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238今日阅读:84今日分享:32

了解孩子,孩子才会快乐

对于父母来说,教育孩子从来都是头等大事,而要教育好孩子,首先就必须真正读懂孩子,因为只有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才能真正教育好孩子。有人说,父母应该是最了解孩子的人,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与孩子朝夕相处的父母并不一定真正懂得自己的孩子。   不少父母对孩子的了解仅仅停留在孩子物质需要和身体状况这一层面上,而对孩子的其他方面关注不够或者很少。事实上,如果父母仅仅关心孩子的衣食住行、学习成绩和身体健康,而从不关注他们的心理需求或者更深层次的精神需求的话,孩子的心理需求、情绪变化和孩子的困惑烦恼就无处倾诉,由此就会造成彼此之间的距离拉大、感情疏远,父母无奈和孩子无助的状态也会随之出现。
工具/原料

家庭教育

方法/步骤
1

这一天,13岁的浩浩干了一件“惊人之举”:他在自己家附近的一家手机营业部强抢了一部手机。在问到他的作案动机时,浩浩的答案让办案人员非常震惊。   原来,浩浩之所以会这么做,只是因为他觉得父母对自己的关心不够,想通过这件事情引起他们的关注。他说:“我平时在家,父母很少和我说话,更不知道我的学习怎么样、和谁交朋友,父母和我说得最多的,可能就是‘要好好学习’。从小到大,我最想知道的就是父母在想什么,我在父母心中到底是不是个好孩子。”   浩浩一家是几年前从乡镇搬到城区来的,浩浩的父母都不是临时工,家里收入不高,生活压力比较大。在忙于生计的同时,父母和浩浩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疏远。他们平时除了满足浩浩的吃穿等要求外,很少和浩浩交谈,也不关心浩浩生活的其他方面。浩浩的父亲认为,儿子从来不在外面鬼混,最多只是上上网,肯定不会出什么问题,自己只要挣钱养家就足够了。   在前几天的考试中,浩浩没有发挥好,成绩很不理想,他心里很难受,但是爸爸妈妈不但没有安慰他,反而责备他辜负了他们的期望。这对于浩浩来说无异于当头棒喝,冲动之下,就发生了“抢手机”这样极端的行为。   事后,浩浩的父亲很后悔。他说自己早该和孩子多聊聊天,如果早知道儿子的真实想法,他肯定会抽出时间来陪儿子,那么也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了。    在现实生活中,类似于浩浩家的情况有很多,这些父母不了解自己的孩子,认为只要让孩子吃饱穿暖就可以了。大部分的父母对孩子关注最多的还是学习成绩。由于父母对孩子的了解不够全面,孩子在碰到一些问题的时候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和理解,受挫的心理得不到慰藉,久而久之,在逃避和逆反心理的支配下很有可能误入歧途。而在发现孩子走上歧途后父母再去了解孩子,就为时已晚。

2

1、了解孩子的个性孩子都是有个体差异的,每个孩子都属于不同的类型,而不同类型的孩子需要的教育方式也是不同的。比如按照学习风格来分类,孩子可以分成四个类型:认知型、模仿型、逆思型和开放型。孩子的个性是与生俱来的,父母可以观察自己孩子的表现是哪种个性的反映,然后再全面了解孩子的个性并且顺着孩子的个性去引导,让他们向好的方向发展。比如认知型的孩子平时会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喜欢争辩,喜欢询问事情的来源,学习比较主动,但也比较固执,常常不理会别人的感受。教育这类孩子时,就要蔡玉相对比较开放的“放养式”教育方式,不能限制太多。

3

2、以发展变化的眼光来了解孩子   孩子小时候,思想比较单纯,在父母面前的表现几乎是全透明的,总是围着父母转,父母当然能对孩子的表现和想法了如指掌。而当孩子长大后,父母对孩子的了解就不那么丰富了,孩子在长大,活动空间在扩大,心理也在发展,所以这些变化都要求父母也要以发展变化的眼光来了解孩子。如果父母还是用原来的思维方式,想当然地认为孩子应该怎么想,怎么做,要什么,不要什么······那么父母与孩子的心理距离就会越来越远,甚至会产生误解和代沟。

4

3、养成家庭对话的习惯   要了解孩子得与孩子多沟通交流。父母在与孩子的共同生活中,父母要有意识地和孩子养成家庭对话的习惯,可以在一些轻松的氛围里养成家庭对话的习惯。比如,周末带孩子出去吃冰淇淋,顺便与孩子多聊天,加深沟通;每天晚上同孩子一起去散步;与孩子一起吃饭时让孩子参与大人的讨论;每天晚上到孩子的房间看看孩子,问问孩子学校的情况,与孩子一起讨论每一天的经历······在这种对话中了解孩子生活的点滴,从而做到全面地了解孩子。只有了解孩子的父母,才能“对症下药”,使孩子健康愉快地成长。

注意事项

教育方法千方百种,对于不同孩子都有不同的方法,本文仅供参考!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