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963今日阅读:142今日分享:25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生活

教育的意义是什么?教育的本质又是什么?教育究竟为了达到什么?带着这三个问题,金榜教育和家长们来谈谈~
方法/步骤
1

1)教育:选择哪一种方式,度过自己的一生经常会有家长这么说:”我要好好教育教育孩子“;也会有家长会讨论,”到底哪种教育适合我的孩子“;更有学者说:”教育是开启孩子生母的钥匙。“那么,教育到底是什么?教育,到底是让孩子获得更多的知识,还是更好的成长呢?我认为:教育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教育的最终是告诉我们将来要以哪种方式生活,所以,教育就是在告诉我们生活的方式。生活方式在这里好像并没有发挥它全部的意思。因此,我认为还有另一种解释的方式:通过教育选择一种方式,来度过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贵的,不在于结果,因为结果都一样。在于过程,因为每个人都会不一样。生命最精彩的,在于金榜教育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来完成这一过程,也就是自己的一生。当这种方式适合这个生命的生活,你会发现这个生命活的快乐,自由。这种感觉只有生命的主体才能体会和知晓。譬如这么一种人,他们天性怜悯,乐于助人。总觉得可以发挥自己的一份力量,让自己能够更多地帮助别人,这就是自己人生最大的价值。也有一种人,喜欢并热衷开创和创新,热爱用自己的头脑,去影响和改变社会和别人的生活方式。当然世界上还有很多有特点的人,有些人喜欢思考,有些人喜欢冒险。有些人希望发明,而有些人喜欢金榜教育平淡。在这个地球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种生命和生活的方式。有的机缘巧合,表现充分,就会成为瞩目的焦点。更多的,是按照自己的方式活一生。但,本质上说,没有任何不同。我所理解最好的教育,就是帮助每一个孩子,去找到适合他们的生活方式,通过这种方式来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过着自己想要或喜欢的生活,足矣。如果他所做的事情,对社会是有帮助的,那么就完美了,就算没有,也没有关系;只要不影响别人,那就是他适合的方式。因为,每个人,每个生命,至于他自己,才能对自己负责。这是任何人不能替代的,不管是亲妈还是亲爹。孩子渴了,饿了,悲伤了,快乐了,只有他自己才知道。同样的,孩子的生命里,最需要什么,也只有他自己才知道。哪一种生命的方式,最适合自己,也只有他才知道。

2

2)家长所选的教育,是出于自己的价值观家长所选择的教育其实是家长做期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度过怎么样的人生。作为家长,你所给予的教育方式,就是你对生命的理解体现。说白了,就是你觉得什么宝贵,孩子就需要学什么。现实中,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一种,是我是曾经这么度过人生的,并且我对自己很满意,那么,我就要把这么宝贵的人生体验,都教给你。另一种,是我曾经没有度过的人生,我现在很后悔遗憾,觉得如果那样的话我会很幸福,那么,我就要告诉你,你应该学习我没有学到的,过着和我不一样的人生。两种情况本身,没有错。错在于是否违背孩子本身的发展。在现实生活中,这一点也不奇怪,几乎发生在每一个家庭里。说到这里,我是多么庆幸我们所生活的时代,已经没有了“接班”这种制度。这几乎是从一出生就决定每个孩子生命方式的,不知有多少孩子,成年后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而同样也有多少个孩子,金榜教育渴望做他厌恶的事业。但是,我又有很多的遗憾,就是现在还有很多的家长,在考虑给孩子哪种教育方式的时候,在犯着同样的错误。在这里,我想说的是,无论那种教育方式,都没有对错之分,只有适合孩子与否。在选择哪种教育方式之前,一定要依据每个孩子的特性,而不是自己的人生经验。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3

3)无论路怎么走,都要尊重每个孩子的内在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与生俱来的某种东西,科学家叫它基因,哲学家叫它天分,宗教家叫它命运。我也说不清楚,这究竟应该叫做什么,不妨就笼统地称之为“内在”。我相信,每个孩子都有着自己的内在。而且,每个孩子的内在,都是不一样的。这种内在,又分为两种,一种是性格品质,一种是才华技能。对于性格品质来说,大多是一诞生就体现出来的。就算刚刚出生的孩子,所表现出来的个性脾气都会不同。最明显的就是一个家庭里的兄弟姐妹,同样的父母,一出生就可以感觉到,有的孩子很乖巧,有的孩子很霸道,有的孩子很敏感,有的孩子很任性。这些,真的就是我们常说的“上天注定”,而且,很难改变和扭转的。这部分,是孩子的根基,那么,才华和技能,则是生长在其上的枝条。这一部分,是随着孩子的身体成长,以及认知程度,还有知识学习的变化,逐渐呈现出来的。譬如,有的孩子性格活泼,随着开始掌握语言技能,就变成了一个小演员,能说会道爱表演。有的孩子生性沉稳,刚开始能够拿到东西,就会一个人琢磨很久,再大一点,还要研究内部的结构。同样的,我们所说的,“知识改变命运”,指的大多是这一部分。家长无论想要孩子在哪些方面有很好的发展,也要考虑到这个因素,就是和孩子品行所一致的“天分”,顺应、鼓励,并发展它。

4

4)今天的选择,明天的结果如果让你来选择下面那些是不好的习惯,那些是好的习惯,你会怎么区分?健康、脾气暴躁、幸福、坚毅、自由、磨蹭、多动、幽默、不讲礼貌、快乐、领导力、独立思考、话太多。我相信,很多家长选择都是相同的:好的方面是健康、幸福、坚毅、自由、幽默、快乐、领导力、独立思考;不好的方面是磨蹭、多动、话太多、脾气暴躁、不讲礼貌。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生活的很好。但是,我们也惊奇地发现,我们对孩子的期许,其实是我们认为孩子应该改进的源头。也就是说,它们其实是一致的,当一个孩子磨蹭的时候,很可能是在认真独立思考问题;一个孩子多动的时候,很有可能是在培养行动能力和领导力。我们期许的,和我们抱怨的,其实是一件事情!那么,错的是谁呢,孩子,还是家长?!我一直都认为,“知识”是应该长在“性格”之上的,这才能构成统一的“内在”。理想的状态,是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教育方式。可是,这可能吗?我认为是可能的。在家里,家长要发现孩子的内在,并给予适合孩子发展的环境。在学校呢,则不进行标准化的教学,给予每个孩子更多的选择,更多的学习自由。中国现在的环境下,我们依然能够做很多事情,让我们的孩子能够相对自由个性的成长。我相信,这所学校之所以有如此大胆的举措,是和家长的要求、鼓励、支持密不可分的。你多做哪怕一点,你的孩子就会因此而受益很多。而我们的学校、社会和每个家庭,其实都应该为个性化的教育,积极去努力。所以,不要听别人怎么说,你多做出的一点努力,就会影响孩子的成长进程。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