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262今日阅读:179今日分享:36

教学创新——我的双语教学尝试

2003年,我们学院组织了第四届教学大赛暨第一届双语教学大赛,教育系(教育学院的前身)推荐我去参赛,这对刚刚走上工作岗位上的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是同时也是一个锻炼提升自己外语能力和专业知识结合的机会,我开始了认真的准备。没有现成的原版教材,我决定选取一些内容自己着手翻译,我选择了一个和学生的实践和我自己的教学实践都比较切合的一个话题——教师,主要是探讨教师的素质,以及一个人如何才能成就为一个优秀的教师。确定了课题以后,就进入了一个艰难的翻译、查找资料、充实资料、理论构架的阶段,任何一个阶段都容不得丝毫的马虎,我觉得自己比较幸运的是我在一个比较团结的学术团队里,在我备课的时候,我的导师许世平老师给了我很多的指导,备课初步完成以后,曹长德副教授让我修正内容框架,将内容进行了合理的布置,我在进行试讲的时候,教研室主任张启树老师、张静老师、王爱菊等亲自到场给我指导,提意见,任其平老师也叮嘱我注意现场的发挥,甚至在我参赛之前,张静老师、申传胜老师还特地叮嘱我要注意着装,还有和我一同参赛的谢莹一直和我互相鼓励,值得一提的是我的学生——2003级本科二班的学生,一直和我不断的操练,熟悉我的授课内容,牺牲了很多的休息时间,最后我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我深深地知道,我的成绩是集体劳动的结晶。没有教育系老师的关照,没有集体的智慧,我是不可能成功的。由此我想到一个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一个和谐的环境和他所在的学术团队,我本人作为一个受益者,深深地知道这个团队的育人价值。作为学校,提升教师的能力是学校的关键工作,如何培养年轻教师,这是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教师,或许我的成长能够给所有的年轻教师的成长提供一个范例,教育学院也是安庆师范学院的一个点,如果师范学院整个成为了一个良好的团队,那么很多的年轻教师势必能成长起来。教育学院的培养机制可以借鉴。我在进行双语教学尝试的时候,明白了很多的道理,高校老师可以建立自己的学术共同体,将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多多开展交流,这有利于这个群体的共同素质的提高。我还意识到了任何一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专长和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一个教师要善于挖掘自己的教学潜能,在教育教学中,我们比较注重的是学生的潜能,但是教师的潜能的挖掘有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教师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的充分发挥,就给教学带来了方向,带来了效率,而教师要从“教学论”的角度出发,不断的反思,不断地总结,有人说优秀教师的成长就是经验+反思,这是很有道理的一个公式,教师们都可以细细去体会。2006年6月份,全国第二届双语教学大会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其间全国各地的双语教学的专家们齐集一堂,我也有幸旁听了这次会议,会议由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系王斌华教授主持,让我大体窥见了我国双语教学的全貌,实际上双语教学比较多的是在中小学,高校相对较少,而且我们推行的双语教学实际上是比较机械的,没有形成一种真正的外语思维,而学会用两种语言进行思维实际上是双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所以我的双语教学的尝试实际上仅仅是一次尝试,很难再推而广之,但是它对提升我的外语水平,将外语作为自己专业学习的工具的意识上面是一个很大的促动,而这种创新式的多元化的尝试不仅让我重新领略了教育的乐趣,也让我的教学风格得到了一个新的展示,一个教师能随时转换自己的角色,不断尝试新的事物,这不也是一种创新吗?而一个创新的教师不是更能包容学生的创造,并且引领学生的创造吗?所以我感谢大赛的组委会,也感谢伴随我成长道路上给过我点滴关注的师长们。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