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296今日阅读:19今日分享:20

建盏鉴定与辩伪

一、建窑系黑釉瓷器的基本特征第一、由于宋代“斗茶”之风的盛行,建盏类茶具深受社会各界喜爱,因此,从宋至元代,各地竞相仿制,并形成许多黑瓷窑场,其中闽北地区的建阳中布窑、白马前窑,浦城半路窑,武夷山遇林亭窑,建瓯小松窑,延平茶洋窑,顺昌冯坑窑、官山窑、河墩窑,光泽茅店窑,松溪九龙窑及闽西北的泰宁上青窑,将乐上瑶窑,三明中村窑;闽东地区的宁德飞鸾窑;福州地区的福清东张窑,闽侯南屿窑,闽清义由窑;闽中地区的德化盖德窑及闽南地区的晋江磁灶窑;闽西地区的长汀南山窑,宁化济村窑等都有一定的代表性。省外的江西、安徽、重庆、河北等省(市)也发现黑瓷窑址。第二、建窑系仿建产品大多器形较小,以中、小型碗为主,16厘米以上的大型器较少发现。其次,釉层普遍较薄,缺乏建盏的肥厚之感,因此,少见挂釉现象。第三、釉色大多呈酱黑色或酱红色,除少数窑址(如福清东张窑等)外,鲜见兔毫纹,且纹理大多粗而短,少见长而细者;油滴等更是罕见。第四、胎骨较薄,色以灰白居多;有的胎质细密,与青瓷、青白瓷胎相近,缺乏建盏的凝重厚实之感。第五、器底足较平,足根少见倒角(修刀)现象。古玩市场上已发现将建窑系其他窑场生产的仿建产品冒充建盏以抬高价格的现象,但有的藏家误将此类器当作高仿品中的赝品。二、现代仿建产品的鉴定与辨伪建窑自宋末元初,改烧青白瓷器,此后,建窑停止了黑瓷的生产,这一古老的工艺随建窑的衰落而逐渐被历史的尘土掩埋了近六百年之久。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人阿弗雷德(AIFRED)烧制出外观有斑点的黑釉碗。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日本的安藤坚先生经过反复试验,终于烧成与宋建窑曜变天目碗十分相似的产品。日本濑户市的长江秀利先生也在进行仿建产品的试验并获得成功。随着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增多,建盏的仿制工作也被提到了有关单位和科研机构的议事日程。于是,自1979年9月始,由中央工艺美院、福建省科委、省轻工所和建阳瓷厂等部门和单位组成攻关小组,进行仿古建盏实验,经过近二年的反复实验,终于在1981年3月第一次向社会公布了仿宋兔毫盏的样品,并获得了有关人士的好评。1981年5月7日—10日,福建省科委邀请了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历史博物馆、轻工部陶瓷所、外交部总务司、上海博物馆、上海硅酸所等三十多个单位的五十多位专家、学者对仿建产品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仿宋兔毫盏不仅形似,而且神似。无论是釉色、纹理,还是胎骨、造型等都达到了以假乱真的水平。此后,仿宋兔毫盏逐步走入市场。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仿宋油滴盏、鹧鸪斑盏等也获得成功,并批量流入市场。上世纪末,带曜斑的仿曜变天目盏也获得成功,并少量进入市场,但此类产品与日本收藏的曜变天目碗相比相去较远,容易辨认。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