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21今日阅读:57今日分享:41

《儒林外史》主要内容 简短一些大概50字

《儒林外史》,中国清代章回小说、长篇讽刺小说,作者吴敬梓,全书共五十六回(也有人认为最后一回非吴所作),约40万字,描写了近二百个人物,花了他十几年的时间完成。描写了康雍乾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的功名和生活。《儒林外史》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令人“百读不厌。”《儒林外史》所写内容,假托明朝,实为清朝,而且十之八九的人物都实有其人。它真实地描绘了康雍乾时期知识分子生活的沉浮,境遇的顺逆,功名的得失,仕途的升降,情操的高尚与卑劣,理想的倡导与破灭,出路的探索与追寻。吴敬梓以对待功名富贵的态度来肯定或否定书中人物,如匡超人假造文书,捉刀代考,却被温州学政“把他题了优行,贡入太学肄业”,严贡生无恶不作,却被前任周学台推举为“优行”。作者无情地鞭挞丑恶事物时,同时也歌颂少数几位正面人物,王冕是书中的第一流人物,为人“嵚崎磊落”,庄绍光追求“以礼乐化俗”、“以德化人”,牛老爹和卜老爹也是作者所歌颂的。程晋芳在《怀人诗》称:“外史记儒林,刻划何工妍;吾为斯人悲,竟以稗史传!”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之中,运用朴素、灵活、幽默的本地方性的语言,撰写了科举制度的腐朽黑暗,假名士的庸俗不堪,贪官污吏的卑鄙刻薄。胡适形容本书:“……国家天天挂着孔孟的招牌,其实不许人说孔孟的话,也不要人实行孔孟的教训,只要人念八股文,做试帖诗;其余的‘文行出处’都可以不讲究,讲究了又‘那个给你官做?’”扩展资料:取材儒林外史中有不少是史实,其中人物有真实存在过的。如写“王冕画荷鬻钱养母”,其中主角王冕是真有其人,其事也是真有其事。季羡林指出《儒林外史》第八回的蘧公子道:“是戥子声,算盘声,板子声。”与尤侗《艮斋杂记》、褚人获《坚瓠集》十集卷一中袁箨庵的故事雷同。《儒林外史》第四十回和第四十一回写的女诗人沈琼枝与《随园诗话》卷四雷同。《儒林外史》第五十三回与《酉阳杂俎》卷一雷同。艺术成就《儒林外史》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蜕尽“话本”文学痕迹的长篇小说,由一连串短篇、中篇性质的“段落”连缀组合而成。每个段落有大量精彩情节,全书主题明确,“虽云长篇,形同短制”。《儒林外史》是中国讽刺小说中的杰作,运用讽刺文学的手法,对当时传统社会的科举制度和“吃人”的礼教,以至官僚政治、社会风气、人伦关系、风俗习惯等等,作出无情的抨击和揭露;嘻笑怒骂,淋漓酣畅。《儒林外史》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并深刻地反映人性,取材于耳闻目见的实际的日常生活,是不朽的现实主义作品,一扫过去小说中那些神鬼的荒诞,玄虚缥缈的奇谈以及因果轮回的迷信。书中成功地刻画出许多鲜明概括的反面典型,和一些正面人物,提高女性地位(如第37回)。作者把希望寄托于古代的“纯儒”,有“恋旧”气味。《儒林外史》长于描写人物心理,往往通过同一人物的矛盾言行,展现其虚伪与矫饰,并善于使用带讽刺的夸张手法,描绘人物的过分言行,暴露他们的丑态,又长于以人物与人物作对比。小说文笔生动,语言洗炼,鲜用土语方言,是国语的文学,善用口语,切合人物身份,语汇丰富传神。《儒林外史》对清朝时期的小说,有很大影响,尽管此书一开始并无预先设计的结构。特色是结构松散,没有贯穿首尾的主干,“事与其来俱起,亦与其去俱讫”。胡适指出,“这部书是一种讽刺小说,颇带一点写实主义的技术,既没有神怪的话,又很少英雄儿女的话。况且书里的人物又都是儒林中人,谈什么举业、选政,都不是普通一般人能了解的。因此,第一流小说之中,《儒林外史》的流行最不广”。对鞭笞社会不公,提升人民自主思想,有一定意义。并且,对现代讽刺文学有深刻的启迪。刻本与真伪《儒林外史》原本仅55回。根据程晋芳《怀人诗》,可以证明在吴敬梓49岁(1750年)的时候已经脱稿,但是直到作者死后十多年,金兆燕官扬州府学教授时,将《儒林外史》刊刻印行,“人争传写之”。这个刻本,今已失传。现存最早的刻本是嘉庆八年(1803年)镌刻的卧闲草堂本。现在通行的刻本是56回,其中最末一回部分的学者认为是后人伪作。参考资料:-《儒林外史》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