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157今日阅读:61今日分享:18

小猪腹泻的原因、预防和控制

分析小猪腹泻原因,腹泻判别,诊断要点,腹泻预防、控制、治疗
方法/步骤
1

造成腹泻的原因1、细菌性腹泻: 主要为大肠杆菌、魏氏梭菌性肠炎、猪痢疾杆菌等引起的腹泻。2、病毒性腹泻: 主要为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冠状病毒、猪伪犬病毒等引起的腹泻。3、寄生虫性腹泻: 主要为蛔虫、球虫、鞭虫、结肠小袋纤毛虫等引起的腹泻。4、非感染因素:⑴ 温度:仔猪初生时,32℃为最适温度,低温可导致腹泻。⑵ 低血糖引起腹泻,未吃到奶造成的饥饿性腹泻。⑶ 日粮抗原过敏性腹泻,如大豆过敏引起的腹泻。⑷ 非病原性白痢,如缺铁性腹泻、酶和胃酸不足性白痢等

2

对各种原因引起腹泻的判别1、根据年龄来判断⑴ 1~2日龄的腹泻:大多为大肠杆菌、低血糖和梭菌引起。⑵ 7日龄后的腹泻:多为传染性胃肠炎、痢疾、沙门氏菌、轮状病毒等引起的腹泻。⑶ 10日龄以上各种年龄、急性、严重的水样腹泻:多为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伪狂犬病等引起的腹泻。⑷ 各种年龄猪,无明显时间,一般不太严重的腹泻:多为大肠杆菌、轮状病毒等引起的腹泻。2、根据腹泻率来判断⑴ 一窝中只少数腹泻,并且是个体最大和最健壮猪腹泻:多为梭菌性肠炎。⑵ 一窝中只少数腹泻,并且是个体最小和最弱猪腹泻:多为低血糖引起的腹泻。3、根据腹泻程度来判断⑴ 如果是暴发性的、迅速传播的腹泻:多为病毒性腹泻。⑵ 如果是隐性发生,缓慢散播,随时间而加重:多为细菌性或寄生虫性腹泻。4、根据粪便的酸碱度和性状来判断⑴ 病毒性腹泻——酸性。⑵ 其它腹泻——碱性。⑶ 水样呈喷射状腹泻——病毒引起。⑷ 粘状或糊状,带有泡沫状的粪便——细菌。⑸ 糊状、黄灰色、恶臭的粪便——球虫性腹泻。⑹ 粪便气味不同腹泻——传染性胃肠炎。⑺ 腹泻伴随口流泡沫、呕吐、神经症状——伪狂犬5、根据是否发生呕吐来判断⑴ 呕吐——是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也见于伪狂犬和轮状病毒,偶见于猪瘟。⑵ 大猪发生呕吐大部分与病毒感染有关。可能是霉菌毒素(T-2、玉米赤霉烯酮)、缺乏VB1、VB6、胃溃疡、类圆线虫等引起的呕吐。6、根据粪便中是否带血来判断⑴ 拉黑色柏油样——胃溃疡,可能与粉料太细有关⑵ 鲜红色——血痢、鞭虫(一端大一端小、大约2cm,用芬苯达唑)。

3

各种腹泻的诊断要点1、细菌性腹泻:⑴ 大肠杆菌病:仔猪黄痢:猪出生后3天内发病、初生仔猪最严重;拉黄色水样稀粪,但无呕吐现象;发病率(100%)及死亡率(90%)都高。仔猪白痢:10~30龄仔猪,偶见3~7日龄猪,以15日龄猪最普遍。一窝猪一头发病其余相继发病。体温无明显变化。病猪排出白、灰白以至黄色粥状粪便。病猪畏寒、脱水、偶见吐奶。防治:母猪产前全身0.1%高锰酸钾消毒,防疫;仔猪出生后开奶前可口服抗菌药,或微生态制剂⑶ 猪痢疾:阴雨潮湿,猪舍积粪,气候多变,拥挤,运输及饲料变更等,均可促进本病发生和流行.     猪痢疾是由猪密螺旋体引起,猪特有的肠道传染病,又叫血痢、黑痢或粘液出血性下痢。临床上以消瘦、腹泻、粘液性或粘液出血性下痢为特征。剖检特征为大肠粘膜发生卡他性、出血性、纤维素性、坏死性结肠和盲肠炎。虽然死亡率不高,但发病率很高。病初拉糊状稀粪,继而墨绿色水泻。部分病例稀粪中混有粘液状物及多量血液,味腥臭,肛门周围及会阴部粪便污染明显.防治:减少应激,发病猪注射乙酰甲喹效果明显2、病毒性腹泻:⑴ 猪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    特征为呕吐,严重水样腹泻和脱水。冬春季节多发。各种年龄猪,发病率高而死亡率低。但10日龄内仔猪发病率和病死率高,5周龄以后的病猪危害逐渐降低。传播迅速,数日内波及全场。仔猪突发呕吐,接着剧烈水样腹泻。粪便呈淡黄、绿色或灰白色。病愈仔猪的生长发育不良。胃内充满凝乳块,胃底粘膜轻度充血,有时在粘膜下有出血斑。小肠充血,内充满黄绿色或灰白色液状物。哺乳母猪腹泻后泌乳减少,加速哺乳仔猪发病和死亡。妊娠母猪偶见流产。防治:一般疫苗春秋二次,可用二联苗;妊娠母猪产前45-15天注射传染性胃肠炎;小猪出生后打半支干扰素;在疫病流行时,还可以用新城疫I系苗作紧急防治,后海穴注射(2) 伪狂犬病毒:     主要症状:眼眶发红,闭目昏睡,体温41~41.5℃,有的呕吐或腹泻,流黄色稀便、水样腹泻、口角流出大量泡沫性唾液,随后眼睑、口角水肿,常在腹部出现粟粒大小的紫色斑点;部分有神经症状,呈“鹅步”,有的只能后退,易跌倒,进而麻痹,不能站立,头后仰,四肢划船状;间隙性抽搐,癫痫发作,角弓反张。     3周龄以下仔猪:生下36 h内腹泻、呕吐,随后沉郁、震颤、痉挛和昏迷。有些后退、转圈或倒地划水状。出现症状1.5天即死亡,100%;大多在5日内死亡。     3周至5月龄猪:猪感染36 h后,体温40℃,48h内继续升高,72小时内40~41℃之间波动;病猪停食并呕吐。第4天见尾巴和腹胁部震颤。共济失调、动物倒地流涎。病猪在7~8天内,有的短至4天内死亡。防治:母猪、公猪:群防3-4次,每次2ML,肌注;仔猪1-5日滴鼻2ML,8-10周二免;后备母猪、公猪:2ML肌注,8-10周首免,配种前30天二免3、寄生虫性腹泻:⑴ 蛔虫性腹泻:    诊断要点:主要表现为间歇性腹泻,被毛弯曲粗乱,生长不良。大量虫体聚集时,可引起肠梗阻,表现绝食、不安,后期喜卧,精神沉郁。防治:在仔猪补料成功后使用驱虫药物。左旋咪唑:4~5斤/片,出栏神可以不给驱虫药。一般1~2月驱虫1次。补饲青饲料可降低感染强度。⑵ 鞭虫性腹泻:诊断要点:本病常在45日龄后发生,症状为轻度感染时有间歇性水样腹泻、轻度贫血、被毛粗乱。严重感染时表现食欲减退、贫血和持续性腹泻,便中带有粘液。治疗:丙硫咪唑20mg或酚嘧啶2~4mg公斤体重拌料饲喂,一日一次,连用二次。⑶ 结肠小袋纤毛虫性腹泻:诊断要点:一般发生于断奶后仔猪,气候、环境、饲料恶劣为诱因,症状表现水样腹泻,混有粘液和脱落的肠粘膜。治疗:甲硝唑(灭滴灵)每公斤体重30~50mg,每日二次,连用三天。4、非感染因素:⑴ 缺铁性白痢:诊断要点:大多在7~10日龄时皮肤和被毛出现黄染的视觉,此时如不补铁,随日龄增加黄染逐渐转为苍白,并拉白色糊状稀粪。预防:用母猪妊娠期发酵饲料,提高初乳的质量,在3日龄内每头仔猪补铁。缺硒地区同时肌注0.1%亚硒酸钠1ml。⑵ 饥饿性白痢:诊断要点:大多发生于乳汁分泌不多的肥胖母猪、瘦弱患病或带仔过多的母猪,可见母猪拒绝哺乳,喜伏卧,起立时乳头上粘有垫草,仔猪嗷嗷紧追。防治:10日龄以上的仔猪唯一的办法是坚决断奶和强制补料。仔猪补料的同时可使用“加倍长”。对乳汁分泌不多的肥胖母猪在产后即注射脑垂体后叶素(催产素)30IU/次,每日三次,连用2~3日。瘦弱和带仔多的母猪加喂精料且把料补足,仔猪提早补料。    在哺乳母猪饲料中补充发酵饲料,可提高初乳质量,让仔猪吃好吃足初乳,同时增加奶水的质和量,可预防此病。⑶ 酶和胃酸不足白痢:诊断要点:经补铁补硒仍发生白痢并有时呕吐,或是断奶后消化不良,一般是酶和胃酸不足。

4

对各类腹泻的治疗原则:查明原因、清理胃肠(半饥饿疗法)、增强抵抗力、抗微生物(抗菌抗病毒和抗寄生虫)、补充有益菌、调节肠道健康1、常规疗法:⑴ 不剧烈的腹泻:半停食不停水、口服大黄苏打片(0.5~1片/头)、夕炭银(0.5~1片/头)⑵ 病毒性腹泻(剧烈腹泻):腹腔注射5%葡萄糖生理盐水50~100ml+5%碳酸氢钠10~20ml+肌苷(提高细胞活力、提高代谢)+2ml 干扰素,部位:倒数第2~3奶头外侧,必须消毒、温水中加温至38℃;或5%葡萄糖生理盐水500ml+5%碳酸氢钠10~20ml+地米10~20mg+抗病毒类药 ,每头猪50ml腹腔注射。⑶ 饮水:供给充足清洁的饮水。口服补液盐(病毒性腹泻特别需要):食盐2.5g、碳酸氢钠3.5g、氯化钾1.5g,20g葡萄糖,加水1000ml。⑷ 彻底消毒:将常规消毒药涂于母猪的腹部、乳房、后躯或饮水中。一旦发现拉稀的粪便立即清除,用消毒拖把拖洗消毒。

5

对腹泻的预防和控制1、搞好母猪保健:养好母猪是关键.⑴ 搞好母猪的驱虫:母猪每胎次要驱虫2次,肥育猪2~3次即可。(伊维菌素的治疗效果慢,对成虫有效,但对幼虫无效。),用伊维菌素和芬苯达唑配合效果好(可用于怀孕母猪)。⑵ 产前一个月至产后哺乳期母猪日粮中添加“多仔健”拌料。产前1~2天注射氯前列烯醇(晚上注射一次,第二天即产仔)。⑶ 产下当天,尽量少给料+0.5%小苏打。⑷ 产后第2天开始给“多仔健”。减少三联症(子宫内膜炎、乳房炎、母猪不食综合征)和黄白痢发生2、消毒与清洗:清洗要物见本色:冲洗;消毒;干燥。母猪清洗消毒。随时随地清除稀便,并用消毒拖把擦干净。3、补血壮体:生下3天内,补铁补硒补锌。

6

贩运仔猪腹泻的预防最好自繁自养、就近购买1、贩运当天第一次不喂料:但提供充足干净的饮水,水中添加电解多维。2、贩运后第二天:用“加倍长”饲喂,减轻长途贩运应激导致的腹泻和抵抗力下降。3、第3~5 天:每头猪,猪瘟疫苗2~4头份+黄芪多糖2ml或猪瘟疫苗2~4头份+ 0.1%亚硒酸钠0.5~1 ml。4、贩运前对栏舍彻底消毒。5、在饲料中交替添加:有机酸、低聚糖、有机铬、VE亚硒酸钠、0.1%复合VB、VC、大黄苏打粉。6、贩运15~20天,驱虫,最好用杀螨-1全栏喷洒。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