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658今日阅读:61今日分享:18

招教考试试题

准备考的看看吧。
方法/步骤
1

1.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的学习叫做(命题学习)。2.学习把白菜、青菜、番茄概括为“蔬菜”,这种学习属于(概念学习)。3.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主要是一个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它包括三个阶段,即知识理解、知识巩固和知识运用。4.在教学中讲授“果实”概念时,既选可食的果实,又选不可食的果实(如棉籽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准确的掌握“果实”概念。这是运用了(变式法)。5.智力活动转向头脑内部,借助言语来作用于观念性对象的阶段是(原型内化)。6.小学生在英语课上学习“书”的英语单词“book”.这里的学习属于(表征学习)。7.学习“圆的直径是它的半径的两倍”是(命题学习)。8.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特征属于(概念学习)。9.在操作技能形成的(操作熟练)阶段,动觉控制起主导作用。10.从规则到例子的学习实质上是一种(下位学习)。

2

1.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的相接近,这种现象称为(认同)。2.伦理道德发展走向成熟,可以自觉的运用道德原则调节自己的行为,这是出现在学生发展的(初中阶段)。3.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4.一般说来,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三个阶段,即依从、认同和(内化)。5.态度的核心成分是(情感成分)。6.皮亚杰的道德阶段发展理论,品德发展的关键期是(四年级)。7.(皮亚杰)对儿童的道德判断进行系统研究认为儿童道德发展包括两阶段,道德教育目标是使儿童达到自律道德。8.有些学生虽然知道道德规范,也愿意遵守,但却受个人欲望的支配,不能抗拒诱惑因素,结构干出了违犯道德规范的事。其主要原因是这些学生(道德意志薄弱)。9.“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道德意志)。10.品德是一种(个体心理特征)。

3

1.数学教师在教应用题时,一再强调要学生看清题目,必要时可以画一些示意图,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很好的完成对心理问题的表征)。2.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慧眼,想出不同寻常的高见,具有新奇性,这反映了创造性的(独创性)特征。3.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4.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过程,叫做(问题解决)。5.读文章标题,去猜测文中具体内容属于(推测与假设训练)。6.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解答问题有启示作用的相类似的事物叫(原型)。7.受过去经验与习惯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是(定势)。8.低智商(不可能)有创造性。9.让学生以某件物品的用途为扩散点,尽可能多的设想他的用途,这是(发散思维训练)。10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迸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这是(头脑风暴训练)。

4

1.反应动机内容社会意义的是(高尚的学习动机)。2.学生希望得到同学的友谊、老师的关心,这是(归属和爱的需要)。3.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者的目的是避免失败,减少败感,所以他们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当一项任务的成功率为50%时,他们会(回避这项任务)。4.著名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对学习效果的提高(最有利)。5.提出归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韦纳)。6.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的最高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需要)。7.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回避失败的倾向)。8.代表内在动机的情境是(课间休息时,小李回到教室里做作业)。9.“成就定向者”具有的特点是(对失败倾向于做努力定向的归因)。10.将学业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个人外部不稳定因素,指的是归因于(运气)。

5

1.元认知的事例如(学生在阅读时遇到难点停下来思考,或回到前面重新阅读)。2.计划安排每天自习时间表,属于学习策略的(资源管理策略)。3.学习策略中的认知策略可分为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4.把《辛丑条约》的内容记为“钱禁兵馆”,主要运用的记忆术是(缩减法)。5.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的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称为(学习策略)。6.“学会如何学习”实质上是指(学会在适当的条件下应用适当的认知策略)。7.某同学背一首诗,读六遍刚好成诵,要想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继续朗诵(3遍)。8.我们背单词时,容易记住前面和后面的单词,中间的易忘记,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是(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9.元认知的实质是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10.学习策略中的认知策略可分为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6

1.按照迁移性质的不同,学习迁移可分为(正与负迁移)。2.迁移的形式训练说强调(发展了的心理官能)。3.“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所说的是(水平迁移)。4.贾德所做的著名的“水下打靶”实验,支持了学习迁移的(概括化理论)。5.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是(一般迁移)。6.平时我们所讲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等属于(同化性迁移)。7.注重训练的形式而不注重内容的学习迁移理论是(形式训练说),8.迁移的概括原理理论认为实现迁移的原因是两种学习之间有共同的概括化的原理,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贾德)。9.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10.(举一反三)是典型的迁移现象。

7

1.布鲁姆的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的主要依据是(知识学习情境与其测量情境的变化程度)。2.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称为(课堂气氛)。3.群体对每个成员的吸引力,就是(群体凝聚力)。4.布鲁姆等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5.只要给足了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内容都能达到掌握的程度。这是(掌握学习)。6.按照布鲁姆等人的观点,认知教育目标水平中最低的是(领会)。7.发现学习属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8.如果将期末考试结果的解释视为总结性评价,那么对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测验的解释就是(形成性评价)。9.掌握学习由(布鲁姆)提出的。10.学生害怕在社交场合讲话,担心自己会因发抖、脸红、声音发颤、口吃而暴露自己的焦虑,觉得自己说话不自然,因而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方眼睛。这种心理症状是一种(恐怖症)。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