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428今日阅读:82今日分享:48

也许我们需要一种掣肘罪恶的教育

4月15日22时13分复旦大学微博发布了一则微博:非常痛心地向大家通告一则不幸消息。我校一名医科在读研究生因身体不适入院,后病情严重,学校组织多次全市专家会诊,未发现病因,请警方介入。警方称该生寝室饮水机检出有毒化合物,事件仍在进一步调查。在第二天下午三点半,复旦大学发布微博,称该同学经经抢救无效,于4月16日15:23在附属中山医院去世。为何饮水机中会有致毒物品?是有人蓄意投毒吗?随着警方的介入事件逐渐真相大白,是黄洋同宿舍的舍友林某蓄意在饮水机投毒造成故意杀人事件,自此,两名优秀学子的“相煎太急”迅疾扩散,刺痛了社会的神经。而与此同时,清华大学朱令“铊”中毒案,马加爵杀害室友等案件都被逐一忆起,这些高智商的人群以这种毁灭的方式伤害朝夕相处的室友,更为自己的人生画上了一道难以清洗的羞耻符和遭人唾骂的句点,着实令人扼腕不已。事件发生后,一位大学生告诉我,他们现在的流行语是“感谢舍友不杀之恩”,笑过之后觉得有点苦涩,在现代社会,物质文明愈益丰富,生活更加便捷舒畅,可是我们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却被打上了一个个的补丁。如何去做,每个人都在思考。在大量的报刊媒体对此事件的描述中,我注意到了如下的描述——在林的性格中,自尊、上进、好强、善良的一半,始终没有停止与苦闷、自责、充满挫败感的那一半的战争。他以自己的方式努力与外界沟通,却始终难觅出口。这场一个人的战争最终以毁灭的方式结束。我在想,是不是每个人的心理都有两面,一面阴,一面阳,每个人的心理都存在过战争?进一步追问,是不是每个人心理都曾有过罪恶的念头?这个事件发生后,我曾询问过我身边的人“在你的人生中,你有没有产生过罪恶的念头?”得到的基本上是肯定的答复。如果是这样,产生苦闷、自责和罪恶的念头是人的劣根性,我们就应该关注一种“掣肘罪恶”的教育。掣肘本意是指拉住别人的袖子,摇晃他的肘部,让他不能成功,此处和罪恶同用,我的意思是摇晃一个人罪恶的念头,用一种理性的眼光和情感的力量去消解这种恶。有一段时间,大约是处在青春期吧,在我的人生旅途,我遭遇了一个非常强劲的对手,我也曾处于苦闷、自责和彷徨的人生低谷,我甚至以为我的人生就将永远失去光芒了,我将永无出头之日。那时候我真的在想,如果没有这个对手,也许我会很顺利,其实这就是个罪恶的念头。但是我万万不会产生伤害别人的念头,老实说,本身这个念头就让今天的我如鲠在喉,难以自谅。今天看来,这是在是一种不必要的渺小,我的生活并没有因为对手的强劲而改变,我们都有自己的生活轨迹,都有自己的幸福可以去追寻,谁也无法成为你人生的对手,除了一个人——那就是你自己!掣肘一个人的罪恶依靠什么?依靠我本善良的激发,推己及人的同情心和对道德法律的敬畏。有了这些,也许很多的罪恶会遁于无形。如果我们的教育能将罪恶化解,代之以清明乾坤,这该是多么理想啊。
推荐信息