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780今日阅读:167今日分享:27

自然后果法——最有效的教育手段之一

自然后果法——最有效的教育手段之一(文:周瑾)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出的“自然后果法”的教育方式——如果孩子犯了错,造成了不良的后果,让他自作自受,亲身体验并承担自已所犯错误造成的不良后果,从中接受教训。自然后果法是让宝宝在成长中自然的收获经验的方法,实质是“体验式成长”,以后果来引导孩子自然朝正向的发展。在保证孩子安全的情况下,“自然后果”无疑是教育孩子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领会自然后果法的精髓】成长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不是父母可以代劳的。自然后果法强调“自然”,让孩子顺应自然规律去成长,当然就是做得好有好结果,做的不对,要承担后果。这就是成长,在孩子还小的时候,遇到的困难往往都是小小的困难,这个时候让孩子摔几跤,是为了在孩子长大以后能更顺利的应对生活。这是自然后果法最重要的精髓所在。成长需要体验,体验带来经验,经验带领孩子成长。我们曾经也是小孩子,回忆曾经,多少伤痛困惑如今都已变成了我们的经验财富,让我们学会了如何不受到伤害、如何逾越困难。体验伤痛和失败,是成长的阶梯。有的妈妈爸爸为了让孩子尽可能少受伤,就处处替代孩子,为孩子提前铲平道路,这样只会让孩子心理上成长缓慢,心理年龄远远低于生理年龄,这样的现象在临床上屡见不鲜。自然后果法是安全的放养,不是不计后果的放养。最好在孩子青春期之前运用,尤其在学龄前使用是最安全的时期。这段时期孩子面对的大多是生活琐事,没什么危险,安全是指在可控的范围内。家长要做的,不是拿各种条件和后果“胁迫”孩子,阻止孩子做某些事情。而是“告知”孩子这么做可能有哪些后果,然后由孩子自己做出选择。自然后果法的使用态度很重要,一定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才会发挥足够大的效力。自然后果法重视的是后果的发生给孩子带来的内心感受,如果父母本着不让后果发生的想法,那就失去了自然后果法对孩子的珍贵意义。【宝宝不吃饭,妈妈姥姥围着转】宝宝不爱吃饭,妈妈、姥姥总是耐心的这么哄那么劝,企图让孩子吃饭,无意识地把孩子吃饭的事情外化到了姥姥妈妈身上,不是孩子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了。这样姥姥和妈妈就要承担一个后果:孩子吃不吃饭,由我来承担!孩子也要承担一个后果:我吃饭是为了妈妈姥姥吃的,我很不喜欢吃饭。自然后果法这样用:宝宝到饭点不肯吃饭,老拿零食当饭吃。姥姥妈妈首先要用平和的语气告知孩子:“宝贝,现在你不吃饭,那么等饭点儿过了,你会觉得饿,那个时候想吃就没人给你做饭吃了。”还有:“不吃饭的孩子是不能吃零食的。”然后询问宝宝:“你听懂了吗?现在你要好好吃饭,一会儿不饿,还有零食吃。你选择哪一个呢?”如果宝宝仍然不吃饭,妈妈要把宝宝的饭碗收起来,其他家庭成员要吃的香香的,不去理睬不吃饭的宝宝。等宝宝饿了要吃零食,妈妈要无奈地对宝宝表达遗憾的心情说:“怎么办?没有饭了,而且不吃饭是不能吃零食的。怎么办呢?饿肚子好难受是不是?”宝宝看到妈妈不生气,体会到原来不吃饭的后果没人帮我承担,那么偶尔的让宝宝饿一次肚子,他以后就会好好吃饭了。【宝宝爱赖床,妈妈真着急】宝宝赖床不早起,妈妈一会儿催一次:“上幼儿园要迟到了!快起床!”宝宝会觉得妈妈一定会再叫我起床的,直到最后一秒钟,妈妈还会进来帮我穿衣服和叠被子,我再赖床一会儿也没关系。自然后果法这样用:让宝宝自己睡过头!等真的迟到了,他会觉得迟到很没面子,埋怨妈妈不叫自己起床,这时候妈妈要态度很无辜的说:“我叫你起床了,可是你赖床不肯起来所以才又睡着了的哦!不关我的事哦!”这样宝宝就不会再指望着妈妈叫自己起床了。【宝宝乱扔玩具,妈妈帮忙收拾】宝宝乱扔玩具,妈妈通常又生气有无奈的一边唠叨一边帮宝宝把玩具收好。那么下一次,宝宝还会乱扔玩具,因为没什么后果啊!妈妈只是唠叨一下,然后就会帮忙收起来了,宝宝当然会觉得还是妈妈帮忙收起来更省事儿。自然后果法这样用:当宝宝乱扔玩具的时候,提醒他:“自己乱扔的玩具要自己整理好哦!不然下一次可能找不到你要玩儿的那个玩具了!”或:“玩具扔的满地都是,自己在屋里子走动会不方便哦!”如果宝宝没有收好玩具,妈妈可以把宝宝最喜爱的玩具偷偷的藏到床底下,让宝宝承担找不到玩具的后果。如果宝宝着急的向妈妈求助,妈妈可以一脸同情的说:“玩具找不到啦?真糟糕啊!也许你把所有的玩具整理好就容易找到了呢?”妈妈不要帮忙,让宝宝自己去一点点的收拾好玩具,然后再引导宝宝找到床底下的玩具。这么大费周章的忙碌一番,宝宝切身体会到了收拾玩具是多么辛苦,那么下一次就不会再把玩具扔的到处都是了。大自然用其规律和法则,孕育万物生长,也孕育着我们的宝宝成长。如果春天不播种,秋天就收获不到果实,在教育孩子的路上,我们家长要懂得顺应已有的规律、尊重规律去教育引导孩子的成长,让孩子像孩子那样长大吧!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