,也是要保证学生打下坚实的传统中学根基。中学堂的读经讲经和修身课也占总课时的三分之一。高等学堂政科(即文科),经学、伦理仍为必修课,艺科(即理科)也设有伦理课。

4

从学校设置看,按地方行政级别规定办学级别,如初小由乡镇设立,高小由州县(及大镇)设立,中学由府(大州)设立,高等学校在省城设立,最高学府设在京城,同时鼓励私人办学(限于小学),也是套用了传统的办学体制。

5

从学校管理看,保留旧学校每月朔日(初一)的祭孔、宣读《圣谕广训》的典礼,及月课、岁考、以学业成绩奖惩学生的各项制度。毕业考试由地方官会同学堂监督(校长)和教员主持,各类毕业生分别赋予相应的科举出身,如通儒院毕业生按翰林升阶,大学本科毕业生作为进士出身,高等学堂毕业生作为举人出身,中学毕业生奖以(国子监)拔贡、优贡、岁贡,高小毕业生作为(府、州、县学)生员,即秀才出身。师范学堂和实业学堂比照同级普通学堂给予毕业生科举出身。

6

仍没有女子教育的位置。章程以中国男女之辨甚谨为理由,规定“女子只可于家庭教之”。不过在西方男女平权主张的影响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加上蒙养院的设立要求有受过教育的女性师资,所以女子入学受教育已是不可遏制。1907年,清政府正式批准设立女子小学堂和女子师范学堂。女子初小和高小的学制均比男子初小和高小少一年,课程也少一些,可见其地位仍低于男校,而且女校的防范制度措施极其严格,以保持“男女大防”的封建礼教。尽管如此,女校的设立,毕竟开创了中国女子教育发展的历程。

注意事项
1

尽管癸卯学制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但从性质上说,它毕竟属于近代新学制的范畴:它具有完整的、上下衔接的学校体系,学习近代自然、社会和人文学科,规定统一的学习年限,实施班级授课制,编制了专门的教科书这些都与封建传统教育有本质区别

2

癸卯学制的颁布结束了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传统教育体制,在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