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795今日阅读:22今日分享:22

美式整脊胸椎手法

整脊医学是从脊椎的结构角度上来研究健康和疾病的问题,对脊椎之机械力学和神经学)之相互联系,尤为注重:a.因肌肉骨骼结构(musculoskeletal structure)的错位,使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b.因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而导致疾病的发生。2)整脊医学是一门科学,是研究人体在动态的与静态的在机械结构上的缺失。3)整脊医学是一种可以不吃药、不打针,和不开刀而有优良疗效的医疗艺术
一、胸椎神经的分布及其病症:
1

胸椎神经病变  T1气喘、咳嗽、气短、呼吸困难、肩膀手臂痛、手软无力、膀胱、胃痛、鼻塞、心肌梗塞、心肌梗塞、肺功能不良、血管壁神经、冠动脉、头 骨调整、胆管异常、肾藏障碍(眼、耳、支气管、肺、心肝、胸膜血管、运动神经)  T2心脏功能、胸腔、咳嗽气滞、肩膀硬化、手麻痹、喘、心筋、鼻塞、糖尿病、心肌梗塞、胆、甲状腺、食道机能、松果腺、下垂体、腺之机能、大动脉、脾脏(支气管、心脏、肋间神经、胸膜、血管运动神经)  T3支气管炎、肺炎、胸膜炎、血管或器官堵塞、感冒、不安感、手软无法支力、肩膀下痛、心脏、心脏衰竭、大肠、膀胱(支气管、肺、心、肝、胸膜、肋间神经)  T4黄疸痛、疱疹、癣、背部硬化、心绞痛、鼻塞、咳嗽、胆管狭窄、小肠、右肺、心脏呼吸、胃痛、脑下垂体(肺、民脏、胸膜、肋间神经)、神经过敏、脑之保全中枢  T5肝炎、易倦、胸部疼痛、低血压、血液循环不良、背部硬化、关节炎、大肠、食道、重大病症必开之椎、胃大弯、空肠、左胰藏(肝、脾、胃、乳腺、胸膜、横膈膜、肋间神经)、食道炎、大肠经、左右卵巢、前列腺  T6胃病、胃痛、胃灼热感、呕吐、消化不良、口内火气大、背痛、胸部疼痛、左高血糖、痔疮、 肠、胆、左精神分裂、右低血糖(肝、脾、胃、胸膜、横膈膜、肋间神经)内耳疾、胆经、视觉异常、幻沉、痴呆  胃炎、胃痛、胃溃疡、胃下垂、消化不良、口臭、痔疮、左上脾、肝、心、体温平衡、代谢异常、味觉变化、肾藏机能退化、十二指肠、心包状狭窄(肝、胆、脾、胃、胰藏、肋间神经、腹膜) 内障、咽头炎、耳鸣症候群  T8肝病、呕逆、胸闷、糖尿病、频尿、抵抗力弱、毛发成长、小肠经、小肠、中毒反射点、门脉、肝藏、桡骨筋反射、低血糖症、甲状腺、不孕症、冷感症、尿失禁、乏力、下痢、子宫倾斜、骨多孔症、水头症(脾、胃、胆、副肾、胆管)  T9过敏症疹、麻疹、水痘、喉干、身体手脚冰冷、左副肾、胆、小肠、扁桃腺、喉痛、嘶哑、迷走神经、强烈头痛(胰藏、副肾、小肠、血管运动神经)恶寒感、肺部异常、硬膜门闭塞、甲状腺低下、肝藏逆压、结肠异常  T10肾炎、肾亏、易倦、血管硬化、风湿症、干癣、流鼻血、小肠、糖尿病、血友症、胃、前列腺、子宫、大肠、生殖、三焦、生理痛、阳萎症、坐骨神经痛、肺(肋间神经、腹膜、横膈膜、胰藏、脾肾、胆、输尿管)神经质、鼓肠  T11皮肤病、湿疹、痔疮、尿血、脸、手、脚肿大、肠加大、血友病、小肠、泌尿、前列腺、子宫、大肠、生殖、三焦、经前痛、阳萎症、流鼻血、心(腹膜、横膈膜、肾、胰藏膀胱、尿管、大小肠)胃酸分泌过多,骨多孔症(L2)大便失禁  T12风湿痛、假性甲状腺症、颈部肿胀、食欲不振、小便不出、血友症、痔疮、前列腺、子宫、大肠、内外痔疮、呕气、下痢、流鼻血、肺、狭心症、肾藏下垂、持发性侧弯、唾液缺乏、味觉异常(腹膜、横膈膜、肾藏、尿道、大小肠下垂)神经衰弱

2

二、胸椎的特性和病源:  (一)胸椎的X先底片测绘诊判法  1、 沿着椎体T3的后面向下画一延长线。  2、 沿着椎体T10的后面向上画上延长线。  3、 这两条延长线必交于一点构成两个对顶角,正常的胸椎曲线其对顶角的角度为43度。  如果大于43度表示胸椎曲线太弯(Flexsion)了。  如果小于43度表示胸椎曲腺太直(Straight)了。  (二)特性和病源:  1、颈椎的运动神经支配上肢,腰椎的运动神经支配下肢,但是胸椎(T1-T4)的运动神经却支配上肢和下肢。  2、胸椎的12块椎体,也有12条肋骨附在椎体的旁边,使脸椎只能做少许的旋转。所以在矫正时,不必锁定(Lock),只作‘完全伸展’(fullstretch)即可。  3、移位的情形以T6-T12最为常见。

3

三、诱发胸椎病变及疼痛的主要因素:  (一)‘胸肋关节’(Costo-Vertebral Joint)和‘小面关节’(Apophyseal Joint)的功能障碍(disfunction)是反射疼痛的主要源地。  (二)脊椎两侧的肌肉和韧带的伤害(sprain)引起局部疼痛。  (三)椎间板突出压迫神经根套,引起内藏病变。  (四)头晕、头痛和颈部的后侧痛,是由T2到T7引起的。  (五)触痛点(tenderness)和硬块(stiffness)大多会在T3-T4和T4-T5之间发现。  (六)T4是上胸反射痛的主要痛源,要特别注意。  (七)T9-T12为下胸的痛源。  (八)T12-L1为腰臀的痛源。  (九)椎体破裂引起的病症,可以拖三个月之久。而肋骨破裂引起的病症,只有三个星期之久。在此期间无进一步的伤害时可自行痊愈。  (十)上胸疼痛常与颈部的病源(Cervical Lesions)的关系。

4

四、胸椎的检查  (一)检查各胸椎的横突情况:  1、病人伏卧,不可歪头,使整体脊椎保持在一条直线上。  2、医师立于床边,用双拇指在脊椎的两侧逐一按压横突,并注意这两个同时下按的拇指那一个较高(应该两个指一样平,才是正常)。  (二)检查各胸椎的关节是否受限:  1、病人坐姿,将靠近医生之手臂弯曲,并将手放在头后。  2、医师的一手经病人的腋窝之下方,放在病人的颈后;另一手的拇指放在棘突间。  3、在医师向外旋转病人上身的同时,医师的拇指可触知关节的活动是否受限。  注:此法可用在低胸或高腰的检查。  (三)检查各胸椎间的肌肉情形:  1、病人坐于床后,双足踏在地上,双手相交叉置于颈后,双肘相并于胸前。  2、医师一手抓紧病人的双肘,使病人前弯或后仰;另一手的食指与中指触诊棘突间的肌肉活动,即可触知各椎体是否受限。  (四)检查各胸椎棘突的反应:  病人伏卧,横推棘突。此法最为有效,可谓上列三项触诊法的结合。

6

六、胸椎矫正手法:  (一)重点提示:  1、做背部胸椎的矫正手法时,要配合病人的呼吸,在病人吐气完毕时实施。  2、切记用力适量、不可过猛,尽量避免伤及肋骨。  3、要在关节‘完全伸展’开(Full Stretch)的情况下,才能用矫正的手法。  4、随时准备一个结实的垫子,当实施仰卧或伏卧矫正时使用。  5、当实施‘前后直压’式(俗称‘铁板烧’)矫正的手法时,对瘦弱的病人,其胸前应抱一个枕头,以免压痛。  6、使用矫正的手法的目的是在消除关节的僵硬(ftiffness)和肌肉的紧张(tension)。  7、医师紧紧将病人抱住,视为一体,减少彼此碰撞。  (二)胸椎T1、T2、T3的立式矫正手法:  1、患者立在床边,医师立于其背后。  2、用毛巾卷一圆筒,置于痛椎(T2)的下一椎体(T3)上。  3、患者双手手指交叉,置于头后,医师双手自患者腋下,穿过抓紧患者的手腕。  4、在患者吐气完毕时:(1)医师用胸部向前顶毛巾筒,同时(2)双手向上向后推患者双腕,(3)双脚脚跟离开地面,用脚掌踏在地上。  上述(1)、(2)、(3)的三个动作是同时发力的,即可听到“卡”的一声完成矫正。  (三)胸椎T2-T3伏卧式矫正手法:  以T2和T3的关节僵硬,而且左侧有紧张的肌肉为例。  1、病人伏卧。  2、医师立于病人头顶外。  3、使病人头后仰(即上抬),并使病人的头以下巴立于床上为支点。  4、医师右手的豆状骨紧紧的压在病人T3的右侧横突上。  5、医师左手将病人的头向人的左侧推,推到极限时试试看有无硬端?  6、叫病人缓慢深呼吸,当吐完气时,再接下去做。  7、在极限上右手豆状骨固定在病人右侧横突上;左手向病人的左侧突然轻快发力,即可听到“卡”的一声,完成矫正。  注意:a.C1和C2的矫正,不必采用“锁住”(Locking)的矫正法,所以病人的颈椎要保持中直(Neutral)的姿势,不可前弯(Flexion),不可后仰(Extension)也不可侧弯(Side bending),是一个纯粹的旋转(Pure rotation)矫正手法。  b.倘若病人向右旋转疼痛,即可向左矫正。  c.双手可以稍微用一些牵引(向医师方向拉)。  (二)C1,C2,C3的矫正手法:  1、拇指矫正法:假设右侧颈椎不适,向右旋转有疼痛感,则应向左侧非痛侧)旋转矫正。  1)病人仰卧,将头转向左侧(非痛侧)。  2)医师站在病人头的后方。左手托着病人的脸腮;右手(矫正手)的拇指顶住被矫正椎体的横突上,食指在颧骨下缘,小指在下巴之下缘。左右两手肘尽量弯曲,使两臂几乎在一直线上。  3)将病人的头向外旋转到极限,试试看有没有硬端(是否卡住之意)?  4)若没有硬端,即用轻快之力突破极限,即可听到“卡”的一声,完成矫正。  注意:a.拇指在极限上向病人眼睛的方向发力。力要轻(约5磅之力)、要快。不到极限决不发力,切记!  b.突破极限2~5°即可,超过5°即造成伤害。  c.右手拇指在发力时,左手微微将病人的头抬起少许,有些侧弯(side bending)的意味。  (三)C3-C6的矫正手法:  1、中低颈矫正注意事项:  1)C3以下到C7的颈椎矫正,需要锁住(Locking)。  2)锁住的技巧与原理:  a.利用侧弯(Side bending)和反方向的旋转(Rotation)即可将要矫正的颈椎锁住。  b.用颈椎的小面关节(Articular facet)的平面作为施力的方向。换言之,矫正手的前臂与病人的小面关节在同一个平行线上。  c.锁定之处是在受限的神经根的下(前)一个椎体的棘突上。  2、仰卧矫正手法:以右侧颈椎异常为例:  1)病人仰卧,医师站在病人头的侧方(患侧)。  2)医师左手抓住病人的下颚,用手臂托住病人的头。  3)医师右手食指B处部位抵住殿堂的颈椎棘突,并轻轻的左推,于是形成向右侧弯。  4)双手将患者的头向左转到极限,试试看有没有硬端,若没有卡住,在左手牵引情况下,右手则顺着右手臂的方向(小面关节的平面)瞬间轻快的用力,闻声即完成矫正。旋转度以不超过2~5°为限,以免造成伤害。  3、坐姿矫正手法:,以释放C4神经,右侧为不痛侧(为例)。  1)病人坐姿,医师立于不痛的一侧。  2)医师下手拇指和食指紧紧地抓稳病人的第四颈椎。  3)上手小拇指紧紧地爪稳病人的第三椎棘突,并向右旋转到极限。  4)在极限上试试看有没有硬端‘卡住’?若没有卡住,即向右上发力,闻声音即完成矫正。不可超过2~5°,以免造成伤害。  (四)C3-C8的矫正手法:  1、仰卧食指矫正手法:此手法可用于C3-C8的神经根异常的矫正。  1)病人仰卧,医师站在病人头顶的上方,并将左手的食指B的部位抵住要释放的神经根的上一个颈椎的棘突旁(例如要释放C4,就把食指B处抵住C3的棘突旁),左手放在病人的耳后和枕骨后。  2)将病人的头慢慢地抬起,颈后的肌肉也就慢慢的拉紧。当拉紧的感觉到达食指时,就停止向上抬头。  3)此时左手食指轻轻用力向右推,形成向左的侧弯。  4)在食指紧紧顶住棘突时,双手抱住病人的头向右旋转到极限,锁住。  5)向着小面关节的平面方面(朝大拇指的方向)瞬时轻快施力,闻声即完成矫正。  2、仰卧小指矫正法(手刀式):假设要释放C5的神经根,痛侧在右侧。  1)病人仰卧,医师蹲于痛侧。  2)医师的左手托住病人的左腮,并使患者的头向左旋转。  3)医师的右手(矫正手)的小指及其掌根部,顶在C4的椎体的棘突上,和左手同时轻轻的用力把病人的头向左侧(不痛侧)转到极限。  4)试试看是否有卡住的感觉?如果没有,就可以准备发力了。  5)医师左手微微地向手方向弯曲病人的头,在牵引的情形下,医者之右手瞬时轻快发力(旋转度在2~5°内),即可听到“卡“的一声,这时候就完成矫正。

7

七、颈椎C2-胸椎T2的‘均抗’(isometric )手法:均抗法(isometric method)是专家们消除肌肉病痛的好方法。  1)病人坐姿,医师站在病人侧旁。  2)医师左手拇指和食指跨在要被矫正颈椎的下一个颈椎的横突上,(例如要释放C4,就把拇指和食指跨在C4的横突上),为固定手。  3)医师的右手抱住病人的头部在胸前,又将右手的小指抓紧在要被矫正的C3颈椎横突上,并将病人的头向医师转到极限,此为矫正手。  4)在此极限上,病人向外施力旋转,同时医师施以向内旋转的阻力,将头保持在原位置,此即称为‘均抗’(Isometric)。  5)在均抗后,双方放松,稍停后医师再把病人的头继向医师转到一个新的极限,在此新的极限上再重复上项的手法做均抗,连做6~7次即可。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