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894今日阅读:138今日分享:33

三伏天将临打开安全度夏的正确方式

避暑篇:高温谨记三避九防  在炎炎的夏日里,人体的新陈代谢加快,能量消耗也随之加大,特别是那些体力劳动者,整天在太阳地里挥汗如雨,体内的水分会大量的流失,造成人体的血糖降低,身体的抵抗力、免疫力明显下降,身体日趋消瘦,严重的会因脱水造成晕厥现象的发生。因此,我们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有效的防范高温酷暑,避开三种情况、做好九点预防。  ●三避  一、长时间在室外工作或大量运动  二、在闷热、不通风的环境中,没有及时补充水分  三、从外面很热的环境进入室温很低的空调房时,也容易发生中暑  ●九防  透气、浅色棉质衣  穿透气性好的、浅色的棉质或真丝面料衣服,外出不要赤膊。烈日下长时间骑车最好穿长袖衬衫,或者使用披肩,戴遮阳帽。  室内温度不宜过低  室内空调温度不宜设定过低,更不要长时间呆在过冷的房间中,开空调的房间要注意通风换气。  户外活动放缓  如果外出要慢慢地适应气温的转变,从事户外活动的时候要放慢速度。长时间在户外者,要随身携带防暑药品。  随时喝水,不要口渴再喝  可以饮用自制的防暑饮料,如绿豆汤、西瓜汁、菊花茶等。温茶能降低皮肤温度,而冷饮只能使口腔周围变冷。喝茶者感觉清凉舒适,渴感全消,而喝冷饮者,周身不畅,渴感未消。高温作业者如能在温茶中适当加点盐,以弥补出汗过多而丢失的盐分,对预防中暑更有裨益。  通过食物补钠钾  出汗过多不仅使体内的水分丢失,而且还会丢失大量钠、钾,因此应该适当补充一些钠和钾。钠可以通过在食物中加食盐、酱油等补充,含钾高的食物有香蕉、豆制品、海带等。  多吃鱼、虾、鸡肉补充蛋白质  高温环境下,肌体内蛋白质分解增加,因此要及时补充蛋白质。可以选择新鲜的鱼、虾、鸡肉、鸭肉等脂肪含量少的优质蛋白质食品,还可以吃些豆制品等富含植物蛋白的食物。  多吃粥  在炎热的夏季,人的肠胃因受暑热刺激,功能会相对减弱,容易发生头重倦怠、食欲不振等不适,重者还会中暑。因此,夏季喝消暑保健粥则是饮食调理措施之一,如绿豆粥、金银花粥、薄荷粥、莲子粥、荷叶粥、莲藕粥等。  多吃瓜果  瓜果汁多味甜,不仅生津止渴,也能清热解暑。西瓜味甜多汁性凉,是清暑解渴的瓜类之首。另外,香瓜、黄瓜洗净之后生食,或榨汁之后饮用,都有很好的清热解暑作用。猕猴桃含有大量维生素,有非常好的清热解暑作用,是高温和野外作业人员经常选用的果品和饮料。  充足睡眠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睡眠,避免中午在强烈日光下过多活动。  护心篇:安全度夏先养心  夏天气温升高,人体皮下血管扩张,皮肤的血流量比平时增加了3到5倍,而回流到心脏的血液量减少,这会直接影响心肌供血。人在高温状态下,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心率加快,冠状动脉收缩,心肌供氧量减少,这也会增加冠心病的发作。因此,冠心病患者夏季一定要提防冠心病发作。  为了预防冠心病发作,冠心病患者尤其是老年冠心病患者在生活方式、饮食等方面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注意防暑,劳逸结合,适时、适当运动  冠心病患者在室外活动时应戴遮阳帽并备足水,防止诱发心绞痛。天气闷热时,室内可以开启空调,但温度不要太低,25摄氏度左右为宜,过凉易于诱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过凉则居室内外形成温差。从家里走出户外时大幅的温度变化使心脑血管病人很难适应,导致血压变化,引起血液循环障碍,诱发心肌梗死。因此,有心脑血管病史的老人应注意适当减少户外活动,多在室内休息;身体锻炼应在清晨较凉爽时进行,切忌在烈日下锻炼;活动强度要适量,时间不宜太长,以减少心脏负荷,降低心肌耗氧量,防止心肌缺血发作。  保持情绪稳定,起居有序,“心静自然凉”  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指挥人的一切,当过分激动、紧张,特别是大喜大悲大怒时,使冠心病患者缺血、缺氧,从而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因此,避免外界不良情绪干扰,保持良好情绪是夏季养生的重要环节。心胸要开阔,情绪要乐观,生活要规律。冠心病患者如果晚间入睡较晚,早晨不宜过早起床,中午要适当休息,以补充睡眠不足。让内分泌有序,保障睡眠。在炎热夏季午睡非常重要,即使是短暂小憩,也会使身体得到舒缓,身体组织缺氧状态得以改善。  保持饮食清淡,大便通畅  冠心病患者应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黑木耳、豆制品,可适当吃一些瘦肉、鱼类,尽量少吃过于油腻或高脂肪食物;要注意多喝水,及时补充水分,每天保证饮水在1000 毫升以上,汗多时还要增加饮水量,在睡前半小时、半夜醒来及清晨起床后最好喝一些凉开水。平时宜少食多餐,不宜过饱,尤其是晚餐以七八分饱为宜。要避免贪凉,冠心病患者若经常吃冷饮,容易刺激心脏而诱发急性心血管事件。大便秘结,排便过度用力,可使心肌耗氧量急剧升高,极易诱发心绞痛。要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多吃粗纤维的蔬菜和水果,如芹菜、香蕉等,适当进食粗粮也有利于通便。  忌烟限酒 调节药量  尼古丁易引起血液凝固与血管的异常变化,常饮烈性酒,也可出现酒精中毒导致心脏病和高脂血症。因此,冠心病患者一定不要抽烟,可以适当饮用红葡萄酒,但每天不超过80毫升;最好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对平时服用的治疗心脑血管病的药物做一些适当的调整;若外出旅行需随身携带硝酸甘油或消心痛等抗心绞痛药物。  护胃篇:贪凉、食物腐坏易致腹泻  随着夏季气温升高,腹泻、胃部不适、食欲减退、消化不良等一些消化道症状成为困扰大家的常见问题。  贪凉、食物腐坏导致腹泻  在夏季,最常见的是腹泻,感染性腹泻、痢疾、急性胃肠炎、急性胰腺炎也比较常见。原因主要是两方面:一是夏天大家喜欢喝冷饮,对胃肠道有一些刺激,有些人会出现腹泻;二是夏天食物容易变质,长时间冰箱保存,或者食物加热时间不够,常导致了出现一些胃肠道的感染,出现腹泻。因此,夏天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有慢性胃肠道疾病的人应少进冷饮。  腹泻无脱水,多可自行恢复  通常情况下,人每天1-3次大便都属正常,超过三次就是增多,若大便里出现了一些不应该有的成分,比如大便变稀、不成形或出现黏液、脓血或者不消化的食物,这就叫做腹泻。一般腹泻如果不引起身体脱水等表现,清淡饮食、多喝水,往往可以自己恢复。如果是大便有红白细胞,或者是诊断感染性腹泻,则需要治疗,有的腹泻病情特别重的话,引起严重脱水,中毒性痢疾甚至可以危及生命。  夏季也常出现胃炎的症状,如上腹部疼痛,感觉到胃疼、肚子胀、打嗝、反酸水等,往往与进食有关。夏季养胃,主要是减少刺激,减少一些诱发因素。事实上,很多成年人都有胃炎,若没有症状,是不需要治疗的。胃炎需要治疗的情况:一个是有明显的症状;二是病人合并有幽门螺杆菌感染。  饮食规律,避免刺激、生冷食物  胃肠道疾病需要的是三分治七分养。夏季饮食需要注意:饮食规律,饮食定时定量,不要暴饮暴食,不要过饿,也不要过饱;饮食的成分不要太杂,避免各种生、冷、热、酸、辣的东西一起吃;避免刺激性食物,啤酒、烧烤、刺激性调料、咖啡和浓茶等等应该少吃少饮。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